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芳 張管平
1.新疆公安廳特別偵察隊門診部,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0;2.烏魯木齊市市中醫醫院南門分院肛腸科,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0
輪狀病毒腸炎是由輪狀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性疾病,發病較快,占小兒腹瀉50%左右[1]。多見于秋、冬季,每年10月至2月為高發期,6個月至2歲嬰幼兒多見。利巴韋林為廣譜強效抗病毒藥物,對皰疹病毒、輪狀病毒、流感病毒均有很好的抑制效果。西咪替丁為胃酸抑制藥物,還可抑制組胺的釋放,減輕滲出。思密達可吸附致病因子,并覆蓋消化道黏膜,對黏膜起到保護和修復作用。本研究對2010年5月至2011年7月我院兒科收治的90例輪狀病毒腸炎患兒采用利巴韋林聯合思密達、西咪替丁治療,效果較好,現報道如下。
2010年5 月至2011年7月我院兒科收治的輪狀病毒腸炎患兒90例,其中男性患兒56例,女性34例,年齡2個月~3歲,平均14.6±5.2個月。均符合小兒輪狀病毒腸炎診斷標準[2]。所有患兒輪狀病毒ELISA檢測均為陽性。無中、重度脫水,治療前未給予抗生素及抗病毒藥物。將90例患兒隨機平均分為3組,Ⅰ組 (利巴韋林+西咪替丁+思密達組),Ⅱ組(利巴韋林+西咪替丁組),Ⅲ組 (對照組)。3組患兒性別、年齡、喂養方式、臨床表現、病程對比均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患兒入院后均給予補液、糾正水電解質平衡,糾正酸中毒,加強營養。西咪替丁 (福建古田藥業有限公司)10~15mg/(kg/d),靜脈滴注;利巴韋林 (湖北潛江制藥股份有限公司)10~15mg/(kg/d),靜脈滴注;思密達 (天津益普生制藥公司)口服,<1歲,1g/次,3次/d;>1歲,1.5g/次,3次/d。對照組常規支持治療基礎上僅給予利巴韋林治療。每天評估患兒病情,觀察患兒治愈時間,對比分析。
顯效:治療48h內臨床癥狀基本消失,大便性狀、次數基本正常,輪狀病毒檢測陰性,全身癥狀消失。有效:治療72h內臨床癥狀基本消失,大便性狀及次數明顯好轉,輪狀病毒檢測陰性,全身癥狀明顯改善;無效:治療72h后臨床癥狀無改善,輪狀病毒檢測陽性。
Ⅰ組 (利巴韋林+西咪替丁+思密達組)顯效17例,有效12例,無效1例,有效率為96.7%;Ⅱ組(利巴韋林+西咪替丁組)顯效14例,有效16例,無效3例,有效率為90.0%;Ⅲ組 (對照組)顯效11例,有效9例,無效10例,有效率為66.7%。與對照組對比,Ⅰ組、Ⅱ組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Ⅰ組有效率高于Ⅱ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療效對比
Ⅰ組平均治愈時間36.2±5.4h,Ⅱ組平均治愈時間49.5±7.8h,Ⅲ組平均治愈時間55.6±8.5h。Ⅰ組平均治愈時間顯著優于Ⅱ組、Ⅲ組,對比均有顯著差異,P<0.05,見表2。
表2 治愈時間對比 (±s,天)

表2 治愈時間對比 (±s,天)
**與Ⅱ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對照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分組 例數 治愈時間 (h)Ⅰ組 30 36.2±5.4**30 55.6±8.5Ⅱ組 30 49.5±7.8*Ⅲ組
小兒輪狀病毒腸炎多見于6個月至2歲嬰幼兒,好發于秋、冬季。小于6個月嬰兒有來自母親的抗體,不易感染,發病較少,大于2歲的兒童大多已有輪狀病毒感染史,體內存在輪狀病毒抗體,發病率顯著降低。目前尚無治療輪狀病毒腸炎的特效藥物,多用廣譜抗病毒藥物及補液、補電解質、營養支持治療。
利巴韋林為廣譜抗病毒藥物,可抑制病毒DNA聚合酶,阻斷病毒的復制,對DNA和RNA病毒均有作用[4]。西咪替丁為H2受體阻滯劑,可抑制胃酸,減少對腸道黏膜的刺激;阻斷H2受體,抑制組胺等炎性物質的釋放,減輕腸道水腫,修復腸道黏膜;西咪替丁還可作為免疫調節劑,提高T細胞轉化率,增強患兒的免疫功能。
除了吸附作用,思密達還可覆蓋于消化道黏膜表面,刺激局部黏膜,增加黏液蛋白合成,抵抗病毒的侵襲并修復腸道黏膜。
本研究中我們發現,利巴韋林+西咪替丁組、利巴韋林+西咪替丁+思密達組治療效果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治療時間上,利巴韋林+西咪替丁+思密達組優于利巴韋林+西咪替丁組、對照組,說明利巴韋林聯合思密達、西咪替丁可顯著縮短治療時間,提高臨床效果,同時本組不良反應均較小,對癥治療后緩解。
[1]魏升云,張淑玲.輪狀病毒腸炎研究進展[J].臨床兒科雜志,2004,22(6):409-410.
[2]楊錫強,易著文.兒科學[M].第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94,296-298.
[3]鶴松,魏承毓,段恕誠等.腹瀉療效判斷標準的補充建議[J].中國實用兒科雜志,1998,13(6):384.
[4]張榮娜.兒科用藥手冊[M].福州:福建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173,223,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