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教育管理體制的轉軌,獨立學院越來越多的參與了教育市場的競爭,能否通過教育市場獲得更多的教育資源,對于獨立學院的發展意義重大,在這樣的形勢下,獨立學院形象已成為獨立學院進入教育市場時最重要的無形資產,在獨立學院運行和發展的過程中,只有有效地對自身形象加以管理,獨立學院才能引起國內外同行的注意,才能吸引外資者的關注,才能為自身帶來最佳的經濟效益。
關鍵詞:獨立學院形象建設
基金項目:云南省教育廳科研基金項目《獨立學院形象建設研究——以云南省獨立學院為例》(項目編號09C0072)
隨著中國經濟改革的不斷發展與深化,我國高等教育逐漸由精英教育進入大眾教育階段,教育需求呈現多樣化的特征,獨立學院開始大量涌現。近20年來,我國民辦高等教育在國家的積極鼓勵下得到了較大的發展,但作為高等教育中的一個新生群體,獨立學院的生存與發展前景是挑戰與機遇并存。與公立高校相比,我國獨立學院的總體形象明顯偏低。它直接關系到民辦高等教育的生存和可持續發展。
云南省七所獨立學院從創辦至今,已經整體從規模擴張和以校園建設為主的初級階段進入內涵發展階段,如何在教育市場獲得更多的教育資源,形象建設應當先行。
一、高校形象的含義
形象,在《現代漢語詞典》中有兩種解釋,一種是指“能引起人的思想或感情活動的具體形狀或姿態”;另一種是指“文藝作品中創造出來的生動具體的、能激發人們思想感情的生活圖案,通常指文學作品中人物的神情面貌和性格特點”。形象包括外部形象(即表面現象)和內部形象(即內在精神)兩方面。我們可以從一個學校的校園環境建設、基礎設施建設、重點學科建設、專業設置、專家的社會知名度、在校生及畢業生的整體素質和社會反映等方面綜合歸納出一個學校的具體形象。根據企業文化學派的主張,有人曾給高校形象下這樣的定義:一所高校外感形象與內在精神在社會公眾心目中的總體印象。它的外感形象主要是指高校環境、設置的學科專業、師生數量、學生就業情況等;它的內在精神是指高校的辦學方向、管理特色、校園文化氛圍、師生素質、科研水平、學校可持續發展能力等。
二、良好獨立學院形象的功能
1.吸引功能。良好的形象能幫助高校吸引優秀生源、優秀師資和管理者,這對于云南獨立學院尤其重要。高校的競爭是人才的競爭,這種人才的競爭一方面表現為吸引優秀的學生報考本校,至少能吸引本省優秀學生,使生源來源優質;另一方面表現為吸引高學歷、有潛力的教師和管理人員來校任教和管理,并能安心于本職工作,為學校的可持續發展打下基礎。高校形象的好壞在這場人才競爭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2.凝聚功能。良好的形象有助于增強獨立學院內部人員的凝聚力,充分發揮其潛在動能。良好的形象有助于本校教職員工和學生獲得心理上和精神上的滿足;有助于教職員工將本校的命運與自己的前途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增強工作責任心和使命感;有助于讓學生和家長產生自豪感,增強學生學習的動力和興趣。
3.信任功能。良好的形象有助于得到本校師生員工、學生家長、用人單位、合作單位等的信任。有助于學校與社會加強聯系(如科研合作、實習基地建設等),提高辦事效率。
4.輻射功能。良好的形象有助于社會公眾、政府機關、社會團體、大眾傳媒等對高校的支持,這是獨立學院發展不可缺少的要素。良好的形象有助于獨立學院與其他單位之間的聯合辦學;有助于學生走向社會并適應社會;有助于學校各項工作的開展和學校周邊環境的改善。
5.效益功能。高校有名則必有利是不言而喻的,良好的形象將能為獨立學院帶來可觀的效益。如良好的形象有助于校辦產業的發展,從而為獨立學院走向社會打下基礎,充分發揮知識和人才集結的作用。
三、云南獨立學院形象建設現狀
經過連續幾年的快速發展,獨立學院作為普通高校的有機組成部分,已被人們所接受,進而獨立學院的招生規模也與日俱增。據2008年國家教育事業統計,全國共有獨立學院322所,在校生186.6萬人,占全國民辦高等教育在校生總數的53.4%;其中,獨立學院本科在校生165.7萬人,占全國民辦本科高等教育在校生總數的88.7%。
就云南省而言,現有云南大學滇池學院、云南師范大學商學院、云南大學旅游文化學院、昆明醫學院海源學院、云南藝術學院文華學院、云南師范大學文理學院、昆明理工大學津橋學院七所獨立學院,在校生近6萬人,近年來為社會培養了近2萬名畢業生。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令第26號《獨立學院設置與管理辦法》于2008年2月4日經教育部部務會議審議通過后,對獨立學院提出了新的發展目標。云南省各獨立學院通過不斷深化改革,加大改革力度。在校園環境建設、實驗室建設、計算機網絡建設、學科專業調整、選修課的開設、學分制的設立、學科帶頭人的確立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成效。通過創建名牌專業工程、名牌學科工程、名牌教材工程、名牌實驗室工程、名牌教師工程等活動,使云南的獨立學院形象發生了重大變化。
但改革畢竟才開始,形象建設初見成效,還有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在辦學體制上,學科類型相對單一、規模小、效益低,校與校之間學科專業重復,專業設置不能適應經濟發展需要,人才培養目標單一,學生適應能力和應變能力弱;第二,知名專家教授短缺,沒有形成自己的特色學科和專業,適應獨立學院的教材極少,具有影響力的科研成果不多;第三,一部分教職員工不熱愛自己的本職工作,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有些連一天鐘也不想撞好,缺乏應有的工作熱情、專業知識和職業道德;第四, 一部分學生進入學校后,不是“我想學、我要學”,而是被“逼學”,上課睡覺、抄作業、上網游戲、閑溜達等現象比比皆是,缺乏大學生應具備的專業素質、文化修養和最起碼的禮儀教育,進而造成畢業后不能適應社會;第五,實驗設備不完善,實驗課開出率只有30%左右,現代化教學設備應用率較低,圖書資料過時短缺,校園及周邊環境、基礎設施建設、辦學條件、生活條件有待進一步改善,各項管理也有待進一步加強。
四、塑造云南省獨立學院良好高校形象的途徑
良好的獨立學院形象具有無形的鼓舞、激勵作用。良好高校形象的建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高校長年不懈的努力,需要全校教職員工、學生、家長和社會的共同支持。塑造云南省獨立學院良好高校形象需著手解決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準確的形象定位
獨立學院應當科學地分析社會需求和自身的資源與實力,在高等教育生態圈中對自己進行科學的能級定位,確立適合自身的品牌標準。
2.追求辦學特色豐富形象個性,發揮云南獨立學院的優勢,形成云南獨立學院特色
一所獨立學院,只有形成自己的特色,才能在社會公眾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才能在競爭中占優勢。綜合性獨立學院有綜合性獨立學院的特點和優勢,專業性獨立學院有專業性獨立學院的特點和優勢。一味求全、求大,追求一種發展模式,只會淡化自己的特色,在別人心目中變得沒有印象。因此,云南的各獨立學院應在自己的特色學科、特色專業上下功夫,形成自己的辦學優勢和特色。
3.加強校園環境的建設,設計校標、校訓等加深學生、教師、社會對云南省獨立學院的了解
4.追求教育質量
社會大眾一般都是通過教育質量來認識高校的。獨立學院在教育市場和人才市場中展開競爭。在教育市場上主要是提高質量、教育條件、教育成本、交費標準的競爭,在人才市場上主要是人才結構、人才品質、人才質量的競爭。兩個市場之間存在著互動——獨立學院在人才市場上占有率越高,它在教育市場上所占的份額就越大。質量是學校價值與品牌形象的起點。
5.加強教職員工的形象建設
一所學校的教職員工只有敬業愛崗,才能培養出合格人才。獨立學院要切實加強高校教職員工的職業道德修養,要求他們為人師表;要加強教師、課堂教學的管理,保證課堂教學的質量,使學生在校期間能學到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要加強對后勤人員職業素質的提高和培訓力度,增強服務意識,使學生能感覺到學校有一種家的溫暖;要加強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和禮儀教育;邀請校內外有關專家學者作專題講座,營造良好的高校文化氛圍;要加強教學改革力度,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為主,社會需要什么樣的人才,我們便培養什么樣的人才。
6.樹立教師行為的新價值體系
高校傳統教師價值體系中,教師是一種身份,價值沿著由低到高的職稱軌跡而實現,從“教與學”的關系中抽出似乎在“教”與“學”無關的評判體系中進行。在統一理念規范下,獨立學院應根據自身辦學的靈活特點,打破大鍋飯,讓教師進入公平互動的創造性的教學空間,價值標準是能否真正帶給學生思想、觀念、知識,而不單是職稱賦予的光環??蒲蟹矫?,也不再是抄抄弄弄地湊文章,,是通過科研加強自己的業務水平。
7.提高云南省獨立學院的學術地位,注重優秀青年人才的培養
崇尚學術、創新發展。崇尚學術,形成良好的學風和濃厚的學術氣氛,是孕育人才的關鍵。獨立學院學術力量的強弱,直接影響到獨立學院的形象。因此,要分清主次,加強重點和優勢學科建設,提高自身的學術地位。而要做到這一點,教師的培養十分重要,對于一些重點學科的教師要重點加以資助、培養,尤其是要重點培養青年優秀教師,可采取學歷培養、短期進修培訓、交流、考察學習等多種方式,使其不斷提高業務能力和管理水平。知名的專家、學者本身就是一所高校實力的標志、是高校的無形財富。
8.廣泛宣傳,注重公關
一個企業新產品要想推向社會,需要通過大量的廣告宣傳和公關才能讓社會公眾所接受,才能形成自己特有形象。獨立學院要在社會上形成良好的形象,同樣離不開廣泛的宣傳。
9.增強護校、愛校意識,避免有損本校形象的行為發生
一所學校的所有師生員工均應將學校當成是自己的家,加強自己的職業道德修養,注重自身形象建設,為學校的可持續發展獻計獻策,避免有損本校形象的行為發生。云南省獨立學院形象建設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涉及面較廣,建設周期長,任重而道遠。我們應繼續深化學校內部改革,加強改革力度,從自身做起,從小事做起。
10.增強團隊精神
團隊精神要求獨立學院內部創設融洽和諧的人際關系,消除內耗,增強師生員工的向心力,使自己的目標與獨立學院形象建設目標保持一致,培養對學校形象的歸屬感和榮譽感,自覺地維護良好的學校形象。
11.培養自身文化
獨立學院的自身文化,一方面是學校成員長期教、學、研實踐中形成和沉淀的相對穩定的價值和心理定勢,一方面是諸多的校園文化要素對師生員工感染與暗示、模仿與從眾等方式長期影響而形成的行為舉止、儀表服飾、審美觀念等文化行為。
參考文獻:
[1]曹叔亮.論高校形象塑造的有效途徑[J].黑龍江教育,2007.9
[2]李奇勇.高校形象塑造與高校公共關系[J].中國電力教育,2007.7
[3]張清.高校品牌形象建設探微[J].齊魯藝苑(山東藝術學院學報),2004.3
[4]羅來送.高校形象建設理論與實務[J].南昌航空工業學院學報,2004.4
[5]王春生,李勝新.略論高校形象建設要素[J].武漢科技學院學報,2007.4
作者簡介:
吳靜激(1978.8-),女,漢,碩士,工作單位:云南師范大學商學院教學事務部,職稱:講師,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