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記者 陳沙沙
應加快制定反家庭暴力法
——訪全國政協委員、全國婦聯副主席、書記處書記甄硯
□ 本刊記者 陳沙沙

甄硯
隨著家庭暴力問題日益引起社會的關注,“反家庭暴力立法”成為多年來的“兩會”熱點詞匯。2012年2月27日,全國婦聯就反家暴立法召開建議座談會,記者獲悉,全國人大進一步加快了“反家暴立法”的進程。
這究竟是一部什么樣的法律,它將如何維護家暴受害者的權益?在今年全國“兩會”召開之際,《民生周刊》記者第一時間采訪了全國政協委員,全國婦聯副主席、書記處書記甄硯。
民生周刊:至今,全國婦聯已連續5年建議將反家庭暴力法納入國家立法計劃,出臺反家庭暴力法的必要性與緊迫性是什么?
甄硯:夫妻和睦,家庭和諧是社會和諧的基礎。去年,全國婦聯和國家統計局開展的第三期中國婦女社會地位調查顯示,在婚姻生活中曾受到過配偶不同形式家庭暴力的女性占24.7%。
雖然現有的部分法律對禁止家庭暴力作了規定,但原則性強,側重于事后懲治。我們呼吁一部國家的、專門的家庭暴力法的出臺,解決現有規定不統一、救助措施不具體,以及地方立法層級較低、效力有限等問題。
民生周刊:您認為,出臺反家庭暴力法的時機是否已然成熟?
甄硯:對于家庭暴力“零容忍”,國家做了很多工作。從法律上講,從2001年新修訂的《婚姻法》到2005年修訂的《婦女權益保障法》,以及《未成年人保護法》等,都專門規定“禁止家庭暴力”。
此外,全國婦聯聯合7個部委在2008年下發了《關于預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若干意見》,明確規范在反家暴工作中的各自職責。同時,我國31個省(區、市)中有28個都出臺了相關的地方性法規或政策。
社會各界包括婦聯、國內專家和有關社會組織,都做了大量的調查研究,為立法奠定了一定的基礎。現有的反家暴地方法規,預防和制止家庭暴力機制也為立法奠定了一定的實踐基礎。
我們應該看到,在國家的重視和各界的呼吁下,立法的時機應該是成熟的,事實上立法的進程也是越來越快的。但出臺一部《反家庭暴力法》是一件比較復雜的過程。
目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基本形成,但社會領域的立法還比較薄弱,還需要進一步完善。比如,要制止出現家庭暴力的行為,需要政府主導下的多個部門協同合作。而且要充分地利用現有的法律資源,要與《刑法》、《社會治安處罰法》等有一個很好的銜接,要明確相關部門的各自責任。這些都需要用法律的形式明確,而不僅僅是部門意見的形式明確。
民生周刊:您對醞釀中的《反家庭暴力法》有何建議?
甄硯:我建議新的《反家庭暴力法》中,應重視明確立法原則,如政府主導、多機構合作的原則;早期干預,預防為主的原則;優先保護受害人的原則;教育、矯治與懲罰相結合的原則。尤其要對未成年人給予特殊保護,兒童保護自己的力量是微弱的,他的鄰居、老師、醫生應負有舉證的責任。同時對不適合兒童成長的家庭,可以剝奪施暴人的監護權。由國家專門的救助機構為這些受害的孩子提供一個平安的、可以幸福成長的環境。
而且,我認為《反家庭暴力法》是一個“保護”家庭法,它促進家庭的和睦和文明,限定底線,禁止家庭暴力行為出現。對于家暴受害的婦女、兒童、老人來說,他們需要國家公權力的介入,第一時間干預施暴行為。
□ 編輯 潘 陽 □ 美編 龐 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