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記者 陳 曉
提案協商:推進農民工“市民化”
□ 本刊記者 陳 曉
“應盡快地制定戶籍改革的整體方案,促使農民工在城市化進程中安定下來。”
“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規,從法律上明確農民工與城市市民有平等的權利。”
“農民工希望獲得公平的社保、就業、子女就學待遇,新生代農民工更渴望尊重和認可。”
3月10日上午,全國政協十一屆五次會議提案辦理協商會如期舉辦。
全國政協副主席黃孟復、厲無畏,與提出提案的民主黨派(團體)代表、提案委員、提案委員會部分委員,以及中央政法委、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公安部、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農業部、衛生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等8個承辦單位負責人,共商“統籌城鄉社會發展,促進農民工融入城市”大計。兩個多小時的會議里,關于農民工融入城市的話題在碰撞中得以厘清。
農民工是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力量,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積極有序地統籌城鄉社會發展、促進農民工融入城市,事關重大。目前,我國農民工群體已經超過2億人。
全國政協提案委員會主任李鐵林介紹,今年“兩會”,7個民主黨派中央、共青團中央和部分委員,圍繞“農民工融入城市”主題提交了180余份提案。
委員們在討論中指出,我國應積極穩妥地推進戶籍管理制度改革,推進城鄉、區域間公共服務的均等化。
全國政協委員、社會和法制委員會委員王書平在發言中表示,應加強對農民工的教育培訓,吸引更多的專業教育機構、社會培訓機構和民間資本參與,形成政府主導、企業出資、各類相關教育機構共同參與的專門化職業技能培訓工作體系。應在啟動戶籍改革、完善社會保險、規范就業市場等政策方面做出更多的有益探索,加快推進新生代農民工的“市民化”。
全國政協委員、共青團中央書記處常務書記王曉建議,政府更多關注新生代農民工群體,發揮企業在豐富新生代農民工精神文化生活方面的作用,實現他們對精神生活的期盼。
全國政協委員、天津市委會副主委王玉佩在發言中指出,要鼓勵支持農民工輸出地政府興辦職業技校,免費對農民工進行技能培訓,為他們進入城市提供準備。對進入城市的農民工,要充分發揮各級政府和社會力量,有針對性地免費為他們進行職業技能培訓,提高他們融入城市的綜合能力。同時,制定相應政策,對農民工創辦、領辦企業實行稅負減免和獎勵補貼;要切實解決改善農民工的居住條件,將進城農民工及時納入城市公共服務體系。
全國政協常委左煥琛發言指出,農民工問題直指現存的戶籍管理制度。她說,我們國家的戶籍管理職能附加了很多利益分配的功能,實際利益在向城市人口傾斜。“農民工進城之后,就要解決戶籍問題。戶籍改革目的不是完全廢除戶籍制度。應盡快制定戶籍改革的整體方案,促使農民工在城市化進程中安定下來。”
要解決農民工市民化面臨的社會保障的不公平待遇,就要“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規,從法律上明確農民工與城市市民有平等的權利,從根本上解決因為體制產生的不平等問題,構建一套介于城市和鄉村之間的社會保障標準,逐步把更多農民工納入保障網絡。”全國政協常委、副秘書長黃志賢提出建議。
在提案辦理協商會上,先后有10位政協委員和民主黨派中央代表圍繞農民工提案各抒己見。在委員和民主黨派代表發言過程中,提案承辦單位的8位負責人認真傾聽,并埋頭記下要點。


委員發言結束后,中央政法委副秘書長、中央綜治辦主任陳訓秋表示,人口大流動是城鎮化、工業化大發展的必然結果,必須統籌城鄉社會發展,促進農民工融入城市,這樣才能讓大規模的流動人口相對穩定下來。
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杜鷹回應了政協委員關注的戶籍改革問題。他說,農民工城市化的核心是戶籍制度的改革,一方面要提高農村的福利,另一方面要把城市的暗福利加以貨幣化。
針對提案中涉及的農民工子女教育問題,教育部副部長魯昕表示,教育部把研究制定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升學考試的辦法作為一項十分重要的任務。“解決這一問題的總體思路是積極推進、有條件準入、各地具體實施。”
根據政協委員關心的公安機關如何落實國辦“9號文件”、推進戶籍管理制度改革的問題,公安部副部長黃明介紹,公安部已會同有關部門,研究形成了全國居住證管理辦法(草案)。目前正在抓緊征求各方面意見,力爭盡快呈報國務院審議,為農民工逐步享有同等的基本公共服務創造條件,逐步為農民工在城市有序落戶打通政策通道。
黃明表示,戶籍制度的改革是一個需要穩妥推進的過程。公安部門正會同有關部門和一些專家學者,做整個流動人口的宏觀政策研究。并加快建設國家人口基礎信息庫,為提高實有人口管理服務水平創造條件。今年底將初步建立國家人口基礎信息庫基本框架。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楊志明認為,農民工進城要實現幾個“有”——“進城有工作,勞動有合同,上崗有培訓,報酬有保障,參保有辦法,維權有渠道,住宿有改善”。


2010年中央“1號文件”明確要求“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著力解決新生代農民工問題。”近年來,發改委、人社部、教育部等相關部門在扶持就業、推進農民工團隊組織建設、關愛農民工子女和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然而,正如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侯云春所說,解決農民工問題不能一蹴而就,需要一個較長的歷史進程。
去年,全國政協副主席鄭萬通率領由全國政協辦公廳、共青團中央聯合組成的“發揮新生代農民工在城鎮化進程中的生力軍作用”委員視察團,先后赴農民工輸入大省浙江和輸出大省四川進行視察。
在視察中,委員們發現,盡管各地、各部門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績,但從長遠看,這一工作才剛剛破題。從頂層設計到基層落實、從輸出地到接收地、從具體政策到人文關懷,新生代農民工融入城市尚待突破。
調查顯示,目前,農民工參加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失業保險的比例分別僅為18.2%、29.8%、38.4%和11.3%,成為制約農民工市民化的最重要因素。
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測算,當前農民工市民化成本約為8萬元/人左右,以2.5億農民工為基數計算,總成本將達20余萬億元。分解到20年,則每年所需資金為1萬億元,約占2010年8.3萬億元財政收入的12%左右,解決條件已初步具備。
在討論中,委員們提出,近年來,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解決農民工問題,取得了一定成績,但仍有許多困難和矛盾亟待研究解決。從近期看,應在積極穩妥推進戶籍和土地制度改革,優化產業布局、區域格局和城鎮化模式,建立農民工市民化成本的合理分擔機制,完善針對農民工的公共服務體系等方面取得進展和突破,切實推進農民工市民化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