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文華 邱美智
“金土地”上的民生工程
□ 梁文華 邱美智
土地整治與防災減災均是改善農業生產條件、提升農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措施。為破解土地貧瘠難題,四川省平昌縣國土資源局依托以農村土地整理為主要內容的“金土地”工程,改善人居環境、防災減災。
平昌縣位于四川省東北部,米倉山南麓,人多地少,十年九災,農村耕地一般在海拔700米左右。過去,分散居住于山地、丘陵、平壩、河谷的農民,生產生活基本上靠肩挑背扛,全縣國土資源工作困難重重。現在,在緊緊圍繞“統籌城鄉、追趕跨越、加快發展”的總體要求,抓保護重保障、抓規范促效能、抓監察嚴執法、抓隊伍強素質的基礎上,國土資源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過去莊稼收成差,連糊口都不夠,通過農村土地整理后,如今水渠到田,交通便利了,收獲也多了,這樣的好事,以前我們山區農民連做夢都沒有想到。”平昌縣元山鎮新華村村民肖景元以前只有4畝土地,產量很低,現在他已經擁有了6畝田地,不僅土質得到了改變,種植結構也發生了變化。
肖景元還清楚地記得在元山鎮新村建設現場,元山國土所女所長李景芳等人堅持吃住在基層,頂烈日冒酷暑,推進元山特色鎮、中心村建設工程。
截至發稿前,平昌已累計實施農村土地整理項目12個,總投資2.1億元,整理土地16萬畝,新增耕地1.9萬畝。其中,正在實施的土地整理項目有4個,分別為涵水幸福、邱家柏院、駟馬柿園、響灘龍角。
平昌縣是全省地質災害易發縣之一,地質構造復雜。由于“5.12”地震和極端天氣多發,全縣地質災害呈現點多面廣、隱蔽性強、突發性強、受威脅人口多等特點。截至7月12日,因強降雨平新增地質災害109處,舊災點加劇31處,威脅到3.5萬人和4.6億元財產安全。
災難有時并不可怕。在平昌縣,834處地質災害隱患都已落實到防災責任人、監測責任人和現場監測人,經技術人員調查的重大隱患已分別現場制定防災措施。
為有效防范地質災害,全縣開展汛前地質災害排查、地質災害演練、培訓、核發監測人補助、開展監督檢查等措施,使各項防災措施落實到位,實現“點點有人管,處處有人抓”。
今年,印發《致地質災害監測人的公開信》、《監測人專用筆記本》和地質災害宣傳資料3萬余份,開展兩次大型演練,對村、居委會主任進行了地質災害防治知識專題培訓和考試。在7月持續強降雨期間,工作人員及時巡查,監測人履職盡責,成功避險4起轉移受威脅群眾400余人。
目前,在縣國土資源局的努力下,11個地質災害項目已納入四川省統一勘察,立項3個,到位資金1006萬元。
面臨新形勢、新任務和新要求,平昌縣國土資源局緊緊圍繞“兩化互動,統籌城鄉”的總體要求,科學規劃用地、強化要素保障、助推城鄉統籌、服務加快發展。
按照規劃,金寶新區是平昌兩化互動的載體、統籌城鄉的平臺,也是全縣最大的“民生工程”。平昌縣國土資源局緊扣時間節點要求,切實加快金寶大道建設,加大與銀行的溝通協調力度,創新融資理念,提升土地儲備整理的融資籌資能力,為金寶新區建設提供資金保障。
在談到未來的發展時,平昌縣國土資源局黨委書記、局長邱成相信心十足:“我們認真學習貫徹今年中央一號文件精神,一定按照縣委、縣政府的決策部署,全面完成今年的各項任務,為平昌經濟社會加快發展做新的貢獻。”
依法保障用地才能有效保護耕地。為確保平昌縣6萬多公頃耕地和5萬多公頃基本農田面積不減、質量不降,縣國土資源局嚴格履行耕地保護的基本職責;嚴格執行基本農田“五不準”規定;嚴格管理、規劃、集約、節約用地。以問責追究為保障,落實耕地保護責任、建設用地監管責任、違法行為預防責任、違法行為制止責任、違法用地查處責任等五項共同責任。建立縣、鄉、村三級聯動的執法監察動態網絡,設置執法監察信息員,暢通“12336”等電話舉報渠道,堅決查處違規、違法占地現象。

□ 編輯 崔靖芳 □ 美編 徐 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