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創意產業的概念
“創意產業”(creative industry)也稱為“創意經濟”(creative economy),在英國則被理解為“文化創意產業”(cultural industry),在美國則被理解為“版權產業”(copyright industry)。簡而言之,創意產業是文化產業發展到新階段的形態,以創意創新為核心,以知識產權為根本,向大眾提供文化、藝術、精神、心理、娛樂產品的新興產業集群,并尤其強調文化藝術對經濟的支持、推動與實現。
2007年,杭州正式采用文化創意產業這個概念。目前,杭州文化創意產業共分為8大類:信息服務業、設計服務業、動漫游戲業、現代傳媒業、藝術品業、教育培訓業、文化休閑業、文化會展業。
2.國內外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現狀
自1998年,英國率先提出“創意經濟”的概念,創意經濟的權威人物約翰·霍金斯(John Howkins)在他的《創意經濟》(《The Creative Economy》,1998)中明確指出:“全球創意經濟每天創造220億美元,并以5%的速度遞增。一些國家的遞增速度更快,美國達14%,英國為12%。”在英國,2000年創意產業增加值以超過500英鎊,占國內生產總值的7.9%;2001年,根據英國文化媒體體育部發表的《創意產業專題報告》,當年英國創意產業的產值約為1125億英鎊,占GDP的5%,已超過任何制造業對GDP的貢獻;2002年,英創意產業增加值達809億英鎊。創意產業成為英國第二大產業。在美國也有人提出美國新經濟的本質就是以知識及創意為本的經濟,新經濟就是知識經濟,而創意經濟則是知識經濟的核心和動力。
近年來,從宏觀上分析,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已逐漸形成三個階梯模式:第一階梯,即以北京、上海、廣州、杭州城市圈為主體的東部發達地區;第二階梯,即以武漢、成都、西安為代表的中部發展中地區;第三階梯,即以云南昆明、青海西寧、西藏拉薩等其他9個地區為代表的西部欠發達地區。三大階梯模式互動溝通、相輔相成,構建我國多層次文化創意產業合理構架和錯位發展的產業生態平衡系統,創造有中國特色的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之路。從微觀上分析,我國各城市、地區均在創意理論研究方面有了相當的基礎,如創意產業園區的建設、全國各地文化產業發展藍皮書的出版等,但與此飛速發展的現實成效相比,仍有不足。
據杭州統計局統計,2010年杭州文化創意產業已實現增長值702億元。杭州文化創意產業增加值占杭州市GDP比重達11.8%,同比增長16.2%,高于全市GDP增長速度4.2個百分點。截止到第二季度,以文化藝術、信息服務、影視傳媒、咨詢策劃和設計服務為主要內容的杭州文化創意產業核心層已經實現收入603.68億元,同比增長29.5%,占文化創意產業全部收入的67.7%,比上同期提高1.5個百分點;上半年末,從業人員26.12萬人,同比增長10.2%,占文化創意產業全部人數的60.8%,比重較上年同期提高1.2個百分點;限額以上企業實現利潤總額32.10億元,增長42.2%。
3.杭州創意產業的發展現狀及運作中的不足
創意產業的發展需要以較發達的經濟基礎和文化修養為依托,所以主要集中于我國沿海中心城市。杭州的文化產業的溯源是在兩宋時期,當時的杭州(臨安)是南宋的文化藝術中心。杭州真正現代意義上的文化產業的發展始于20世紀初,自改革開放以后,以杭州市打造全國文化創意產業中心大會的召開為標志,杭州的創意產業步入了全面發展的階段。現階段杭州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主要呈現出較明顯的空間融合、政府驅動的特征以及產業互補不足、融合不夠徹底的問題。
3.1 杭州創意產業園區的建設
杭州自2002年“LOFT”熱潮后,2005年成立了LOFT49,由LOFT帶動的杭州創意經濟快速興起。依托中國美術學院豐富的創意人力資源,一些具有杭州地理特色、由政府為主導的創意產業園區陸續出現。
至今,杭州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基地)總規劃建筑面積達180多萬平方米,其中已建成面積達22萬平方米。根據2008年出臺的《關于打造全國文化創意產業中心若干意見》中十個重點發展園區為:西湖創意谷、西湖數字娛樂產業園、西溪創意產業園、創意良渚基地、運河天地文化創意園、杭州創新創業新天地、之江文化創意園、白馬湖生態創意城、湘湖文化創意產業園和下沙大學科技園。
3.2 杭州創意產業的運作與不足
杭州的文化創意園區的政府驅動特征尤為突出,園區規劃十分清晰。入駐這些文化創意園區的企業可享受一定的免稅、免租政策。但由創意產業的產業集聚發展不成熟,產業集群的激烈競爭和創意人群素質的良莠不齊,最終導致現階段杭州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總體水平特征為:表面空間融合、集群內部融合動力不足、缺乏植根于本土文化特色的創意人才和創意產品,并且各產業之間的經濟發展缺少互補性。
總之,現在杭州的文化創意產園區(基地)雖然在數量和面積上都已經達到一定規模,但與英國、美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等創意產業發展較為成熟的國家相比,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4.杭州文化創意產業優化對策研究
4.1加強創意人才教育和培養
杭州聚集了浙江省一半以上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校,并在浙江大學、浙江理工大學、浙江傳媒學院等高等院校均設置了文化創意產業相關專業。僅2007年,就向社會輸送文化創意人才1萬余人,但整體專業化水品仍有待加強。
目前杭州的文化創意產業最缺乏的是兩類人才——內容創意型人才及擅長將創意產業化和市場化的人才。為了能更有效的向社會輸送“創意型”人才,應該從產、學、研一體化的角度出發,加強對杭州高等院校創意人才的專業化培養;進一步促進院校與創意產業集群的合作與交流,為院校培養新時代人才提供機遇和挑戰。
4.2 加強知識產權保護
文化創意產業是以創意為核心的產業,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完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進一步出臺知識產權保護政策,加大打擊盜版侵權的范圍和力度等措施,能很好地保護和激發創意人員的創新積極性,如若不然,將極大地破壞集群創造力,使得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停滯不前。可喜的是,我國已經建立起國家級——地區級——省級的三層級文化產權市場結構,并在多個地區興起建立文化產權交易所。杭州市也必須在知識產權保護、專利技術轉移與產業化等方面加強法制建設,為文化創意產業的健康發展提供有力的法制保障。
4.3促進產業集群式發展
杭州創意文化產業的發展缺乏創意產業鏈的形成,需要通過成熟化的運作和科學合理的布局,加強各產業集群之間的頻繁互動,并逐漸形產生信任,加速相互之間技術和知識的內部轉移、擴散和學習,最終營造一個良性的、真正意義上的內部融合的發展環境。真正實現集聚行業組織、行業高端領先者,同時帶動中低端文化創意企業共同發展,優勢互補,實現規模化、集群化這樣一個目標。
4.4打造杭州創意產業品牌
建立杭州創意品牌,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基礎好、附加價值高、國內外需求廣闊,能夠帶動相關產業和周邊產品(如動漫游戲、設計服務、文化娛樂以及廣告展覽行業)的企業進行重點扶持和推介。鼓勵并獎勵企業和設計師參加國際知名展會和設計大賽,擴大杭州創意品牌的影響力。
總結
在世界各國及地區大力發展創意產業的大環境下,杭州以其深厚的歷史文化為底蘊,結合人文自然景觀所帶來的空間資源,豐富的高素質人才,以創建創意產業園區為發展模式,大力發展創意產業。從自發成長到政府扶持,再到市場運作,規模逐漸擴大。杭州的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必將走向更美好的未來。
參考文獻:
[1]杭州統計調查信息網.http://www.hzstats.gov.cn
作者簡介:
陳思宇(1984.3-),女,浙江省杭州市,助教,研究生,研究方向:文化創意設計和品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