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繼榮
摘要: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全球經濟形勢的變化,財務人員在單位的地位和作用也越來越重要,更驗證了我們當初學習財務知識時的 “經濟越發展,會計越重要”的說法。近幾年,我國不斷頒布法律法規對財務工作進行規范,內部控制制度的建立更加體驗了財務人員的重要地位;在這種情況下,財務人員加強自身的責任意識,對我國市場經濟社會的健康發展具有深遠意義。
關鍵詞:加強財務人員責任意識
一、財務人員責任意識的含義
誠信是財務人員職業道德的精髓,財務人員的誠信不僅是市場經濟社會的一種經濟信用,更是一種對社會、對公眾的責任,是財務人員對社會承擔的一種義務,也是會計行業的立命之本。經濟全球化的迅速發展,會計誠信度正經受來自各方面的考驗。在我國,財務人員已經成為單位經濟的重要管理者,既然歷史的發展需要財務人員在單位的管理中扮演重要的角色,那么財務人員本身就應該清晰地認識到自己的責任和不可替代的作用,要以良好的社會職業道德、精湛的專業技術水平和全面的經營管理知識兢兢業業地做好本職工作。
二、財務人員缺乏責任意識的主要表現
1.財務人員對自身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足。由于受傳統思想的影響,很多財務人員認為自己就是記賬和算賬,不參與單位經營活動,也很少過問其他部門的事情,單位的經營結果是主要領導和業務部門的事情;不但財務人員自己這樣認為,個別單位領導也有這樣的想法,沒有把財務管理納入單位的管理機制,淡化了財務人員的管理職能和作用。
2.財務人員缺乏誠信度。財務人員的誠信度越來越受到質疑,已經嚴重影響了財務人員的社會認可程度,也給經濟社會的發展帶來了負面影響。財務人員在為市場經濟的服務過程中也受到經濟利益的影響,有些財務人員經受不住金錢誘惑被他人利用;人生價值觀念產生了偏差,嚴重偏離了會計人員職業道德的軌道,損害單位和他人的利益,成為他人違法犯罪的工具,完全喪失了財務人員的誠信。還有些單位領導人為了追求個人的經營業績,或者為了實現本單位利益的“最大化”,指示或強迫財務人員記假賬,而很多會計人員明哲保身,屈從于單位領導人的壓力,將會計誠信置于腦后,殊不知這樣的行為損害的是自己的誠信度,這也是目前導致我國財務信息失真 “頑癥”久治不愈的主要原因之一。
3.財務人員自身素質不高。財務人員個人業務素質的具體表現為對政策法規理解有偏差,對經濟業務處理的不夠準確,缺乏職業的預測和判斷性,導致所提供的會計信息失真。另外,我國財務人員受教育水平參差不齊,有一部分財務人員學歷較低,缺乏計算機應用的知識;還有一些財務人員認為不求上進,滿足現狀不認真鉆研業務,使自己專業知識的更新無法跟上政策、法規的變化,沒有主動參與管理的想法,專業知識老化,無法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工作中也是得過且過,嚴重缺乏責任意識,直接影響工作質量和財務制度的落實。
三、加強財務人員責任意識的思考
1.加強思想教育,培養愛崗敬業的工作態度。財務工作十分枯燥單調,但又專業性很強,工作質量要求高,這就要求財務人員具有愛崗奉獻的敬業精神,既然選擇了這個行業就應該充分發揮自身的 能力,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財務工作雖然是一個極其平凡的崗位,但工作重卻來不得半點馬虎,在實際工作中需要勤于思考,摸索出一套嚴格的工作方法;愛崗敬業是企業和社會發展的需求,更是個人成長進步的根本。在市場經濟競爭日益激烈的歷史時期,財務人員更要大力弘揚職業精神,倍加珍惜自身崗位,堅持“大事不過天、小事立刻辦”的工作作風,在日常工作中,要從點滴小事做起,抓住分秒時間,不懈怠、不放松,努力妥善處理好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局部利益與整體利益、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的關系,為經濟社會的和諧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
2.加強業務培訓,提高財務工作質量。根據財政部頒布的《會計人員繼續教育規定》,我國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工作由各地財政部門統一組織,指定一家培訓機構進行業務培訓,有采取集中授課的教學形式,也有采取上網付費靈活聽課的,但無論采取何種形式都是一個內容,并沒有分層次分單位性質和行業進行管理培訓,使繼續教育缺乏實效性。按層次應有初級、中級、高級之分;按工作內容分有出納、核算、成本和會計主管等;按單位性質分為企業會計和行政事業會計,企業會計又可細分行業,例如:工業、建筑業、商業、運輸業等。作為一線單位的財務工作人員也需要解決實際工作中的問題,只有分行業分系統進行管理培訓,才能解決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增強財務人員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會計人員繼續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選擇對自己有用的專業知識進行學習;對不同層次的財務人員進行分別培訓,啟發和引導財務人員由淺入深、層層深入,盡量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這樣才能提高財務人員的業務水平,提高財務人員的業務能力和工作質量不僅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也是財務人員自身的迫切要求。
3.加強行業監管,嚴格考核工作質量。進一步加強對財務人員的監督,形成有效的財務監督機制,明確財務人員有誰來監管,把責任落實到人,建立一套具有可操作性的工作程序。首先,強化內部審計工作,促使財務人員更好地履行職責,保證財務核算真實反映經濟內容,嚴格規范報銷審批程序,杜絕和禁止虛假報銷,確保各項支出的真實有效,收入及時入賬管理,消滅資金的“體外”循環;同時還要加強對資產的監管,按規定周期進行資產清查,做到賬實相符,賬賬相符;另外,還要加大財務的透明度,接受單位職工全體和社會的監督,讓財務人員的工作完全公開化,這樣能夠提高財務人員的工作質量,也能個引起財務人員的重視,杜絕“事不關己”的工作作風。其次,在科學技術發達的時代利用信息技術對財務人員進行監管是必然趨勢,是提高財務監管水平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徑;信息技術具有快捷性、準確性和可靠性的特點,通過網絡服務器建立會計電算化、財務信息化管理系統、標準化的數據和業務操作流程進行財務監管,這樣才能更加有效地強化財務風險控制。同時,加強財務工作監管信息化建設,可以做到資源共享,提高財務信息的利用率,減少財務人員實際工作中的工作量,能夠使財務信息做到集中、全面、準確、及時,消滅日常監管中的信息部對稱現象,實現信息化遠程控制,體現出監管的效率,也體現財務人員為經營決策提供準確信息資源。在日常經營管理中,還應當建立健全對財務人員的獎懲機制,采用適當的激勵機制來調動財務人員的積極性,時刻把“責任”二字放在心中,為單位的發展盡心盡力、盡職盡責;用嚴格的責任追究制度來約束財務人員的行為,從而增強財務人員的責任感。
4.加強制度建設,發揮財務人員參與管理的作用。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條件下,管理是一個單位生存和發展的決定因素,財務人員在經濟管理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可以說處于主導地位,但個別單位領導還是傳統觀念,總想搞“一言堂”,讓財務人員參與管理就好像剝奪了領導的權利,這就要靠制度來規范這種行為,以制度的形式確定財務人員的管理地位,進一步提高財務人員的責任意識。另外,完善內控制度也是加強財務人員管理地位的重要手段,內控制度能夠保證財務人員參與單位全部管理活動,由于財務人員的工作性質和工作內容,在內部控制制度實施過程中處于重要環節,這就要求財務人員對違反制度的處理上,必須堅持公平、公正原則,一視同仁,只有這樣的內部控制制度才是有效的,深入人心的。內部控制制度是復雜多樣的,無論何種組織結構,都有其優點和不足,各單位要本著靈活、務實的原則,要根據自己所處的經濟背景和管理的需要,建立和實行一套符合自身特點的內部控制制度,以保證單位的生存和發展。
5.提高財務人員的綜合素質。再好的制度辦法也要靠人去完成,人是各項工作成敗的決定因素,財務工作專業性強,對人的素質要求比較高。財務人員不但要有專業知識,提供準確的財務信息,更要有較高的職業道德修養,這樣,在實際工作中才能做到公平、公正,反映出一個單位的經營狀況,為會計行業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
參考文獻:
[1]孟凡利.會計職業道德,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3
[2]汪榜江.關于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問題的理性思慮[J].財富與科技論壇,20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