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禎昱,顏玉娟,袁 媛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 風景園林學院,湖南 長沙410004)
隨著工業的發展,城市化進程的加劇,城市規模不斷擴大,城市人口集中,空氣被工業和交通排放廢氣所污染。在已建成的市區,往往高樓林立,城市綠地的開發相對困難,如何解決城市綠地面積,增加綠地覆蓋率是當前城市規劃的重要問題,確實可行的辦法就是在保持現有綠地率的基礎上,使綠化向空間發展,發展城市立體綠化,既增加了城市的綠地率,也滿足了人們對綠化的需求[1]。
立體綠化是相對平面綠化而提出的概念,立體綠化與垂直綠化的概念不是完全相同的,垂直綠化僅僅是垂直面的綠化,立體綠化還包括立體種植、坡面綠化,比垂直綠化的綠化范圍廣[2]。
長沙烈士公園于1951年建立,是為紀念在新中國革命戰爭中為國捐軀的先烈而建成的,是湖南省面積最多、游客最大、環境最具特色的位于中心城區的大型綜合公園,以自然風光為主,集休閑、娛樂、紀念為一體的開敞式現代公園,也是建設國家城市的重要基礎,總占地面積144.5hm2。烈士公園的植物景觀對城市景觀、生態環境、人居環境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
經調查,長沙市烈士公園立體綠化植物主要有35種(含亞種、變種、變型等以下的分類單位),屬于27科,其中常綠灌木11種,落葉灌木2種,常綠藤本8種,落葉藤本5種,地被8種,竹類植物1種。從植物的性狀來看,長沙市烈士公園的立體綠化主要運用的是藤本植物和灌木,其次是地被植物,竹類植物運用較少(表1)。

表1 植物生活型組成分析
在長沙烈士公園的立體綠化使用植物調查中,藤本有13種,品種最多的是葡萄科有3種,其次是豆科和旋花科,各有2種,出現頻率最高的5個種分別是迎春、爬山虎、小葉扶芳藤、常春藤、紫藤。地被類有8種,其中出現頻率最高的是細葉麥冬、馬尼拉。灌木類有6種,其中出現頻率最高的是杜鵑、紅繼木、珊瑚樹。竹類僅出現過3次。
根據立體綠化植物的觀賞部位不同,對烈士公園內的立體綠化植物進行分析,觀葉植物占54%,觀花植物占35%,觀枝干9%,觀果占4%。結果表明烈士公園內的立體綠化植物,主要以觀葉為主,觀花為輔,觀枝干和觀果的較少。
在烈士公園的立體綠化中,主要的形式有墻面綠化,亭、廊架綠化,花缽、柱體綠化,護坡綠化,假山石綠化,圍欄綠化,特殊造型綠化。
墻面綠化是以墻為載種,進行綠化的一種方式,主要有建筑物或構筑物的墻面綠化。墻面綠化又分為攀爬式和垂吊式,攀爬式所用的植物主要有爬山虎、常春藤,攀爬式在烈士公園中應用形式單一,只有自然式攀爬,沒有使用外來技術手段供植物攀爬的類型。垂吊式所用的主要植物為迎春,其次還有絡石,綠化方式是從上往下的方式。在墻面綠化中墻面與植物的色彩配置也很重要,紅色墻面要配置枝葉繁茂的植物,如爬山虎、中華油麻藤、常春藤,白色墻面用爬山虎,夏天枝葉茂密,冬天能更好的展示植物的形態美。
亭、廊架綠化是指攀緣植物種植于廊、亭的兩側,并設置相應攀附物使植物攀附在上,并覆蓋廊、亭的頂部或周圍,以形成綠廊、綠亭。亭和廊架即做為一種景觀元素,同時又是公園里休閑的主要場合。烈士公園內亭和廊架綠化共有8處,建設材料有金屬結構、鋼筋混凝土結構、磚石結構、木制結構。此類綠化植物通常選擇纏繞類和卷須類,不要求植物有很強的攀爬能力,只要枝葉茂密的藤蔓植物即可,應用于立體綠化的植物有紫藤、葡萄、凌霄、小葉扶芳藤。人們在亭或廊架內休息時,夏天可以起到遮陽、乘涼和觀花果的效果,冬天又可以觀賞已落葉植物的枝干美。
花缽、柱體綠化是在烈士公園內應用較多的綠化方式。花缽綠化主要是容器內植物綠化,在公園的休閑廣場上,到處點綴著花缽植物,給廣場增添綠意,應用于立體綠化花缽的植物有小葉扶芳藤、金銀花、杜鵑、三色堇。柱體綠化以藤本植物為主,主要運用的是小葉扶芳藤在大樹上的樹干綠化。
護坡綠化指的是用植物材料對假山、巖石、山坡以及公路邊坡進行綠化,超過45°的護坡綠化屬于立體綠化的范圍,不僅起到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還可以美化環境。本文研究的護坡綠化主要是指烈士公園內人工造景所使用的植物,不包括自然山體上的綠化植物,護坡綠化主要應用的植物有腎蕨、常春藤、杜鵑、酒金東瀛珊瑚、扶芳藤、山茶、紅繼木、金邊過路黃、烏斂莓、雞血藤、蔓長春花、牽牛花、蔦蘿。對于坡度較大的護坡,應采取一定的措施,如先用水泥方格固定,然后再在方格內進行綠化,以達到美化坡面、保持水土的效果。
在假山堆砌時,通常會形成一些石縫,可栽種淺根性植物,植物能沿著山石的形狀攀爬或是垂吊,能軟化山石的硬性,展現山石的俊美和枝條的優雅。假山石綠化除了可用攀援植物外,還可以使用巖生植物,主要應用的植物有攀爬植物,包括迎春、常春藤、杜鵑、薜荔、絡石、爬山虎、五葉地錦、鋪地柏、竹子。當假山石砌體在水體周圍時,植物山體可倒映在水中,相得益彰。
圍欄綠化不要求植物有較強的攀爬能力,烈士公園內的圍欄大多都是鋼筋混凝土結構,采用傳統的配置方法,灰瓦白墻前主要配置珊瑚樹和竹子,植物配置十分簡單。
在烈士公園內,特殊造型綠化一共有二處,這二處都位于同一片草地,運用的植物有羅漢松、紅繼木,小葉扶芳藤。通過對植物的修剪用羅漢松和紅繼木種植出雙龍戲珠的造型,用小葉扶芳藤結合立面植物固定技術種植出孔雀開屏的造型。
文獻資料表明,湖南省壺瓶山藤本植物有330種[3],而目前烈士公園內藤本植物只有13種,這就需要政府各部門及各科研單位的重視,進行新品種的選育,同時個別種運用特別頻繁,缺少種間搭配。應該充分利用本地的鄉土樹種,講究配置原則,營造豐富多變的景觀效果,形成具有長沙特色的立體綠化景觀。
在上海2010年的世博會上,80%參展國的展覽館內都運用了立體綠化,而在長沙市烈士公園內,立體綠化的種植方式單一,以攀爬、垂吊、模紋等傳統的種植方法為主,形式陳舊,新型技術在烈士公園內運用很少,僅有一例。目前國內已研發成功的新技術有組合式直壁花盆種植技術,海納爾墻面技術等,可以滿足墻面和立柱的應用[4]。
長沙烈士公園內的立體綠化缺乏養護和管理,一些場所里的立體綠化植物生長呈現自然狀態,枝葉稀疏,新生長的枝條容易下垂顯的雜亂,雜草從生,缺乏打理,容易引起病蟲害,不但不具備欣賞效果,而且還破壞美感。一些原有山體上的野生藤本植物,具有較強的繁殖能力和擴散能力,成為惡性雜草,因此必須定期進行修剪、澆水、施肥、加強病蟲害的防治。
長沙烈士公園內的植物景觀,大多都是一地只有一種植物,缺乏種間搭配,應該利用多個種類進行合理搭配,形成一定的植物群落,提高觀賞價值。植物搭配時,利用植物的生態特性和植物觀賞期的銜接,考慮常綠和落葉、陽性和陰性、速生和慢生、木本和草本之間的搭配。如在爬山虎中種植一些常春藤,來營造四季有景可觀的狀態。
公園內的立體綠化應用點較少,多數呈現原始自然狀態,應該加大圍欄、立柱、屋頂綠化、棚架、墻面的綠化,以便豐富立面植物景觀。
[1]韓淑清.立體綠化與低碳生活[J].北方園藝,2010(18):69~70.
[2]張寶鑫.城市立體綠化[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3.
[3]顏立紅.湖南壺瓶山藤本植物多樣性研究[J].林業科技,2007,43(6):20~26.
[4]李龍梅.垂直綠化于墻面貼植新技術[J].內蒙古林業,2008(8):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