劉強
摘要:本文從中華老字號的歷時性與共時性特征出發,闡述了通過內部整合與外部吸收,形成的文化融合、吸納和創新的特點,揭示了與多重文化元素的關聯以及對亞洲文化的深刻影響,體現了中華老字號博大精深的文化內涵。
關鍵詞:中華老字號文化融合地域文化傳播
一、中華老字號的文化融合性與多元性
中華老字號是在時間與空間的積淀與轉換過程中形成的民族自主品牌。它不僅是一個品牌的概念,更是一個融合與開放的文化概念,與諸多傳統文化元素和現象相關聯。中華民族本身就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多民族國家,在五千多年的發展過程中,通過內部整合與外部融合形成了獨特的文化傳統。一方面通過內部的文化相互融合與吸收,形成了具有獨特民族特質的字號文化體系;另一方面,在與鄰國的交往過程中,吸納了其他國家文化和工藝中的有益元素,為我所用,并逐漸融合到中華老字號體系中來,成為其中的有機組成部分。中華老字號正是這樣文化融合形成的結果。
中華老字號以了商業文化、工藝技術為根基,拓展、延伸和關聯到地域文化、審美觀念和民間文化等多重要素,形成了博大精深的文化體系。老字號文化具有很強的吸納性、整合性、創新性和傳承性,在長期的歷史演變過程中,字號不斷吸收了不同的文化元素,包括不同民族、時代、地域甚至國外的技藝、造型設計、材質、文化傳統,在此基礎上進行融合與創新,成為字號文化的新內容。可以說,中華老字號發展的歷史,就是不斷吸納、整合、創新和傳承的歷史。
在中華老字號文化中,表現了自古以來華夏子民對自然、社會和人類本身的理解與觀念,滲透著延綿不絕的精神活動與思想探尋的軌跡,貫穿著陰陽五行、仁德教化等中國獨特的自然觀和倫理道德。中國文化強調象、道、器、形、術的有機統一,中華老字號產品融合了藝、術、器、形、象、道的內涵體系,反映的不僅僅是帶有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的產品,更重要的是反映了中國文化精神的終極內涵——道。制作技藝為藝,生產方法為術,制成產品為器,產品形制為形,產品形態及其造型為象,產品內涵反映的是道,從藝、術、器到形、象、道,有一條鮮明的相互蘊含的邏輯演進順序,也反映了陰陽五行的生化轉化的關系。藝與術為法,法是制器的門徑,器、形、象是法的結果,道則是器、形、象的精神內涵。形、器、象是外在的物象,其最終歸宿須轉化為道,才能達成其終極要旨。道是與人生的生命體驗與認知的指向。任何器、形、象只有道的生化轉化,才能達到人生的境界的超越。
道是宇宙的法則,也是人生的最高境界,這一終極觀念在中華老字號中也得到了充分反映。字號文化就其本質而言,反映了道的精神。以茶為例,茶是中華老字號中品類最豐富的業態類型之一,主要有綠茶、紅茶、普洱茶和花茶等幾大種類。茶的功能最基本層次是解暑生津;茶借之以術與藝,轉化為茶藝,茶藝更多的是飲茶過程中的表演,衍生為一種人生的事項,這一過程淡化了飲茶本體的功能,強化了儀式表現。茶的最高境界是茶道,它在茶藝儀式的基礎上,深化為人生體驗的一種方式,通過沏茶、賞茶、聞茶、品茶,增進友誼,修德養心,研習禮法,借以靜心怡情、陶冶情操、去除雜念,體悟“清靜、自然、恬澹”的東方哲學意蘊,感知佛道儒的“內省修行”的意境。
由茶到茶藝再到茶道的升華與轉換,可以清楚地看到,中華老字號文化中包含了對人生和自然的深刻的體悟和理解,通過產品設計了人與自然對話的方式。因此,老字號文化構建了一條從器到道的升華路徑。這與西方工商業文化和消費文化有著極大的差異,西方的工業產品最多就是升華到藝的層面,而疏離了人與自然及社會對話的路徑。故《周易·系辭上》云:“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钡琅c器不同,道是超越具體形態的精神內涵,器是展示具象的物質形態。同時,道與器又相互依存。道以器為外在的意象,器以道為內在的旨歸。如老字號胡慶余堂把醫術稱為“是乃仁術”,表明了醫為術、仁為義理;同仁堂的古訓“可以養生,可以濟人者,惟醫藥為最”,則宣示了養生濟人乃仁德之道。
二、中華老字號的地域特色
中國自古以來就分為不同的文化區塊,先秦有中原文化區、東夷文化區和苗蠻文化區。目前,我國文化劃分為比較大的文化區有“華夏(漢)文化區”、“西北文化區”、“嶺南文化區”等。中華老字號反映了各地不同地域文化的差異性和豐富性。所謂地域文化,河南社科院研究員楊海中認為就是風土文化,“就其結構而言,主要有兩個特點:一是具有濃郁的地域風情,這主要指表現形式;另一是具有鮮明地域內涵。但這兩方面都不是凝固不變的,而是在與各種文化的交流中不斷地豐富、發展和嬗變。” 地域文化古稱“方域”之學,是構成中華老字號的一個重要內容。地域文化是最能顯示出空間范圍的文化類型。諺語云“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是對地域文化差異性的通俗性表達。復旦大學葛劍雄教授認為:這里的“風”可理解為流行,“俗”則已經形成習慣,“風”變化比較快,但不一定能成為俗,“俗”則相對穩定,往往可以延續很多年代。
中國歷史悠久、幅員遼闊,具有典型的大河文化構成的特征,文化差異很大,構成了色彩斑斕的文化景觀。先秦時期,有以國別區分地域文化而記載周、魯、齊、晉、鄭、楚、吳、越八國史事的《國語》;有以“風”的來源記載區域不同詩歌創作的《詩經》;有描述不同區域神話的《山海經》,這些都是中國古代地域文化的濫觴。中國古代以黃河文化、長江文化、淮河文化、遼河文化、珠江文化等為主體,構成了幾大主要地域文化:黃河流域的仰韶文化、龍山文化、大汶口文化、齊家文化區域;淮河流域的青蓮崗文化區域;長江流域的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馬家浜文化、屈家嶺文化、大溪文化區域;遼河流域的紅山文化區域;珠江流域的南方印紋陶文化區域等。區域文化的特征也深刻地影響了不同區域的老字號文化。對于中國文化的地域性差異,有京派文化與海派文化之分;飲食有八大菜系之分;繪畫則有嶺南畫派、徽派、吊腳樓畫派、浙江畫派、吳門畫派等。
中華老字號代表了中國不同地域文化的精粹,民間口傳文化中的“三件寶”之說,是對具有鮮明地方特色老字號產品的俗稱。中華老字號往往集中地代表了“三件寶”文化,如杭州的“三件寶”——都錦生絲綢、西湖龍井茶、王星記扇子,都是中華老字號品牌;天津“三絕”——狗不理包子、炸糕眼和桂發祥大麻花,也都是中華老字號品牌;鎮江“三怪”則表現了濃郁的地域飲食文化的風采,民諺《三怪謠》云:“香醋擺不壞、肴肉不當菜、面鍋里面煮鍋蓋”,故有“不到長城非好漢,不嘗‘三怪太遺憾”之說,其中的香醋(恒順)為著名的中華老字號品牌;廣東三件寶則是:燒鵝、荔枝、王老吉(涼茶),王老吉是中華老字號;山西三件寶是:汾酒、陳醋、魚羊包,則無一不是中華老字號。正是這些代表著地域文化的老字號品牌,充分顯示出中華文化的多元性、豐富性和差異性,使中華老字號文化增添了無窮的魅力。
三、中華老字號融合及其對亞洲的影響
中華老字號是中國文化傳播的重要載體,也是文化融合的結果。在歷史發展的各個階段,在內部各區域文化融合與對外文化交流過程中,出現過四次明顯的文化融合的節點:華夏文化形成、華夷(或稱夷夏)文化融合、中國與亞洲鄰國的文化交流和近代中西文化交流,中華老字號從兩條路徑進行了文化傳播與融合,一是老字號在中國各區域文化的傳播與融合;二是老字號與國外文化的交與融合。因此,中華老字號作為一種文化載體,隨著中華民族文化的傳播而擴散到世界各地,尤其是歷史上與中國交往密切的東亞和東南亞各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