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記者 苑二剛
保定的光榮與夢想
□ 本刊記者 苑二剛

長城汽車新基地四輪定位技術檢測臺。圖/受訪者提供
履新保定市委書記僅僅四個月的許寧,就給保定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大年初一,剛剛上任沒幾天的許寧開始以每天兩個縣市的速度走訪保定下轄的25個縣市區,調查研究,了解市情。
5月23日,中共保定市委十屆三次全會上,保定上下走了個透的許寧燒起了上任的第一把火。在會上,許寧提出了讓全體保定人為之一震的目標:力爭到“十二五”末,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整體實力重返全省第一方陣。
新領導上任都會提發展目標,但像許寧這樣以承認自己落后為前提的目標在保定來說是第一次。
“這一目標抓住了保定的人心,這代表了保定對未來發展強烈的危機感和急迫感,也代表了保定積極向上的自信心。” 河北省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研究員,省委省政府決策咨詢委員會副主任薛維君如此評價。
河北有11個地級市,進入第一方隊意味著要進入前三。目前,河北經濟發展水平居前五位的城市分別是唐山、石家莊、滄州、邯鄲和保定。在唐山、石家莊遙遙領先的現實情況下,進入第一方陣,必須超越邯鄲甚至滄州。而目前,河北發展的重中之重顯然不在保定。河北舉全省之力打造的兩個增長極,一個在唐山的曹妃甸,另一個就是滄州的渤海新區。在全國甚至世界經濟都不太景氣的大背景下,在河北大力發展沿海經濟的情況下,保定的這一目標顯然并不容易實現。
無論如何,這個曾兩度成為河北省會一度無比榮光的城市又有了屬于自己的夢想。
“京油子,衛嘴子,保定府的勾腿子”,這句流傳已久、流傳甚廣的順口溜讓很多人認識了保定。它成了外地人和保定人開玩笑時經常用到的一句話。但從另一個意義上講,能與京津并提,足以說明當年保定的地位,不管是從地理位置上講,還是從經濟能量上講。
從北京坐動車沿京廣線向南第一站,就是保定。保定地處京、津、石三角腹地,市中心北距北京140公里,東距天津145公里,西南距石家莊125公里,素有“京畿重地”、“首都南大門”之稱。
這個擁有三千多年歷史的古城滿清時代一直是直隸省總督府的所在地,新中國成立后也兩度成為河北省的省會。
在保定的西郊,由北向南依次排列著八個大廠,分別是604廠(保定鈔票紙廠,中國唯一的鈔票紙生產企業)、保定化纖廠(天鵝化纖集團,曾是亞洲同行業中的佼佼者)、保定熱電廠、第一膠片廠(樂凱集團)、保定變壓器廠(天威集團)和482廠(風帆蓄電池集團)和保定鑄造機械廠(回退30年,一直是中國鑄造機械的龍頭),這七個廠再加上位于樂凱對面的保定第一棉紡織廠(依棉集團),就是被保定人引以為傲的“西郊八大廠”。它們都是新中國第一個五年計劃的產物。當年中國在前蘇聯的幫助下,引進了506個重點工業項目,其中的八個就落在了保定。這讓保定風光無比,一時無二。
“八大廠”不僅是新中國工業的搖籃,也是保定飛速發展的發動機。借著“八大廠”的榮光,保定的經濟占據河北第一的位置一度很久。
成為“八大廠”里的一名工人一直是尹立軍從兒時就有的夢想。現在,年近五十的尹立軍已經是樂凱集團的高級主管,提起30年前頂替父親剛剛進入樂凱的時光仍然興奮不已。一條白毛巾圍在脖子上,筆挺的藍色樂凱工裝,抬頭挺胸走在路上,總是引來周圍無數艷羨的目光。
如今的樂凱,當年的風光早已不在。今年9月5日,樂凱膠片股份有限公司發布公告稱,樂凱將完全停止彩色膠片的生產。這意味著,曾與世界膠片巨頭柯達、富士相抗衡、作為世界三大彩色膠片的樂凱膠片徹底退出了世界舞臺。老尹說,現在的樂凱,已經將精力轉移到光學薄膜上(主要用于電視、電腦的液晶顯示屏,以及手機、建筑玻璃、冰箱外膜等),工業基地也大部分轉到了合肥的“樂凱工業園”,保定的生產車間只有十多個人留守。在保定高新技術開發區的樂凱還有一個數碼公司,人數也并不多。
和樂凱一樣,曾經風光無比的“八大廠”現在大都不復當年的輝煌。除了天威仍然余威猶存,其他幾個廠大都境況一般。樂凱對街的依棉集團在經歷了合資并購以后依然不太景氣,幾近破產;鑄造廠早已發不出工資,靠著賣設備和地皮過日子;風帆廠則被中國航空集團收購;鈔票廠、熱電廠因為屬于壟斷行業,日子還算穩定。
如今的老尹,每次從合肥回保定出差或者回家度假,總要到廠區去看看,算是對過去時光的一種緬懷。
五十年,起伏一瞬間。“八大廠”的發展歷程可謂是保定發展的一個縮影。
在1968年河北由于種種原因把省會遷到石家莊之后,曾兩度貴為省會的保定地位就一直不斷向下。
先是被唐山、石家莊超過,到了九十年代地市合并之后,保定又被邯鄲超過,開始走出了第一方陣的行列。2003年左右,又被異軍突起的滄州超越。而其后面,位于京津工業走廊,潛力巨大的廊坊則僅隨其后,緊緊追趕。2011年,廊坊的經濟總量已經幾乎與保定并肩齊驅,差距也僅僅是兩個尾數。再之后,張家口也憑借礦產資源豐富的因素飛速發展,緊追不舍。
保定到底怎么了?心高氣傲的保定人還能忍受被廊坊甚至是張家口超越的現實嗎?
“在新一輪競爭中,保定還會繼續落后,甚至被邊緣化。是漠然還是警醒,是沉寂還是奮進,這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大選擇。”前不久,許寧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保定必須正視現實,找出差距,才能更好地發展和超越。
“保定地處京、津、石三大城市之間,尤其是毗鄰北京,巨大的虹吸效應使保定的人才資源都被吸走了。”河北大學區域經濟研究所所長、博士生導師陳志國認為,與工業發達的上海對周邊省市形成的巨大輻射力不同,北京以服務業和高科技產業為主的工業結構使其對周邊形成了巨大的虹吸效應,這是保定發展不起來的一個重要原因。
因為不甘保定的寂寞,前幾年,國家重點大學華北電力大學的部分校區遷到了北京。雖然目前大部分校區仍在保定,但華電的未來發展重點在北京,已經成為一個不容否認的事實。
作為一個地級市,保定市的官員自然是很歡迎北京、天津的官員到訪,但最怕的是這些官員到企業參觀,生怕哪個大企業參觀后又去了京津。
2009年中,時任天津市委書記張高麗到保定視察長城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臨走之時,張書記兩手緊緊握住長城汽車老總魏建軍的手說,“歡迎長城到天津投資。”陪同張高麗一起視察的時任河北省省長胡春華馬上叮囑保定市領導,“長城要是跑了,你們可要負責任。”
盡管做了大量工作,長城最后并沒有離開保定,但仍然決定在天津建設一個生產基地。“人家給出的條件太好了,地不用出錢,工廠也給建好,工人他們還負責給招,這樣的條件保定無論如何也達不到。”保定市委的一位官員說。
陳志國還認為,保定作為北京的南大門,離北京太近,受政治的影響太大,這在一定程度上遲滯了保定的發展。
“任何一位官員到保定,維穩和保障北京的安全都是第一位的,上面對保定的要求不是發展有多快,而是一定要穩定。”陳認為,許寧的可貴之處就是,他提出了一個極具挑戰性的競爭性發展目標,“給了他自己壓力,給了保定壓力,也給保定帶來了夢想和希望。”
商玉貴是保定長城汽車集團的新聞總監,作為一個老保定人,他對保定有著一種愛之深恨之切的感覺。他用“沒落的貴族”來形容保定,他認為,保定發展落后更重要的原因還在于人,在于大環境。
“長城現在是保定第一納稅大戶,保定市委市政府領導也很重視,但和浙江對吉利、蕪湖對奇瑞比起來,根本不能比。保定和別人的差距不僅僅是單一的差距,而是,包括觀念在內的整體發展環境的差距。領導很重視,而下面的服務跟不上。” 商玉貴說。
與老商有同感的是保定晚報副總編張守山,他講了另外一個親身感受的故事。本世紀初,保定有一個很知名的乳企妙士,其生產的乳品在保定乃至北京都很受歡迎,企業發展得紅紅火火。可是沒幾年,妙士卻搬到了珠海發展,讓人莫名其妙。后來在一次會上他才明白是怎么回事,當時時任保定市委書記王廷玖在會上沖著一般官員大發雷霆,“一個在保定辛辛苦苦成長起來的本地企業,我千方百計的留人家,卻被你們東要西要給要走了。”
經過充分調研的許寧也認為,發展落后的根子在人身上。“一些干部的思想觀念仍停留在市場經濟初級階段,仍在沿用過去的思維方式和工作方法,沒有站在科學發展的高度創新理念,沒有站位全局競爭的層面謀劃發展,沒有以搶占競爭制高點的標準推動工作。”
京廣高鐵馬上就要開通了,津保城鐵也已經動工了。屆時,這兩個城市坐高鐵到保定的時間只有半小時左右。
經營頭腦敏銳的保定日報社社長陳永健,馬上讓廣告部主任去聯系高鐵周邊的地產商,做一個大型的策劃,組團去北京做廣告,希望吸引北京的客人到保定來購房居住。他讓廣告部主任在廣告上一定給消費者算清一筆帳:來保定居住,在北京上班,十年下來足足可以節省近百萬。
陳社長的商機抓得及時,馬上迎來了地產商的熱烈擁護,已經有近十家地產商準備加入這個團。
實際上,經過30多年的發展,北京已經超越了當年對周邊的虹吸階段。今年,首都經濟圈通過了國家“十二五”發展規劃,這是北京在新的發展階段與周邊地區合作進一步深化的客觀要求。
由于城市規模和經濟水平均已達到一個新的高度,以及受轄區內資源環境的限制,北京市提出了建設“國家首都,國際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的新定位,第一次將京津冀及環渤海地區協調發展納入視野,強調北京在推動全國區域協調發展格局戰略調整中的帶動和輻射作用,從而成為統籌區域發展的一大突破。
“北京市發展思路的戰略性轉變,毫無疑問會對周邊地區提供加快發展的難得機遇。作為毗鄰首都的京南重鎮,保定自然具有近水樓臺的便利。要緊緊抓住這一難得機遇,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把自身具有的內在優勢與外在機遇緊密結合起來。具體地說,就是要從實際出發,對培育和發揮保定的戰略優勢精心進行統籌謀劃,找準主要著力點和切入點。” 中國社科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中心原主任、研究員,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牛鳳瑞認為,保定的未來一定要在圍繞首都經濟圈上做文章,要依托北京,發展自己。
實際上,人杰地靈的保定還是能人輩出的。
保定有個史莊街,就在這條街上誕生了兩個國內甚至是世界級的企業家——英利集團董事長苗連生和長城汽車董事長兼總裁魏建軍。而他們則關系著保定的未來。
在位于保定西郊的英利光伏博物館里展示著一張照片,是八十年代苗連生剛剛從部隊轉業回鄉做個體戶拍的。照片里的苗連生,長長的卷發,大而方的茶色眼鏡,寬松的毛衣外套,一副那個年代標準時尚青年的打扮。有誰會想到,這個做化妝品的時尚青年會跨行到高科技光伏產業,并成為這個行業的領跑者。
比苗連生小幾歲的魏建軍則是出身經商世家,一直恪守著踏實做事的本份。在長城,他只負責技術和生產,銷售和公關則完全交給總經理和黨委書記。
和往年相比,今年的冬天來得早,也來得冷,一如光伏產業和汽車產業的市場寒冬。但就是在這個冬天里,保定的兩個龍頭企業卻傳來了令人振奮的消息。
先是英利,在歐美對光伏產品的反傾銷大棒下,擁有光伏產品全產業鏈和更早地開發面向消費者的終端產品,使英利的產品并沒有受到多大影響,反而一舉成為國內和世界的行業龍頭。
長城的消息則更加利好。第三季度,公司營業收入同比增長56%,收入增長呈現逐季走高的趨勢,同時凈利潤當季同比增長98%,呈現爆發式增長。公司凈利潤率提升接近1個百分點達到13%左右的行業領先水平,直逼頂尖合資企業,遠超自主品牌同行。證券公司的分析師們紛紛調高了長城股票的行情預測。
“保定資源的短缺反而倒逼出了汽車和光伏產業,并誕生了兩個強大的民營企業,這是河北新的立省產業,更是保定未來的希望。” 薛維君這樣評價這兩個企業和保定的產業優勢,“作為全國低碳試點城市,最有希望培育出改變全省產業形象的戰略支撐產業。”
目前,保定已初步形成以“中國電谷”為代表的新能源產業體系。其中,光伏產業達到了國際一流水平,風電產業實現了集群發展,輸變電產業形成了明顯優勢。在這些領域,涌現出了英利、中航惠騰、天威、國電聯合動力、風帆等一批骨干企業。由于在可再生能源產業領域成績突出,還被世界自然基金會列為“中國低碳城市發展項目”首批啟動的兩個試點城市之一。
12月7日,英利集團的官方微博上發出一則消息:英利集團采購長城汽車交車儀式在保定長城汽車總部舉行,英利集團此次采購長城汽車66輛,主要用于獎勵在英利第一屆技術創新博覽會和第一屆職工技能大賽中表現突出的創新能手、改革先鋒。
老商在轉載了這條微博后回復說:“友誼協作、振興保定。”

河北省保定市市委書記許寧(左三)深入長城汽車大王店制造基地調研。圖/受訪者提供
再有一個月,許寧的任期將滿一年。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許寧已經在保定留下了清晰而深刻的印跡。
從張家口到保定,兩任書記,許寧稱自己為“給北京看大門的書記”。這個書記為保定開出的良方,更準確地把握了保定在京津冀都市圈中所處的地位和承擔的功能。
許提出“產業振興、城市突破、縣域騰飛、文化引領”四大主體戰略,以及“項目優選、開放提升、創新驅動、載體平臺、全民創業、環境再造、幸福民生”七項工程。
為了實現目標,許寧把項目與干部的政績掛鉤,以項目成績衡量工作業績。按照他的說法就是“項目不到位,不能列后備;項目耍了滑,堅決不提拔;項目往后退,干部要挪位”。
對于維穩至上的北京南大門保定來說,這樣的措施少見、大膽而有效。
截至11月底,保定億元以上在建項目624個,同比增加了117個,列入省重點的項目數量居全省第一。
自從許寧來到保定,陳永健幾乎沒有休息過,每天都要到報社看樣。“許書記提出的口號是‘5+2,白+黑’,節假日周末書記都不休息,經常出去,報紙當然得跟著,我就得盯著。”
薛維君認為,保定需要改變,而許是帶領保定完成改變的合適人選。“他是一個有理想的人,目標遠大,盯住目標就不放,執著得有些執拗。一定能給保定帶來新的變化。”
十八大之后,根據河北省的部署,許寧提出的保定發展目標又有了新的內容。這意味著,今后五年,保定要實現重返全省第一方陣的目標,就要保持比五年內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更快的增長速度,任務更加艱巨、困難更加突出、壓力更加巨大。
“保定慢進亦退、不進更退,必須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不甘人后,奮勇爭先,弘揚保定精神,創造保定速度;必須動員一切力量,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朝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聚焦發力,努力推進京畿強市、善美保定建設取得重大標志性突破。”12月14日,在保定十屆四次全會上許寧如此說。
有了這樣的書記,也許保定的未來不是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