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博義
摘要:在成本管理中,預算管理是成本管理的重要方法。所謂預算管理就是通過對預算期內成本的發生情況的事先計算核算,來反映預算期內各種成本、費用發生情況的一種成本管理方法。進行成本預算不僅可以對預算內所發生的各種事先進行核算,還可以利用預算控制企業的成本消耗,生產部門通過對預算的執行,達到降低成本的目的。本文結合了當前企業發展過程中所遇到的相關問題展開分析和探討,并提出了相關的成本預算方法和建議。
關鍵詞:企業成本預算方法問題
一、企業的成本預算管理
企業為了在市場競爭中處于有利地位,就必須對企業的銷售、生產組織進行全面規劃,全面預算管理就是對企業未來一段時期內企業各種經營活動的全面規劃,而且是按照會計核算的基本要求對未來經營活動的數量反映。通過全面預算,企業的經營管理人員可以詳細了解企業在未來一段時期內企業的經營成果,以便掌握企業的未來發展趨勢,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通過預算系統進行預算管理目標的分解,把他們全面的分解到各基層單位和部門,建立考核管理部門來進行相應的控制和考核,能為企業的未來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我國企業成本預算管理存在的問題
1.預算缺乏靈活性
公司總部預算下達后,部分預算項目在執行中如出現諞差需調整,須先上報地市公司、公司總部批準,延誤了預算的執行。部分項目上報后,由于規劃、政策等方面原因導致無法實施,或者項目需變更調整等,但手續繁瑣,周期較長,導致基層公司為完成預算,對部分調整項目“張冠李戴”。
2.期間費用的分攤是強制性的
部門經理的可控制成本資源越少,降低成本的空間越小,企業營運的固定成本就越高。承擔的營運風險也就越高。對于利潤中心而言,預計分攤率也不可能造成成本降低。另外,部門內部的固定成本和不可控制成本還有許多項,部門經理受制度限制對許多成本支出項目根本沒有選擇權。
3.成本預算分析流于形式
在預算管理上,確立了以市場為導向、以經濟效益為中心的基本指導思想,大力壓縮成本費用,在確保企業持續、健康、較快發展的基礎上,努力實現企業總體效益最大化。大預算管理是在新的形勢條件和目標任務下提出的,以堅持市場化、完善業績驅動為核心,以開展對標、追趕先進為方向,以滾動預算目標、年度預算和月度跟蹤預測為手段,以管理性支出標準化體系為配套政策,以信息化管理平臺為技術支撐,不斷提高企業競爭力,促進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根據企業發展的要求,將投資、成本、費用、收入及分配等全面納入預算的大預算管理成為目前企業成本預算工作的重點。
三、建立合理的預算管理制度及措施
1.統一思想,提高認識
公司領導班子堅定不移地貫徹“以預算為龍頭,以成本為中心,以效益為目的”財務預算管理模式,建立由公司總經理任主任的預算管理委員會,負責對全廠的預算管理工作進行統一領導,在財務部內下設預算計劃處作為預算管理的日常執行機構。建立與生產經營目標,組織機構體系,財務核算與管理相適應的以職能部室,分廠與工段為基礎的三級管理體制,使預算指標的分解更細、更具體、更具有操作性,責任更加明確。公司下發了《預算管理準則》,規定預算計劃的編制程序,方法,責任主體,繪制“預算編制流程圖”,規定了成本及各項費用控制的方法,使預算管理工作有了可操作性和可遵循的規則。
2.提高預算管理水平
有針對性地對公司各級管理人員進行全面預算管理的重要性,要求,做法的培訓,使各級管理人員認識到“預算是經營目標的分解,要完成年度經營目標,必須對預算過程進行控制”;其次,通過培訓統一全廠思想,使員工意識到預算并不是簡單編數字計劃,而是要做到緊扣公司目標,對各項工作進行分解,分析,改進,將一切工作納入預算,要求各部門在編制過程中結合有關文件標準進行,將整章編制貫穿預算全過程.最后,以學習班的形式對各職能部室,分廠的專(兼)職預算管理員及工段長進行培訓,力爭做到人人會預算,人人懂預算。
3.引入作業成本理念
作業成本法將成本控制的焦點更多地集中于作業的發生,而不是產品的產量。采用直接人工分配制造費用會導致管理者減少產品中的人工含量,而作業成本法促使管理者更關心作業中心的成本控制,減少產品中成本動因的含量。作業成本法的二維觀念描述了作業成本法與作業管理之間的關系。縱向是作業成本法的“成本分配觀”,其提供了關于資源、作業及成本對象的有關信息。它是以“成本對象引起作業需求,由作業需求進而引起資源需求”為基礎依據,將資源首先分配到作業,再由作業分配到成本對象。橫向是作業成本法的“過程觀”,其提供了“何種因素引起作業,以及作業完成效果如何”的信息,即過程分析(作業分析)和持續改善(作業評價)。
4.建立預算分析報告制度
預算執行分析工作是財政管理的一個重要環節,及時做好預算執行分析,密切監控預算收支執行情況,不僅關系到全年財政預算收支任務的完成進度和完成質量,同時也是依法理財、科學理財,切實提高預算管理和決策水平的客觀需要。以發現財務預算的執行過程中出現的偏差,并要求各下級單位和部門分析偏差產生的原因,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或建議;此外定期或不定期對各單位預算進行檢查,對有關費用進行專題分析;及時總結在預算和計劃管理成本控制過程中的經驗,及節支降耗的管理辦法和措施。
參考文獻:
[1]薛萬東.關于企業內部控制體系本質的思考[J].會計之友(中旬刊),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