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興龍 胡海東
摘要:高校信息服務工作正向社會化、專業化方向發展,只有樹立創新意識、開放意識和社會意識,把自己融入到整個社會中,將資源優勢和網絡優勢有機結合,高校圖書館信息服務才能求得生存和發展,才能在為教學和科研服務的同時,為科教興國發揮重要作用。
關鍵詞:信息服務網絡環境高校圖書館
一、高校圖書館信息服務面臨的問題
(一)結構不合理文獻無特色
高校圖書館豐富的文獻資源,為圖書館開展信息服務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但是,高校圖書館在館藏建設中也面臨著諸多問題。比如,在文獻采購工作中沒有統一計劃、協調和管理,仍然維持舊的文獻采購模式,忽視電子文獻建設,使館藏文獻資源建設難以協調發展。另外,個別館文獻建設沒有突出館藏特色,沒有很好地考慮重點學科、重點專業的特殊要求,沒有建設獨具地方特色的數據庫。
(二)信息人才短缺
網絡上的信息資源廣泛而豐富,各種信息魚龍混雜,種種不良信息和無用信息充斥網絡其中,給用戶查找信息帶來不便,這就需要高素質的圖書館員去進一步提煉和開發網上信息,創建專題數據庫,以方便快捷的手段為用戶提供有用信息。然而實際工作中,由于歷史及現實高水平人員不斷流失,現有多數館員學科背景單一,外語水平不高,競爭意識薄弱,信息服務水平低,甚至基本圖書情報專業知識掌握不足。這就給文獻信息的開發和利用造成了一定的困難,使圖書館實現高效率、高水平的信息服務受到影響。
(三)信息資源利用率低
當前,高校圖書館普遍存在信息資源開發利用不高的現象,在信息交流中存在著距離障礙。個別館還處于比較封閉的自我生產、自我服務狀態;數據庫的建設滯后,不能滿足用戶的實際需求;數據庫建設缺乏統一安排和規劃協調,網絡化、市場化程度較低,沒有做到很好地為用戶服務,即使是已建成的質量較好的數據庫,也由于推廣不到位等原因其文獻利用率也不高。
二、高校圖書館開展信息服務的對策
(一)優化館藏結構,加快館藏特色文獻的數字化建設
優化館藏結構,加快特色文獻數字化建設是現階段我國高校圖書館信息資源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它不僅是各館開展信 息服務工作的基礎,也是資源共建、共享前提,更是提供網絡信息資源的有力保障。為了滿足學校教學科研和社會用戶對信息的需求,高校圖書館要進一步優化館藏結構,不僅要建立起具有本館特色的核心藏書保障體系,而且館藏要由單一的印刷型向多類型、多載體方向轉變,逐漸建立具有本校專業設置特色和地方特色的文獻體系。應根據學科專業的教學和科研的要求,對網上的信息進行分析整理,建設重點學科專題數據庫,并結合本校專業優勢建設一些與專業發展密切相關的熱點數據庫,做好數據庫的常年更新和維護。加入全國性的數字圖書館群,將圖書館的讀者服務手段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同時,也要注意與印刷型文獻進行合理配置,互為補充,確保電子文獻采集的系統性和實用性,適應網絡化信息時代的需要。
(二)加快圖書館現代化建設,為用戶提供良好的信息服務環境
現代化的設備、豐富的信息資源是良好的信息服務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進行信息服務的前提條件,高校圖書館只有加快現代化建設步伐,為讀者提供良好的信息服務環境。才可能實現優質高效的信息服務,更好地滿足網絡社會讀者日益個性化的信息應用需求。因此,高校圖書館必須加強網絡設備、電子閱覽室等方面的建設,以滿足讀者學習、閱覽 及檢索電子文獻等需要;館內在硬件設備上需引進文獻數字化加工系統和全文數據庫開發軟件平臺,進行數字化文獻的掃描標引、制作工作;要利用一次文獻進行二三次文獻的編輯加工,開展定題、專題、課題等信息服務, 開展特色電子文獻服務。
(三)加強網絡信息用戶教育
用戶掌握的信息使用技巧和方法直接影響信息資源的利用效率。圖書館除了要對用戶進行計算機操作和網絡內涵的基本技能培訓外,還要對用戶進行信息素質教育和信息獲取能力培訓,包括信息檢索、篩選、創造能力,信息保密、守法意識等方面的知識,增強用戶獲取信息的能力,提高文獻利用率。
(四)加強信息服務人才隊伍建設
為搞好信息服務工作,高校圖書館必須加強信息服務人才隊伍建設,要抓緊培養和造就一批高素質的信息服務人才,以滿足日常工作對人才的要求。措施包括:制定培養信息服務人才和信息管理人才的培訓計劃,有步驟地的實施;改革分配制度,合理使用現有專業技術人才,充分發揮他們的才干,穩定專業技術人才隊伍;舉辦培訓班,即對圖書館工作人員進行崗位技能培訓,鼓勵自學,提高其業務能力;獎勵自學成才人員,對肯學習、善于創新的館員給予精神鼓勵和一定的物質獎勵;有計劃地引進優秀信息人才,改善圖書館專業人才隊伍結構。
三、網絡環境下高校圖書館信息服務的開展
(一)信息服務從封閉的一校一館走向開放性和社會化
(1) 信息用戶社會化。網絡環境下高校圖書館不再單純為本校師生員工服務,還要面向校外的黨政機關工作人員、科技人員、企業管理人員等廣大用戶服務。(2) 信息服務產業化。信息服務業成為向社會提供信息、知識與智能的行業集合,圖書館和文獻信息中心必然成為面向社會提供多種信息服務的實體。(3) 網絡資源共享。網絡技術的發展加速了用戶信息需求的社會化進程,它必然要求對包括高校圖書館在內的信息提供者進行重組,打破館際界限,實現信息資源優化配置。
(二)滿足個性化信息需求
高水平的信息服務就是要在滿足信息用戶共性需求的基礎上通過多種渠道滿足不同人的多種多樣的個性需求。充分利用網絡服務模式建立圖書館博客,及時更新圖書館動態;通過開通微博、QQ等即時通訊工具來開展個性化的參考咨詢服務。
(三)信息服務過程科學化, 服務內容精品化
網絡環境下高校信息服務本質上是一種創造性的科學勞動和智能服務活動,這種勞動服務過程是科學知識的物化過程,是一種知識的繼承、傳遞、發展和利用的擴大再生產過程。信息服務的信息資源凝聚了信息服務人員的淵博知識、創新精神、科學組合以及必要的社會勞動時間,因而具有較強的科學性。網絡環境下高校圖書館信息服務的精品化源于電子信息量的急劇增長。信息網絡的提供者為了吸引用戶,要越來越重視所提供資料的質量和濃度,而不是信息的絕對數量。精品化的信息服務以信息的質量為保證,使用戶一旦進入自己的業務中,就難以尋找替代物。
(四)信息服務方式主動化,服務質量高級化
在網絡環境下,信息服務不但可以面對面進行,借閱手續、咨詢服務、定題服務、文獻檢索服務等也都可以在網上進行。這種服務方式徹底改變了高校圖書館傳統被動型的服務方式,加強了館員與讀者之間的聯系,并在它們之間形成了更為友好的界面,館員不能靜坐服務臺,要主動了解用戶需求,搜集網上信息,進行評價、綜合、預測、生成多種多樣的新信息,并提供給網上用戶使用。
(五)信息服務人員專業化趨勢
在網絡環境下,高校圖書館信息服務人員既要有較高的外語水平,又要有一定的計算機、網絡、數據庫、圖書情報和其他相關的專業知識,還要有嫻熟的信息資源檢索技能。在美國,畢業于圖書館學研究生院并取得碩士學位者方能成為圖書館員。理想的圖書館員和信息專家應掌握的技能包括:1.牢記圖書館員在圖書館和信息工作中的樞紐作用和圖書館的基本使命;2.自覺地以正規的或非正規的途徑和方法不斷接受再教育;3.與圖書館界和情報界保持紐帶關系;4.對自己所從事的職業價值要有自信心;5.要出色地最大限度地做好本職工作;6.要竭誠為用戶服務,取得用戶的信賴;7.要具有親和力、意志力、誠實性、責任感等良好品質;8.要從實際出發,以積極的姿態投入各項工作等。
參考文獻:
[1]薄筱哥,黃秋萍,姚泳紅.網絡環境下高校圖書館信息服務的創新發展,情報科學
[2]羅雪晴.數字時代圖書館工作中讀者角色的變化,圖書館建設,2005.1
[3]黃亞海.正確認識和處理圖書館不同服務方式之間的關系,圖書館建設,2005.1
作者簡介:
劉興龍(1983-),男,大學本科,現就職于河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圖書館,助理館員,主要研究方向:信息資源建設。
胡海東(1984-),男,管理學學士學位,現就職于陜西鐵路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圖書館,助理館員,研究方向:信息資源建設、數字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