獻血有害健康嗎
近期,有關“獻血危害健康”的帖子再一次成為網絡關注的熱點。早在2009年,一篇標題為“一位有良心的醫生揭開獻血內幕”的文章就曾經引起過網民和醫療行業內部的熱烈討論,導致很多網民就此“決定再也不獻血了”。
“獻血會造成血液功能的弱化甚至喪失。”、“血小板的減少會使傷口難以愈合。”、“白細胞減少會使身體抵抗病毒的能力下降,容易生病。獻血后虛弱就是這個原因,免疫能力的下降就使本來無足輕重的感冒病毒有機可乘。”那么,這些言之鑿鑿的“專業”言論真的可信嗎?

有些初次獻血的人容易發生頭暈惡心,這通常是因為血壓的改變。
獻血后血壓高往往是因為血管壁太硬了彈性差,血壓低可能因為心臟泵出血液的力量不足、心率過緩、血液量少。但這個血壓改變很快會被身體調整過來。
舉例來說,如果一次獻血就老是低血壓,那高血壓患者不用吃藥了,不如去放血好了。
這也是為什么獻血后往往需要休息一會兒,吃點兒喝點兒。第二天起床時動作也輕緩些,都是為了讓血壓做出調整。覺得不舒服的時候避免精細勞動,多補充水分,避免脫水。
白細胞的確與免疫力有關,但它并不是決定免疫力的全部因素。相反,有文獻還認為年齡較大或絕經的獻血者可以通過獻血擺脫體內過剩的鐵。而過剩的鐵與心臟病發作有關。
那么,“獻血會導致血小板減少,從而引發白血病”嗎?
事實上,人們統稱的“白血病”,在臨床上是一類血液病。只要血里的各種成分比例不平衡,就可能造成血液系統工作不正常,被稱為“病”。它們的病因各不相關,甚至“白細胞增多”也不是它們的唯一表現。即使說到主要與白細胞相關的狹義“白血病”,“血小板減少”也只是表現之一,而不是生病的原因或誘因。
而且血小板的恢復也不困難。血小板與粒細胞不同,在骨髓中并無儲備,如血小板被大量破壞,則恢復較慢,至少3至5天才能恢復正常。也就是說,你損失了5%的血小板,即使這算“大量”,幾天就會完全恢復。
那么血液中的其他成分情況如何呢?水和無機鹽的話,2小時就補完了;其他大多數物質2天時間差不多也會完全恢復。
恢復最慢的是紅細胞,因為它的壽命是100至120天,明顯丟失的時候骨髓會用6到8倍的速度來造血,恢復時間不會超過1個月。
(張子琦綜合整理)
□ 編輯 張子琦 □ 美編 徐 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