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飛
摘要:當前高校就業指導與服務模式面臨著新的挑戰:存在連續性與就業工作的階段性的矛盾;標準化的指導與學生個性化服務需求的矛盾;未能形成系統化、一體化的就業指導與服務模式,出現不同程度的“斷層”現象。因此,必須創新就業指導與服務模式,實施“全程化”、“深入化”、“全員化”、“延伸化”的就業服務模式。
關鍵詞:就業指導服務模式政策建議
一、當前高校就業指導與服務模式的現狀分析
隨著就業形勢的嚴峻,高校越來越重視就業指導與服務。多數高校在引進國外就業指導和職業生涯規劃理論基礎上,逐步形成了我國特色的科學規劃、全面部署、全員參與、全過程滲透和信息化的畢業生就業指導與服務模式。
在機構設置上,自從我國高校畢業生在“雙向選擇”就業政策指導下,實行自主擇業后,幾乎所有高校都設立就業指導與服務機構,有的院校單獨設立就業指導中心,有的院校招生就業聯合辦公。雖然在機構設置的形式上有區別,但是,工作形式和開展的內容基本上都相同。在服務方式上,基本形成學校、院系二級就業管理體系。學院就業指導中心宏觀指導監督、檢查督促院系就業工作,并作為學院與上級就業主管部門溝通的橋梁,傳達落實上級精神、布置檢查學院整體就業工作。二級院系具體指導院系畢業生就業工作,全方位地為畢業生提供就業服務。
同時,從當前大學生在就業過程中暴露出的問題可以看出,當前高校的就業指導與服務工作,存在著許多不能適應學生和社會發展的問題。
(一)就業指導與服務模式的連續性與就業工作的階段性的矛盾
就業指導是一個過程,具有連續性、長效性的特點。但是因人力、時間、精力的限制,高校就業指導與服務大多數消耗在畢業生日常管理上,就業指導不夠深入,浮于表面,常常處在被動應付和“臨陣磨槍”的局面,形成了就業指導的連續性、全員性與就業工作的階段性、時效性的矛盾。 而真正從高校學生一年級就開設并覆蓋大學教育全過程的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并取得實效的高校非常少,很多都流于形式。
(二)就業指導與服務內容薄弱、模式單一、方法落后,特別是標準化的指導與學生個性化服務需求的矛盾突出
就業指導課是當前高校進行就業指導與服務的重要方式,就業指導可以幫助大學生了解與就業相關的政策法規以及各項規定,使其熟悉就業工作的流程;適時地為大學生分析就業形勢,是大學生及時的把握行業的發展動向;能夠向學生傳授擇業方法和擇業技巧,增加就業的成功率;但是雖然大部門高校都開設了就業指導課,但在課程內容、教學時數,選修與必修,授課教師資質等問題上,都缺乏共識,沒有引起高度重視,職業生涯教育和就業指導服務體系尚未建立健全,職業生涯教育和就業指導服務內容薄弱、功能單一、方法落后、效果低,導致學生就業能力低下。
(三)就業指導與服務未能形成系統化、一體化的就業指導與服務模式,出現不同程度的“斷層”現象
高校學生就業指導是一個系統工程,它聯系著政府、用人單位、學校、院系、學生及其社會關系等多方面的主體。這個系統的良好運作,需要這些主體之間的良好溝通與互動。但是當前的就業指導與服務體系仍然沒有形成政府、社會、用人單位、學校、院系、學生之間的有效的互動和聯動,就業指導與服務未能充分發揮市場的作用,沒有充分引入社會資源,形成廣義一體化的就業指導與服務模式,造成了“斷層”現象。特別是缺乏對用人單位的需求和意愿的深入反映,造成教育與實踐脫節、學業要求與就業時期沖突等客觀問題,就業與指導服務的效果陷入學生和用人單位都不滿意的境地。
二、構建與創新高校就業指導與服務模式的政策建議
(一)“全程化”:高校應確立“指導前移,服務畢業”的全程化就業指導與服務模式理念
就業指導與服務是系統的有機整體,如果未能在一、二年級中實行標準化、統一化的就業指導,在畢業生中強調就業服務,其效率也不高。所以,將大學生的就業指導與專業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結合起來,分段實施,貫穿大學生活的四年,已成為高校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面臨的十分迫切的問題。如在大一,對學生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方面的指導,可以幫助學生確立在大學期間的發展目標、發展前景和發展道路,從而為自己一生職業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在大二,幫助學生構建合理的知識結構,拓展職業素質,為將來的就業做好知識準備和能力準備。在大三,加強對學生的就業培訓,幫助學生了解求職面試的基本方法與技巧。在大四,幫助學生分析就業形勢,了解需求信息,掌握就業政策,參與就業市場的競爭。筆者所在的浙江傳媒學院在每個新生進校時,發放《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書》,由學生在大一時填寫總的生涯目標、職業評估,并在每個學期開學初進行評估調整,而這本規劃書將伴隨學生四年。同時,在這過程中,加入“班主任、輔導員建議指導”,讓就業指導真正貫穿大學始終。
(二)“深入化”:加強就業指導隊伍堅實,充實就業指導與服務內容,創新指導與服務方式
目前,許多國家大學的就業指導人員必須掌握就業指導所需的相關知識,接受過就業指導方面的技能訓練,并獲取就業指導資格證書。在日本,就業指導員須取得專業資格。新西蘭就業指導機構是一個提供綜合性幫助的職業集團,就業指導人員有駐校就業指導員、附屬高等院校的咨詢員等。我國各高等學校都設有就業指導中心,院系就業指導員由輔導員兼任,但人員的數量和素質參差不齊。因此,高校應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針對個別學生進行指導,在數量上保證一定的師生比例前提下,要積極開展就業指導師認證工作,加強就業指導人員隊伍建設,進一步提升就業指導教師隊伍的整體業務素質和專業化和職業化水平。
在就業指導與服務內容上,要不斷深入,內容全面,貼近學生實際情況,除了針對畢業生開展的求職技巧,簡歷制作,就業政策等,要不斷加大心理調適,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就業觀念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以及社會主義榮辱觀。同時,要不斷根據市場發展形勢和學生需要,加大就業指導與服務的內容,如當前越來越多的學生有創業的意向,可以加強創業教育。高??梢酝ㄟ^整合學校教務、科研、就業、學生工作、學生社團等系統的優勢,采取靈活多樣的形式,普遍開展創業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在就業指導與服務的方式上,除了傳統的就業指導課,也可以利用講座,實踐,新生始業教育、社團活動等方式加強就業指導教育。如在開展創業教育時,高??梢猿浞掷媒洕夹g開發區、高新技術開發區等基地和建設項目,為畢業生和在校學生構建創業孵化基地,組織創業實踐。筆者所在的學校每個學期都會通過舉辦模擬公司創業實訓班,由全球模擬公司聯合體中國中心選配優秀培訓師授課,為有創業愿望的在校學生進行系統的創業培訓。每年選拔創業團隊入駐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傳媒文化創意產業園孵化中心,并資助一定的創業基金。此外,還通過舉辦創意創業大賽,營造“創意創業”的校園文化和競賽體系,推進創業教育。
(三)“全員化”:充分引入社會資源,實現國家、高校、社會的廣義一體化的全員就業指導與服務模式
目前的就業指導與服務主要是取決于校內教師的資源和人脈,因此必須拓展廣義全員化的觀念,注重引入國家公益性就業服務機構和社會人員力量;高校要加強就業市場拓展工作。針對有些單位沒有養成到高校現場招聘的習慣,要積極的拓展就業市場,拉動用人單位來校招聘的熱情,實現廣義一體化的全員就業指導與服務模式。這樣,不僅能夠配合就業指導前移的連續性、職業輔導的長效性的需要,又能提高對畢業生就業服務的質量。尤其是運用校友的重要資源的社會關系,調動校友參與到就業指導與服務工作中來。一方面,相對于其他資源,校友存在著對母校的感情,更容易調動;同時,校友對母校的情況更加了解,加之在工作中的一些體會,在就業指導工作中,更加有針對性。如在創業教育中,學校應積極爭取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科技、財政等部門的支持,在政策、經費、項目等方面大力支持畢業生自主創業。
(四)“延伸化”:實行跟蹤反饋,提供星級就業服務,延伸就業服務模式
就業服務不僅是一個在校期間的就業服務,還延伸到學生離校后,實行就業跟蹤服務,力爭降低學生離校后的求職成本或風險。如對畢業生就業進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回訪,了解畢業生就業初期所遇到的困難與所產生的困惑,幫助畢業生解決各類思想包袱,使其端正就業思想和就業理念,為在校學生的就業指導服務提供強有力的素材。在這方面學校采取的就業指導服務形式還有:定期對學生進行回訪,開通就業求助QQ、就業求助專線電話、求助信箱,了解學生對就業指導的需求和意見,想方設法滿足學生的愿望。同時,還可以開展對用人單位的跟蹤調查了解畢業生的情況,這既是檢驗高校辦學質量,就業指導滿意度的重要手段,反饋的數據也為高校提高辦學質量,改善就業指導提供了重要的素材。
參考文獻:
[1]張信.科學規劃全面部署切實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服務工作[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7(6)
[2]都麗萍.關于建立中介性質就業指導機構的思考[J].教育與職業,20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