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杰 張宏偉
摘要:宏觀經濟學中有兩個基本原理,一個是奧肯法則,另一個是菲利普斯曲線。由奧肯法則和菲利普斯曲線兩個宏觀經濟學的基本原理導出的宏觀經濟中的三個基本關系。本文對宏觀經濟中各變量的基本關系進行簡要的分析。
關鍵詞:宏觀經濟各變量基本關系
由奧肯法則和菲利普斯曲線兩個宏觀經濟學的基本原理導出的宏觀經濟中的三個基本關系:一是就業量取決于社會總產量,產量越多,其所要求的勞動投入也就越多;二是社會總產量取決于社會總需求,需求越多,廠商所愿意提供的產量也就越多;三是價格取決于與社會生產能力相對應的社會總需求,過高的社會總需求通常會引起通貨膨脹。
一、宏觀經濟中各變量的基本關系
宏觀經濟學中有兩個基本原理:奧肯法則和菲利普斯曲線。奧肯法則認為,經濟增長與失業率之間是逆向關系,即經濟增長率越高,失業率越低。中國經濟出現了對奧肯法則的偏離。原因在于:一是中國失業構成中農村剩余勞動力比重大,而城鎮化建設相對滯后,更加重了就業損失,經濟增長對這一失業構成或影響較?。欢求w現在經濟體制改革的就業特征上“減員增效”,帶來經濟增長同時,造成下崗人員增多;三是產業結構調整造成了失業。
奧肯法則還闡述了公平與效率的關系,奧肯法則中公平與效率成負相關關系的假定條件是機會平等。
菲利普斯曲線反映的是通貨膨脹與失業率之間的關系,即失業率和通貨膨脹率不可能同高同低。從短期分析的角度看,菲利普斯曲線具有一定穩定性,上述反向相關關系也相當明顯;但從長期分析的角度看,由于預期的作用,失業與物價之間則基本上不存在上述反向相關關系。根據宏觀經濟理論和各國經濟變化的實踐看,物價總水平一定是順周期的:在經濟高漲階段,總需求增長快于總供給,物價飛漲;反之,在經濟回落階段,物價隨總需求逐步回落。在這種順周期的物價變化中存在著一個重要的經濟規律——菲利普斯曲線,它描述了就業率和物價上漲率間的替代關系:就業率上升則物價上升,就業率下降則物價下降。由于我國依然處于勞動力由農業、農村向非農產業、城市轉移的進程當中,能夠反映這種替代關系的不是只代表城鎮就業情況的城鎮失業率,而是勞動力轉移率,即非農就業所占比的年度差分。
觀察歷史數據可以發現,勞動力轉移率與物價總水平之間存在著高度的同步關系。勞動力轉移率之所以與物價存在著良好的同步關系,其道理實際很簡單。在經濟高漲時期,第二、第三產業的投資高速增長,吸納就業的能力上升,新增的非農就業和就業人員收入的增加推動了對包括糧食在內的各類商品的需求,同時,第一產業就業的相對下降又將在短期內影響糧食的生產和供給,兩方面因素相加必將導致物價上漲。在經濟蕭條時期,非農就業和收入的下降則將產生完全相反的效果。這里需要注意的是,糧食價格的相對變化既是勞動力轉移的結果,也是調節勞動力轉移乃至經濟周期的重要工具。
對未來幾年勞動力轉移的趨勢,我們并不感到樂觀,一方面是由觀察歷史數據所產生的“宿命觀”——上個經濟周期高達2%左右的勞動力轉移率只維持了三年,似乎沒有充分理由指望這輪周期會創造奇跡;另一方面,從就業的產業結構看,這輪周期勞動力轉移率的提高依然主要依靠第二產業,而第二產業的就業又同投資密切相關。隨著這輪產業結構調整的逐漸完成,以及各項控制投資的宏觀調控政策逐漸發揮作用,第二產業的投資乃至就業都將受到影響。此外,美國的次貸風波還將產生額外而且顯著的負面沖擊。
二、宏觀經濟學中有的規律
宏觀經濟學中有四條規律:一是物質守恒及市場均衡規律。一個國家全年的產出(即GDP)只能用在消費、投資和凈出口這三大類活動上。凈出口在統計上,就是經常項目順差,其經濟學含義就是剩余資本的出口。二是勞動生產率決定工資的規律。隨著一國勞動生產率的不斷提高,工資及物價相對上漲,即勞動生產率的增長必然導致一國的通脹或貨幣升值。這個調整屬于相對價格變化,與貨幣供應量過多導致的通脹性質不同。三是國際資本市場相互競爭導致資本實質回報率趨同的規律。投資者從美元資產獲得的風險與回報率應該與人民幣資產獲得的風險與回報率趨同。這個規律的直接推論就是:人民幣名義利率+人民幣升值率:美元名義利率。也就是說,美國加息,如果匯率不變,中國也會有加息壓力。美國加息,中國不加息,人民幣就有升值的壓力,而中央銀行是否加息,通常與通貨膨脹相關。通脹率上升,中央銀行有加息壓力,目的并不一定希望經濟增長率下降,而往往是被動地適應通脹預期,從而保證實質利率不低于零。四是貨幣中性規律。在長期,貨幣政策對實體經濟應該沒有實質影響。這里的貨幣政策包括貨幣供應量、利息及匯率政策,如果通過調整貨幣總量,利息或匯率來不斷提高老百姓的收入及生活水平,經濟發展就太容易了。中國的經驗表明,經濟增長與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來自改革與制度變遷,而不是貨幣政策。但短期內,貨幣政策對實體經濟活動可以有嚴重影響。貨幣中性定律的一個重要推論就是通脹與升值具有替代作用。這個規律從本國或外國消費者的角度看比較清楚。中國通脹10%與人民幣升值10%對美國消費者購買中國產品的購買力具有同樣影響,對中國消費者購買美國產品的購買力也有同樣的影響,當然我們假定10%的通脹在長期導致10%的工資上漲。
參考文獻:
[1]劉麗.宏觀經濟的各變量[J].特區經濟,2005.6
[2]李偉.宏觀經濟學[J].北京:經濟出版社,20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