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少珍,丁 平
(廣東省肇慶高新區市政園林管理局,廣東 肇慶526238)
肇慶高新區位于珠江三角洲西北端,北江與綏江交匯處,處在肇慶巿地東緣。處于東經112°47′~112°52′和北緯23°15′~23°24′的范圍內。地勢北高南低,面積為98km2,歷史上曾是北江和綏江的天然泛洪區,屬于華南地區亞熱帶季風氣候。“肇慶高新區”是肇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簡稱,是一個新型的工業區。森林綠地植物對大氣污染起到不可忽略的防護作用,許多植物樹木不但對工業放出的有毒物質有一定抗性,還能通過枝、葉吸收有毒物質。
但高新區現有綠化總體水平不高,園林景觀單一、園林植物種類不豐富,與珠三角地區的園林景觀相差堪遠。為縮小這種同亞熱帶季風氣候地區物種運用及其效果的距離,使高新區形成豐富多彩、欣欣向榮的園林生態城市,在往后的綠化造景中,要因地制宜地充分利用各式各樣的植物種類。園林樹種規劃關系到綠化建設的成敗,綠化成效的快慢,綠化質量的高低,綠化效應的發揮等問題。經過對高新區植被的調查研究和分析,制定園林樹種初步規劃。
充分考慮高新區的各種自然因素,如氣候、土壤、地理位置、自然和人工植被研究樹種的生理和生態特性,合理選用適合本區自然氣候條件的樹種,形成具有南亞熱帶風光的地帶性植物群落。使物種在最佳的條件下長勢最好,充分發揮生態功能。
鄉土樹種或稱本地樹種(native trees),是指某一地區內原先就有自然分布生長,而不是從其它地區遷移或引入的物種[2]。初步統計,在華南園林綠化中已見應用的鄉土樹種有維管植物65科210種(含20變種);具有潛在應用前景的鄉土樹種82科282種(含4變種),共計104科492種(含24變種)[2],其中如蘇鐵(Cycas revoluta)、圓柏(Adbina chinensis)、含笑(Michelia figo)、陰香(Cinnamomum burmannii)、紫薇(Lagerstroemia indica)、蒲桃(Syzygium cumini)、蘋婆(Sterculia nobilis)、木棉(Bombax malabaricum)、大紅花(Hibiscus rosa-sinensis)、臺灣相思(Acacia confusa)、羊蹄甲(Bauhinia blakeana)、榕樹(Ficus microcarpa)、黃葛榕(Ficus vierns)、九 里 香 (Murraya paniculata)、米 蘭(Aglaia duperreama)、桂花(Osmanthus fragrans)、梔子花(Gardenia jasminoides)、貓尾木(Markhamia canda-felina)、蒲葵(Livistona chinensis)、棕竹(Rhapis excelsa(Thunb.))和青皮竹(Bambusa textilis)等。充分利用鄉土樹種,積極開發野生植物資源,加強外來樹種的引種工作。鄉土樹種經過長期的適應過程,已經成為改善高新區物種多樣性的本底樹種,而那些樹形優美,社會效益顯著的外來樹種,其中如白蘭花(Michelia alba)、大花紫薇(Lagerstrormia speciosa)、美麗異木棉(Chorisia speciosa)、朱纓花(Calliandra haematocephala)、黃槐(Cassia surattensis)、鳳凰木(Pelonix regia)、非洲楝(Kaya senegalensis)等對改善高新區的景觀環境起到重要的補充作用。對外來引進樹種,要采取“改樹適地”或“改地適樹”的措施,進行栽培適應,以豐富高新區的植物種類。
將植物的生態效益作為衡量樹種選擇重要尺度,要優先考慮具有抗污染、吸有污染的空氣、防吸塵、保濕等對保護高新區的生態環境有重要意義的樹種,對SO2、HF、Cl2、HCl具有較強抗性或吸收能力的樹種如高山榕(Fucus altissima)、印度橡膠榕(Ficus elastica)、構樹(Broussonetia papyrifera)、廣玉蘭(Magnolia grandiflora)、樟樹(Cinnamomum camphora)、木麻黃(Casuarina equisetifolia L.)、大葉相思(Acacia auriculaeformis A.Cunn.ex Benth.)、合歡(Albizzia julibrissin Du-razz)、石栗(Eleurites moluccana)、烏桕(Sapium sebiferum)、黃槿(Hibiscus tiliaceus)、盆架子(Winchia calophylla)、夾 竹 桃 (Nerium indicum)、雞 蛋 花(Plumeria acutifolia)、銀鏵(Grevillea robusta)、黃皮(Clausena lansium)、芒果(Mangifera indica Linn)、扁桃 (Mangifera persiciforma)、魚 尾 葵 (Caryota ochlandra)、散尾葵(Dypsis lucubensis)、假檳榔(Archoneophoenix alexandrae)、苦 楝 (Melia azedarach Linn).、米 蘭 (Aglaia odorata)、樸 樹 (Celtis sinesis Pers.)、海桐(Pittosporum tobira (Thunb.)Ait.)、羅漢松(Podocarpus macrophyllus)、竹柏(Podocarpus magi)、龍柏(Sabina chinensis cv.Kaizuca cheng)等。
注重不同層次的喬灌花草的搭配,提高單位面積的生物多樣性指數,增加生物量和綠量,使系統的能流、物流暢通,景觀效果達到最佳狀態。
基調樹種指各類園林綠地中應用頻率高,使用數量大,能形成全城統一基調的樹種[4]。高新區的綠化基調樹種要充分表現南亞熱帶新工業區域植被特色、能成為城市景觀標志的樹種。它具有適應性強、分布廣、對城市的生態和審美影響大、容易栽培繁殖、受人喜愛的特點。
榕樹(Ficus microcarpa)為常綠大喬木,對SO2、HF、Cl2、HCl等有毒氣體具有較強抗性和吸收能力。生長速度中至見快,耐熱、怕旱、耐濕、耐瘠、耐陰、耐風、抗污染、耐剪、易移植、壽命長。樹性強健,綠蔭蔽天,維護性低,可作為行道樹、園景樹、防火樹、防風樹、綠籬樹或修剪造型。
樟樹(Cinnamomum camphora)為常綠大喬木,對SO2、Cl2等有毒氣體具有較強抗性和吸收能力。生長速度中等,耐熱、不耐旱、半耐蔭、耐濕、抗風、抗污染、壽命長。樹冠蒼翠,枝干具香味,可作為高級行道樹,園景樹、添景樹、遮蔭樹、林浴樹。各式庭園、校園、公園、游樂區、廟宇等,均可單植、列植、群植綠化。并具防噪音、吸灰塵的功能,果實可誘鳥。
白蘭花(Michelia alba)為常綠喬木,對SO2有毒氣體具有較強抗性和吸收能力。主干直立,葉色翠綠,樹冠錐形。主要花期在4~8月,花乳白色,清香撲鼻。生長速度較快,耐熱、不耐寒、不耐陰、耐旱、耐剪、壽命長。可作為高級的行道樹,園景樹、遮蔭樹。
蒲桃(Syzygium jambos(L.)Alston)為常綠喬木,對SO2、Cl2等有毒氣體具有較強抗性和吸收能力。春夏間為開花期,夏末至秋初為結果期。分枝多,分枝廣展,樹冠廣闊,葉色濃綠,開花期,綠葉白花,素潔淡雅。宜為湖邊、溪邊、綠地等的風景樹和綠蔭樹。喜光,喜高溫多濕氣候,抗風力強,喜水濕,不耐干旱。
骨干樹種即主調樹種,它要自始至終貫穿整個風景序列,能表現地方特色和城市風貌的種類[4]。適應于不同類型綠地的生境條件、具有優異的特點和發展前景、使用量大,能構成不同的植被景觀,豐富城市美化效果的觀賞樹種。它們廣泛運用于對城市影響最大的道路、廣場、公園的中心點、邊界等(表1)。

表1 綠地骨干樹種
一般樹種包括喬木、灌木、草本、藤本和草、木本地被適合種植到高新區的樹種,使城市園林樹木景觀豐富多彩。在各綠地類型中,充分利用觀花、果、冠、葉、枝、桿、氣味等多種觀賞及感官性的樹種,按一定的喬、灌、草的比例,塑造色彩豐富、層次分明、空間多變的景觀,以體現地方景觀特征。其中觀花果的有白蘭、廣玉蘭、羊蹄甲類、大葉紫薇、小葉紫薇、鳳凰木、木棉、火焰木、大紅花、馬纓丹、美人蕉、臘腸樹、菜豆樹、石榴等。
一般樹種的地被植物及攀援植物具有生長迅速,蔓延快的特性,形成規模的地被植物可以增加地表濕度,減少地表徑流,減少蒸發量,控制水土流失和荒漠化,從而改變局部小氣候,維護生態平衡,對于水蒸發量大,水源不足,水土流失的高新區來說,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攀援植物樹種有炮仗花(Pyrostegiaignea)、勒杜鵑(Boungainvillea buttiana)、紫 藤 (Wisteria sinensis(Sims)Sweet)、雞蛋果(Passiflora edulis Sims)、蒜香藤(Pseudocalymma alliaceum(Lam.)Sandwith)、薜荔(Ficus pumila Linn.)、金 銀 花 (Lonicera japonica Thunb.)、珊瑚藤(Antigonon leptopus Hook.&Arn.)、使君子(Quisqualis indica L.)、爬墻虎(Parthenocissus tricuspidata)等。
恰當的綠化樹種配置的種植數量比例關系,有利于提高城市綠地系統的生態景觀效益和指導苗木生產。根據高新區的自然條件,規劃應用樹種建議喬灌比為6∶4,常綠和落葉樹種比例宜為9∶1。
規劃建立一批具有較大規模的苗圃基地,有計劃地優選培育綠化應用樹種,并使苗木自給率達到80%以上,逐步滿足城市綠化建設的需要。加大科研力度,在推廣鄉土樹種和保護珍惜瀕危樹種的同時,引種馴化具有顯著的生態、社會和經濟價值的品種,提高物種多樣性。
[1]王紹增.城市綠地規劃[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5.
[2]陳定如,古炎坤,李秉滔.華南園林綠化鄉土樹種探討(一)[J].廣東園林,2006,28(2):35~42.
[3]李 博,任文偉,彭容豪.越過邊界的物種:全球化下的生物入侵[J].生命世界,2004,4(178):60~63.
[4]莊雪影.園林樹木學(華南本)[M].廣州: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2002.
[5]候寬昭.廣東植物志[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6.
[6]郭成源.園林設計樹種手冊[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6.
[7]張天麟.園林樹木1200種[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