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宗教斂財亂象當早治

湯嘉琛媒體評論員
事實上,通過欺騙游客的方式賺得盆滿缽滿的修真觀,只是借宗教斂財亂象的一個典型。隨著旅游經濟近年間持續升溫,一些地方和個人受經濟利益驅動,打起了“宗教搭臺,經濟唱戲”的歪主意。
在浙江烏鎮東柵景區,游客一旦進入景區的重要景點修真觀,就可能會卷入層層相扣的連環騙局。景區講解員會忽悠游客花180元燒龍香,殿內道士會要游客購買售價680元的木八卦,如果現金不夠還可以刷卡。然而,桐鄉市民族宗教事務局表示,修真觀不屬于合法登記備案的宗教場所,過去11年間已因為坑騙錢財被游客投訴多次。
種種借宗教場所斂財的亂象,不僅違法了宗教政策和相關法規,損害了游客和信教群眾的合法權益,還嚴重破壞了宗教界的形象,應及時整治。
按照現行法律規定,只有擁有合法資質的教職人員,才能在審批備案過的宗教場所開展宗教活動。然而,修真觀只是烏鎮東柵景區的一個景點,非但沒有在當地民族宗教事務局登記備案,就連道觀內的道士和講解員也都是道觀承包者雇傭的“托兒”,明顯不具備開展宗教活動的法定條件。修真觀通過誘騙游客燒高價香、從事抽簽卜卦等行為大肆騙取游客錢財,不僅與現行的宗教政策相悖,也已經觸碰法律法規的邊界,理應受到有關部門的嚴肅處理。
這樣一個造成了惡劣社會影響的道觀,在過去11年間頻頻遭到游客投訴,在網絡更被稱為“烏鎮唯一不想再去的景點”,當地有關部門卻一直沒有采取有效的整改措施。這充分暴露了一些地區宗教事務管理的混亂。按理說,地方宗教事務管理部門、旅游質量監督管理部門、工商物價部門等,都負有管理修真觀的責任,但面對游客們年復一年的投訴和舉報,這些職能部門卻相互推諉,習慣性地“踢皮球”,最終導致了修真觀多年斂財無人管的局面。
事實上,通過欺騙游客的方式賺得盆滿缽滿的修真觀,只是借宗教斂財亂象的一個典型。隨著旅游經濟近年間持續升溫,一些地方和個人受經濟利益驅動,打起了“宗教搭臺,經濟唱戲”的歪主意。有些人通過投資新建或承包寺廟道觀借教斂財,有些非宗教場所雇傭假僧假道非法從事宗教活動,有些景區違規設置功德箱誘騙信眾和游客的錢財,有些依法登記的知名寺廟道觀甚至意欲通過上市來圈錢。所有這些坑人的“修真觀”,都應堅決取締和打擊。
所幸的是,這些公眾反映強烈的“修真觀”,已經引起有關部門的注意。11月底,國家宗教事務局官方網站發布了十部委《關于處理涉及佛教寺廟、道教宮觀管理有關問題的意見》,對非宗教活動場所設立功德箱、接受宗教性捐獻、非法開展宗教活動等借教斂財行為,以及個人承包或經營寺廟道觀、違規謀求上市等行為,將依據相關法規予以嚴肅查處。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意見》還特別強調,對縱容此類行為地方黨政干部也將予以嚴厲問責。
近年間出現的一些商業化、世俗化亂象,使宗教本身遠遠脫離了原有的軌道,嚴重損害了宗教在公眾心中的形象,這種異化現象是應該極力遏制的。相關職能部門、各寺廟道觀所在景區的管理者,都應該及時剎住那些“修真觀”借宗教斂財的歪風。只有讓宗教早日回歸宗教本身,才能不負人民群眾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