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國家新會計準則的出臺與實施,作為會計工作人員的我們應該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熟知會計的基本原則。對于會計賬務處理中會計原則的制約因素進行研究和分析,是我們能夠更好的處理現實工作中會計賬務問題的有效手段之一。
關鍵詞:會計賬務處理會計原則制約因素研究
會計原則是國外的“舶來品”,是從美國的會計知識體系中引進來的一種會計概念。在我國引用會計原則一詞之后,經過眾多的探討和會計研究普遍采用會計準則一詞。目前我國2006年頒布的新《企業會計準則》就是指導我們企業會計工作的基本原則。因此加強會計賬務處理中會計原則的制約因素研究是從事會計工作必須執行的一項工作。
一、會計原則的概述和基本特點
只有了解了會計原則的基本含義才能更好地對會計原則進行研究和探討,才能明白其在會計事務中的具體作用。
(一)關于會計原則的概述與探討
會計原則主要是指用于指導會計工作中的一系列的慣例、措施和程序,是保障會計工作合法、合理進行的條文規定。會計原則只是指導會計工作的文件其本身并不代表會計工作制度,也沒有法律效力和強制執行的效力。
(二)關于會計原則特點的分析與論述
通過分析會計原則的一些特點,我們可以更好地了解會計工作的內容和會計工作應當遵循的基本原則,甚至還包括遵循它的基本原因。其具體的特點主要有以下幾點。
1.會計原則的實踐性。會計原則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的會計工作的經驗總結。并不是隨便的捏造出來的。是從現實工作中摸索出來的理論知識,并且形成了體系。
2.會計原則的廣泛性。會計原則其使用的范圍是相當廣泛的,目前世界上許多國家的會計工作中都在采用會計原則,其具體的內容和形式標準也是大同小異的。
3會計原則的統一性。會計工作應該有統一的工作標準和工作指導文件,以保證會計工作的規范性。會計原則就是這樣一種統一的指導標準。
4.會計原則的指導性。會計原則本身就是針對會計工作的實踐進行的一種理論知識的總結或者說是會計工作規律的一種總結。因此,會計原則反過來就是指導會計工作的基本理論知識。
5.會計原則的系統性。會計原則本身就是一系列理論知識的總結,它是基于多個方面來考慮會計工作的行使準則。因此并不是單一的知識也不是橫向或者是縱向發展知識體系。而是多層次組合在一起的知識體系。
二、關于會計賬務處理中會計原則的制約因素的分析與探討
會計的基本原則是指導會計工作的理論知識或者說是前提思想,就像是道德在約束人的行為一樣約束會計工作。是一個虛有的框架并不像制度那么剛性或者說是有明顯的界限。
(一)穩健性的原則與權責發生制原則之間的相互制約關系
穩健性原則是指面對會計核算中的不確定因素所產生的會計要素核算時,應當持謹慎的態度。不能隨意處置其在賬面上的表現形式。而權責發生制的原則是將當期發生的賬務轉換進行及時的處理,并根據其發生的時間將其記入到所屬會計期間的原則。穩健型的原則往往需要根據實際的需要對未來的賬務記入到本期。這就與權責發生制原則的概念相違背。
(二)穩健性原則與配比性原則之間的相互制約關系
配比原則作為權責發生制的延伸原則,主張的是盡可能地將當期發生的費用、成本和收入在同一會計期間內進行分配。而穩健性的原則是基于企業收益的角度進行考慮主張將未來可能發生的成本、費用以及損益盡可能向當期的會計期間記入,而將可能發生的收益和收入盡可能計入到后面的會計期間。因此兩者在會計賬面上的處理中就有相互制約的關系存在。
(三)穩健性原則與真實性原則之間的相互制約關系
穩健型的原則主張企業在會計處理中采用審慎的態度來處理賬務,避免企業財務中的風險和控制性的使企業達到最初的財務目的。而真實性原則則主張企業在采取賬務處理時應該站在實施求是的角度上,不計較公司的收益或者是虧損直接將客觀發生的賬務計入到賬面上。因此兩者之間存在相互制約的關系。這也是大多數企業財務信息失實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時,也是財務人員應當盡力研究的方向。畢竟這關乎國家利益和企業的長久發展。
(四)成本與市價孰低法原則與原始成本原則之間的相互制約
《企業會計法》中基于企業的角度來考慮會計的賬面處理采用成本與市價孰低法來處理一些企業內部的資產,但是原始成本的原則要求資產的原始成本價格來處理在賬面中的表現形式。因此兩者之間也存在著相互制約的關系。
因為會計原則是基于企業和國家利益以及社會道德和公平等多重角度來制定的會計實施準則,期間難免會出現向左向右的偏差,從而產生兩者或者是多者之間的制約關系。總之,我們應該根據現實的需要在會計制度的框架內來進行賬面的處理工作。
參考文獻:
[1]練緒寧,葉冬梅.對實質重于形式會計原則的認識[J].井岡山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4
[2]李艷莉.淺議謹慎性原則與其他會計原則的沖突與對策[J].太原大學學報,2008.1
[3]史明,聶慧荃,史霞.稅法與會計制度差異成因分析[J].北京城市學院學報,2006.4
作者簡介:
趙詠梅,女,管理學碩士,從事財會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