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記者 嚴碧華
“實現黑色經濟向藍色經濟轉變”
——訪全國人大代表、唐山市市長陳國鷹
□ 本刊記者 嚴碧華

陳國鷹
“一方面,通過運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把傳統的優勢產業做大做強,對那些落后產能堅決予以淘汰;另一方面,大力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
唐山是一個典型的老工業城市,在中國近代工業歷史上,很多的“工業第一”都誕生在唐山。近年來,唐山的經濟發展有目共睹,但也出現一些高能耗、高污染的企業。在轉型升級的背景下,唐山將如何行動?
帶著問題,3月6日,本刊專訪了全國人大代表、唐山市市長陳國鷹。面對記者的提問,陳國鷹市長作了積極回應。在他看來,轉型升級是存在于傳統資源型城市的普遍現象。
“關鍵是如何轉型,我們采取的方式是:一方面,通過運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把傳統的優勢產業做大做強,對那些落后產能堅決予以淘汰;另一方面,大力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比如,對小焦化廠和小造紙廠一律關停。同時,優化投資結構,發展國家鼓勵支持的產業,盡快實現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陳國鷹表示,唐山鋼鐵、煤炭資源豐富,過去主要依托這些資源發展,而現在隨著曹妃甸的建設,唐山正在逐漸實現由依托鋼鐵、煤炭等資源發展的“黑色經濟”向“藍色海洋經濟”進行轉變,由過去傳統的資源型城市向濱海生態城市轉變。
曹妃甸,這個位于唐山市南部70公里的新區,原系唐山南部海域的一座帶狀小島,如今正在發生巨變。短短數年,完成了4平方公里到200平方公里的擴充,已進入基礎設施配套、產業大規模聚集、城市建設加速發展的新階段。
作為第一批國家循環經濟示范區,在規劃設計時,有一套嚴格的標準,通過指標量化彰顯示范效益。“比如廠房上面有太陽能電池板,能最大限度地利用新能源。”
據悉,在首鋼京唐鋼鐵廠,沒有一個生產環節是孤立的。企業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氣、廢水、廢渣全都被下一個環節吃干榨凈。“我們的噸鋼綜合能耗為606千克,噸鋼耗新水3.84立方米,水循環利用率達到97.24%,噸鋼煙粉塵排放量0.43千克,噸鋼二氧化硫排放量0.41千克,這些指標均達到國家或世界先進水平。”
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陳國鷹表示,曹妃甸今年的一項重點工作,就是理順管理體制,建立起權責一致、分工合理、決策科學、執行順暢、監督有力的管理體制。其次是生活配套設施建設,除了曹妃甸綜合服務區外,包括置業大廈、商住樓、居民員工住樓等在內的設施,今年還要加蓋100萬—200萬平方米,為產業聚集、人口聚集提供配套服務。今年年底前,商場、醫院、學校等都要配套到位。
此外,唐山的另一個大動作是將建機器人生產基地。陳國鷹透露,目前唐山也正在借發展沿海經濟之機,加快推進產業結構調整。目前唐山市已出臺了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到2015年,該市高新區將計劃形成國內最大的機器人生產基地。
據介紹,2009年,中國首臺礦用搶險探測機器人在唐山市研制成功,中國由此成為繼美國之后第二個掌握此項技術的國家。目前唐山市已形成了集機器人研發、生產和銷售于一體的產業化基地。現在已經擁有礦用搶險探測機器人、管道無損檢測機器人等6種機器人實現或具備產業化生產條件。
□ 編輯 郭 鐵 □ 美編 龐 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