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坤 劉軼卿
摘要:環境信息的披露越來越受到社會關注,目前對環境信息披露模式的研究和應用也逐步深入,模式主要有三種,本文進行了介紹,并且進行了比較研究并提出一些自己的觀點。
關鍵詞:環境信息披露模式 環境報告書
注:本文是石家莊市科技局研究課題《環境信息披露促進企業節能減排的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課題編號為11579145。
環境信息披露模式有三種:
一、補充財務報告模式及優缺點
補充財務報告模式指的是把環境會計要素等內容直接添加到傳統的會計報表項目中予以披露。即在現有的會計報表內增加項目,以某種合適的項目對與環境有關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指標單獨進行披露。這種模式的有利方面是:可以利用現有的會計信息披露體系,會計信息使用者可以較為直觀的獲得環境會計信息;操作比較簡單,工作量不大。不利方面是:披露內容不夠全面,基本上只能披露以貨幣計量方式的環境會計信息,大量非貨幣計量的環境信息只能通過會計報表附注揭示;所披露的信息散布在會計報告的各個部分,使用者難以整體把握環境問題對企業各方面的影響;將環境會計信息置于財務信息的附屬地位,降低了環境會計信息的重要性。
二、獨立環境財務報告模式及優缺點
獨立環境財務報告模式是指單獨設置環境資產負債表、環境利潤表和環境現金流量表。以專門的環境財務報告來披露環境會計信息,可以根據需要將環境問題對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現金流量等各方面的影響分別編制成單獨的表格進行詳細披露。獨立環境財務報告模式的有利方面為環境會計信息集中,有利于信息使用者的閱讀和使用,信息較為全面,突出環境會計信息的重要性。不利的方面是這種模式缺乏一定的理論支持,由此可能會造成會計上某些項目在確認、計量上的重復,信息的準確性得不到全面的保證。同時,獨立環境財務報告模式將增加會計工作者的負擔,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則。
三、環境報告書模式及優缺點
獨立環境報告書模式是指企業編制獨立的環境報告書,單獨披露企業環境責任的執行情況。環境報告書是反映企業及其所屬業務部門和生產單位在其生產經營活動中產生的環境影響,以及為了減輕和消除有害環境影響所進行的努力及其成果的書面報告。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后,在世界范圍內企業編制環境報告書的實務進入了一個快速發展時期,大型企業和跨國公司對編制環境報告書越來越重視。這些公司不僅在年度報告書中逐步增加了環境會計信息的內容,還逐步編制了獨立的年度環境報告書。編制的環境報告書即印制成手冊對外發行,且通過因特網進行更廣泛的發布。環境報告書的基本內容包括:最高經營責任人(CEO)的宣言、環境報告中的主要指標、環境報告書的報告主體概況、公司的方針、組織體系和管理體系、公司與環境利害相關者的關系、公司在環境方面的管理業績、公司在環境方面的操作業績、公司在環境方面的產品業績和公司關于可持續發展的概述。
環境報告書內容比較全面,提供的內容和目標明確,補充報告模式不能完全提供環境會計信息,即使在報表附注中做說明,也不能從企業整體上進行信息披露,不能很好地展示企業的環境責任。而獨立環境財務報告模式提供的信息也不夠明確且理論研究體系不夠深入,并且工作量會很大,部分數據會重復登記,從目前來講,環境報告書是一種比較科學的全面的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模式。
四、披露模式的比較與創新
從總體特點來比較:補充財務報告是在在傳統財務報表基礎上增加環境會計要素項目;獨立環境財務報告是在傳統財務報表之外,單獨編制環境會計要素的環境財務報表;環境報告書是在傳統財務報表之外,單獨編制環境報告書。
從優勢方面來比較:補充財務報告是操作簡單,工作量不大;獨立環境財務報告是數據清晰,便于報表使用者查閱分析,突出環境會計的地位;環境報告書是內容全面、突出環境責任,數據形式多樣化。
從劣勢方面來比較:補充財務報告是數據分散,不利于使用者分析,表中只能披露定量數據,報表附注披露非定量數據,環境信息處于附屬地位;獨立環境財務報告是工作量大、缺乏一定的理論支持,非定量數據需要在附注中披露;環境報告書目前是缺乏統一標準,行業間可比性較弱。
從應用現狀來比較:傾向于補充財務報告模式的企業只是在附注中披露一定的環境信息;很少有企業選擇獨立環境財務報告模式;我國上市公司大首選環境報告書(社會責任報告書)模式,不過目前我國環境報告書的數量和質量整體并不高。
通過上面的比較,環境報告書模式的優勢明顯,是發展趨勢。
企業擁有的土地、設備或建筑物等如出現含有有害物質或被有害物質污染等情形,企業有義務事先將處理費用寫進財務報表,并在環境報告書中進行披露,這一費用被稱為“環境債務”。比如企業建筑物材料中含有石棉,生產設備使用了含多氯聯苯等有害物質的部件,以及廠房土地受到污染等。估算得出的處理費用應作為企業債務填寫到財務報表中,如果處理費用難以算清,必須在報表中注明存在哪些需要處理的有害物質。這些信息也要在環境報告書中進行披露。這樣做可以向投資者公開企業的“環境債務”,敦促企業經營者盡早處理有害物質。目前,企業擁有的建筑物或土地即使受到有害物質污染,也只是記載本年度所需處理費用或投資額。然而,如果今后需要大量資金處理有害物質,那么這實際上是企業的隱性債務。萬一企業倒閉,受害者將不僅是投資者,政府也必須投入資金以應對可能出現的環境問題。所以本文認為“環境債務”這一要素在環境報告書中進行披露,是很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