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松
摘要:實踐自反性就是在實踐的運動過程中,實踐運動的主體不能隨意的駕馭實踐,在人自以為是的實踐過程中,其自身可能正在以一種微妙的方式,向自己的反面所發展。自反性并不是對馬克思實踐的一種補充,其原本就內涵在馬克思實踐思想中,它是馬克思實踐哲學的基本屬性之一。
關鍵詞:馬克思實踐哲學
馬克思實踐自反性,是實踐自身所固有的,但并不像理論上的實踐,其自反性是在理論層面上,人為地實現的。正如黑格爾的實踐,被他主觀地規定為本身就含有肯定和否定兩個反面。然而馬克思的實踐自反性并不是人為地,而是其自身的屬性,實踐自身就具有運動的規律,人不能強加給它任何東西,馬克思發現并闡述了這一點。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馬克思將這一思想更通俗地表述為:“人創造環境,同樣環境也創造人”。
首先,作為感性活動的實踐是對理性的自反,抽象活動又是感性活動的自反。費爾巴哈突破以往哲學的限制,力爭從感性上理解人的本質,這雖然已是很大進步,但仍然存在著重大缺陷。馬克思在對舊唯物主義以及費爾巴哈的批判中,敏銳地看到,人不僅是作為感性對象的存在者,而且也是時刻進行著感性活動的存在者。馬克思指出,僅僅把人理解為感性存在物是遠遠不夠的,因為只要停留在“感性對象”而未深入到“感性活動”,人就不可能成為真正感性的存在物。那么,“感性活動”又如何理解呢?從《德意志意識形態》和《資本論》中可以看出,馬克思所說的“感性活動”基本上指的是物質生產與社會交往,這是社會歷史的具體過程和現實的人的存在方式;離開了這一點,將無從理解馬克思的實踐概念。
其次,馬克思的“社會生活”、“現實的人”都包含著“自反性”的維度。馬克思的實踐概念是指一切人類一切活動的總體,人和社會生活的一切過程,即廣義的生活實踐。正是這種廣義的“感性活動”,造就了能動而又受動的“現實的人”。馬克思曾不止一次地強調了他的理論出發點是“從事現實活動的人”,活動中的人無疑是具有能動性的,并在其活動中創造著這個世界,在這里,馬克思顯然是吸收了在唯心主義那里被“抽象”地發展了的“能動”的方面。但是馬克思又強調,作為其理論出發點的人,不是處在某種虛幻的離群索居和固定不變狀態中的人,而是處在現實的,可以通過經驗觀察到的,在一定條件下進行的發展過程中的人。
再次,在馬克思看來,物質生產活動是構成現實的人及其生活本質的據有優先性的實踐活動樣態,這是對亞里士多德以來的理論實踐論的顛覆。馬克思在《1844年經濟學手稿》中,直接用“實踐”一詞來稱謂生產活動,并認為這種人類改造對象的活動是自由自覺的、全面的、美的,因而是構成人類本質的活動,馬克思無疑來了個大翻轉:亞里士多德所排斥和貶低的物質生產活動構成了馬克思哲學實踐的基本內容,亞里士多德極力推崇的實踐活動及人際行為或倫理道德行為在馬克思哲學中相對于生產活動卻只具附屬的意義;被亞里士多德贊譽為以“永恒的東西”為對象的、目的在自身之內的理論活動,在馬克思看來,不過是一種特殊的實踐樣態,或者說,它本身就是以實踐為基礎的。
最后,實踐的自反性源于實踐的有限性。第一,歷史是有限的。馬克思認為“歷史”是人的歷史與自然的歷史的統一,即自然史與人類史的統一。他還認為歷史的時間維度是從未來到過去,“歷史”是一個辯證的發展過程這些觀點都體現著馬克思的歷史本事就具有一種有限性,歷史的這種有限性,又說明,具有歷史性的實踐必然是一種有限的存在。第二,實踐主體的有限性。“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人作為自然存在物,而且作為有生命的自然存在物,一方米昂是有自然力、生命力,是能動的自然存在物;這些力量作為天賦和才能、作為欲望存在于人身上;另一方面,人作為自然的、肉體的、感性的、對象性的存在物,和動植物一樣,是受動的、受制約的和受限制的存在物。”由這段話我們不難看出馬克思的實踐主體的是一種自覺而有限的主體。第三,實踐自身的有限性。進行實踐活動的主體和實踐活動所指向的對象都“內在地”具有多個方面、多種屬性,但具體的實踐活動卻不能同時滿足主體的諸多要求,也不能對對象的諸多特性同時加以利用,而只能是利用對象的某一種屬性來滿足主體的某一種要求。
自反性并不是對馬克思實踐的一種補充,而只不過將其原本就內涵在馬克思實踐思想中的實踐自反性,做了一定的強調。所以實踐自反性的提出,可以讓人們意識到人的實踐能力雖然深不可測,但人的能動性卻不能任意妄為,實踐是不能隨意駕馭的,我們只能正確認識實踐的自反性,并且利用實踐自身的運動規律,才能人處理好人、自然、社會關系的有效途徑。只有科學的、客觀的、全面的認識實踐,才能通過實踐不斷地改變世界,改變人自身,使人的生存環境越來越好,使人、自然、社會的關系越來越和諧。
參考文獻:
[1]De Certeau,Michel,L'Invention du Quotidien,Paris:UGE,1988
[2]貝克.自反性現代化[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1
[3]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第四十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4]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