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浩瑋 任娜娜
摘要:泰勒先生的《科學科學管理原理》從發表到現在已經有了百年的歷史,但是經典經得住時間的考驗,這位“管理科學之父”的管理科學的開山之作在現在看來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對于管理水平仍然不高的我國企業來說尤為重要,本文從泰勒的科學管理原理的有關理論出發,分析了該書對中國企業發展的意義,并力圖向中國企業在科學管理方面提出建議。
關鍵詞:泰勒科學管理原理中國企業建議
泰勒作為一名鋼鐵公司的總工程師,長期觀察工人工作的時間、動作,發現工人在工作的時候會浪費大量的時間去做一些不必要的工作,于是他試圖創造一種科學的管理方法,力圖改進管理,提高效率。因此,可以說泰勒的科學管理原理,來源于實踐并應用于實踐。泰勒科學管理原理的誕生是人類管理學科的一次質的飛躍,對西方各國的工業生產產生過巨大的推動作用,使生產力有了空前的發展。其原理的很多方面在對于管理并不完善的中國企業來說仍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淺析科學管理原理的主要理論
1.科學的工作方法與工具
科學管理原理是來源于實踐的,它通過長時間的觀察工人工作的情況,發現工人在工作中出現的“磨洋工”現象的原因。泰勒對工人工作的時間、動作進行了反復的研究,制定出科學的工作方法,并完善了工作所使用的工具,然后使以后的工作方法和使用的工具都形成標準化,這樣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推動了生產力的極大發展。
2.科學的挑選工人
將最適合的工人放在合適的工作崗位,由以前的工人挑選工作變為現在的工作挑選工人,做到人盡其才,進行適當的培訓,使工人能發揮自己最大的潛能。
3.將管理職能與執行職能分開
泰勒的管理體制中出現了傳統生產活動中沒有的管理人員、事件測評人員、教師、任務管理人員等,他們和工人互相溝通來共同分擔工作責任,促進生產的發展。這樣就解決了工人承擔過多責任的問題。
4.將于工人之間的監督關系轉變為協作關系
泰勒認為雇主和員工的利益是一致的,對資本主義生產關系下雇主與員工之間對立關系持否定態度,科學的管理是要確保雇主和工人事業的高度繁榮,應該是雇主與工人之間的關系變成相互協作的伙伴關系,這樣的勞資雙方關系的改進大大提高了生產率。
5.注重激勵對工人工作積極性的影響
泰勒發現,如果說一次酬金要等到一個多星期甚至更長的時間才發到工人手中,那么沒有人會保持工作的積極性,他指出,要有效激勵工人的積極性,就必須在工作完成之后及時進行激勵。而且他認為激勵的手段可以多樣化,福利和晉升等都可以作為激勵的一方面。
二、科學管理對我國企業發展的意義
1.推進生產流程的科學化和標準化
科學的、標準的生產流程是產品質量的最有力保障,這正是科學管理的核心思想之一。作為一個制造業大國,我們在追求企業數量的同時更需要追求企業的質量,創造出世界名牌,這就要求我們的企業畢業借助科學管理的手段和方法,全面推進生產流暢的標準化和科學化。
2.有效的員工培訓
泰勒在100年前就提出了需要對工人進行科學的培訓,這種思想在西方企業引起了極大的反響,然而在中國的企業里,員工的培訓工作做得仍然很不到位,企業在培訓方面的投入嚴重不足,即便是將培訓列入企業日常工作中去的部分企業,其培訓的效果也讓人難以恭維,這樣就是我們的企業缺少與西方大企業競爭的實力。
3.豐富多樣的激勵手段
泰勒提出的差別計件工資實際上就是一種激勵,在我國的一些成功的企業,激勵已經成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然而,就整體來看,我國企業的激勵狀況卻不容樂觀,具體存在以下幾點缺陷:一是,激勵手段單一;二是,激勵的資金落實時間過長,泰勒在100年前就提出激勵的及時性,而在許多中國企業現在仍然難以實現;三是,激勵的不恰當性,要在合適的時間給予合適的對象和適合的激勵,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只有正確執行企業的激勵,才會最大程度地緩和管理者與被管理者之間的勞資矛盾。
4.將合適的人放到適合的崗位上
泰勒提出計劃職能和執行職能應分離,在100年之后的今天,這個思想仍然具有現實的意義。在企業的內部要有明確的分工,不能讓生產技術專業的人員去管理公司的財務,同樣也不能讓人力資源專業的人員去知道產品的生產。然而缺乏明確的分工這一點在當下的中國企業仍然屢見不鮮,比如,對于礦山類企業來講,給企業創造利潤的單位就是采礦單位,于是就出現了這樣一種現象,要想晉升高管層就一定要在采礦單位工作過,這就出現了采礦專業的人才去管理財務和人力這樣的不合理情況。這就要求我國企業要有明確的分工,將合適的人才放到適合的崗位。
參考文獻:
[1]泰羅著,蔡國上譯.科學管理原理〔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2
[2][美]彼得·W·德魯克.管理的實踐[M].機械工業出版社,2006
[3]周三多,陳傳明,魯明鴻.《管理學——原理與方法》(第三版).復旦大學出版社,2003
作者簡介:
孫浩瑋,中國海洋大學管理學院企業管理專業碩士研究生;
任娜娜,中國海洋大學管理學院企業管理專業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