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福初(廣州港技工學校,廣東 廣州 510735)
教材是重要的課程資源,它不僅是教師教學的依據而且是學生獲得知識和技能及畢業后繼續教育奠定知識與智力的基礎,教材的優劣直接影響著培養目標的實現。近年來,隨著技工教育的不斷改革和發展,技工院校出版了一系列任務型、模塊型的教材。本文結合廣州港技工學校物流專業課程《物流機械設施與設備》教材改革的實際,教材編寫中體現“任務驅動,行動引導”,體現實施PIPA[過程(Program)、仿真(Imitation)、實踐(Practice)、任務(Assignment)]教學。
“任務驅動”是一種建立在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基礎上的教學法,要求教師將知識、技能和能力巧妙地隱含融合設計在實際具體的教學任務之中,學生經過討論思考和教師的點撥,知識技能掌握更加明確。這一先進的教學方法在技工教育中已普遍采用,不少技工院校對其研究與實踐,取得了非常顯著的教學效果,進一步推動了技工教育教學改革。但是要實施任務驅動教學方法不可能是在空中搭建樓閣,而必須有相應的優秀教材進行配套,才能將好的教學方法真正應用到學生身上。基于任務驅動型教材,目前還遠遠不能滿足技工教育的需要,因此加快推進任務型教材編寫是當今技工教育改革必然趨勢。
首先,在作者、編者的選擇上,注重行業專家與教師的結合,根據物流專業學生的主要就業去向和就業的崗位群,邀請不同的物流企業、不同崗位的物流專家采用頭腦風暴法進行討論,并將意見用EXCEL完整記錄下來,對行業專家分析出來的崗位任務進行歸納整理,從課程的構建、教學目標、教學要求,進行分析整理確定專業模塊及公共模塊內容進行定位編寫。
根據專業體系要求,確定課程的教學目標,明確課程教學課時、教學大綱及內容編寫模板格式,制訂編寫的具體標準要求。
教材結構的統一,是保證教材規范、合理化,經過本人多年的教學實踐和摸索,結合技校任務型教材《物流機械設施與設備》編寫實際,每一模塊的中技能訓練任務按此結構編寫(如圖1所示)。
圖1 《物流機械設施與設備》編寫結構
(1)行動目標。根據技能訓練任務標題內容,設計編寫與技能訓練任務內容密切的案例或任務,通過對此案例或任務的學習,編寫能夠實現此模塊具體目標。
(2)行動準備。根據不同的行動目標和任務要求不同,編寫不同的教學軟硬件資源。教學資源要具體、易于尋找,直觀,易于讓學生接受。
(3)行動過程。這一部分是教材編寫的主體。注重教師是引導,學生是主導,教材每一模塊的任務設置根據行業專家篩選整理過的工作任務篩選出具有共性與代表性的若干個工作任務,針對要學的知識和技能設計出貼近生活和生產實際的任務,在任務中蘊含要學習的基本概念和要求,力求以任務來驅動教學。多用具有實際操作應用價值的示例、案例,促進對概念方法的理解,突出應用性、通俗性、趣味性。
(4)行動錦囊。完成任務需要的一些背景知識,為實施任務做理論鋪墊;為解決任務所需要涉及的知識和技能提供依據,體現理論“必需、夠用”的原則。
(5)行動評價。行動評價表設計要從多方面、多角度去考慮評價學生參與任務完成情況,評價內容要易于操作、客觀實用,體現學生參與任務的主動性和團隊合作性。
(6)行動鏈接。主要介紹相關的理論、新知識等,為學生解決任務難度較大的內容提供參考資料,同時也方便老師根據不同學生的需要有針對性進行輔導提供方法途徑。
(7)行動鞏固。行動鞏固設計編寫主要是對教材中任務知識加深理解,彌補在教材實施任務中沒有介紹的內容來拓展知識面,為學生提供了一個自我創新的空間。引導學生技能不是教會的,而是自己練會的。
建立教材評審小組,邀請行業專家及專業骨干教師對教材中的內容、結構進行多次評審,根據評審小組的意見加以完善補充,使內容符合實際、邏輯性強,教材結構完整統一后正式定稿出版。
任務驅動教學方法以“培養能力為目標,任務為主線,教師引導,學生參與為主體”的教學基本原則,例如:教材第一模塊中的任務三庫內操作設施設備的選擇,通過以某一物流公司運來鎖和水龍頭、汽車模型、洗衣粉、影碟機、筆和文件夾各一批的任務,設計出貨物存放區域劃分;貨物歸類粘標簽;貨物上架三個任務。只要求學生在操作中學到完成任務所需要知識點,不強調其為什么要這樣做,只要求學生“知其然”,不需非要“知其所以然”,這符合學生的思維過程和認知規律。
技工教育培養的目標是具有一定理論水平、突出技能的人才,而就讀技工學校的學生大多數學習基礎較為薄弱。根據技工教育的這個特點,我們改變過于重視知識的傳授和學科體系的嚴密、完整的做法。針對要學的知識和技能設計出貼近生活和生產實際的任務,在任務中蘊含要學習的基本概念和要求,例如:教材中倉庫保養設備滅火器的選擇與使用任務設計,只強調哪種類型的起火就用哪種滅火器即可,不需要強調各種滅火器材料的作用與性質。教材注重實用性,不注重知識的系統性,充分體現職業教育“理論夠用,重在實操”的原則。教材編寫遵循由實際到理論、由個別到一般、由具體到抽象、由零碎到系統的原則。
任務驅動型教材在呈現形式上盡量做到形式新穎、圖文并茂。教材總是以實際圖片或示例形式呈現,促使學生多動腦、多開口、多動手,學生在學習時保持積極主動的狀態。《物流機械設施與設備》在教材的編寫上增加實際圖片和示例教學的比重,全書收集了100多幅圖片和設計了30多個任務,學生對專業知識有了更深的感性認識,增強學生的吸引力,提高他們的職業適應能力。
教材不僅圍繞物流機械設施應用能力這條主線來設計學生的知識、能力、素質結構,而且加強了學生的基本實踐能力與操作技能;教材中的第三模塊裝卸搬運設施與設備以常用叉車、起重機、集裝箱裝卸機械設備設計任務,叉車任務從型號的識別、類型的選擇及實際駕駛技術要領進行,任務重點突出在場內與場外操作叉車技能要求及訓練要領上,做到理論與實踐更好地相結合,突出任務的實際性和教材的新穎性。
借鑒國外教材的優點,每一模塊開頭均設置一個行動目標案例。教材每模塊的體系結構由行動目標、行動準備、行動過程、行動錦囊、行動鏈接、行動評價和行動鞏固組成。正文部分由行動過程、行動錦囊兩部分組成。大量的實例相關的圖表、照片穿插其中,并配有相對應的視頻與PPT課件,可以幫助學生如何將理論應用于實際架起了橋梁,給學生提供全面更多的實踐環節與訓練,從而使學生獲得較多的實踐技能活動體驗。
經過實踐證明,采用任務型教材與傳統教材上課教學相比,課堂上的那種沉悶氣氛消失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明顯提高,學生參與到實際動手的活動的環節明顯增多,貼近企業崗位實際需求,給學生一個真實直觀的認識。PPT課件與教材各章節同步,其中較難的內容應用視頻演示講解,以滿足教學與學生自學的需要,改變了教師課堂上僅憑一張嘴,一塊黑板,幾根粉筆的傳統授課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教師的授課壓力。實操任務模擬實際物流企業實際生產與運作流程,制作音像教材,節省學生參觀實習環節時間,節省資源,提高教學效率和效果。
任務驅動型教材的編寫在我國還剛剛起步,特別是物流類的教材,對任務驅動教學法的研究和探討還需要廣大一線教師去大膽實踐,相信在今后的幾年內,隨著職業院校教學改革的逐步深入和任務驅動型教材的日趨成熟,任務驅動型教材和任務驅動教學法將為我國的職業教育做出更多的貢獻。
[1]張映光.試論立體化教材建設[J].中國大學教學,2006(3):60-61.
[2]施曉秋,楊煥春,孔繁勝.高職高專計算機網絡教學改革的探索[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2(S1):128-129.
[3]華細玲,萬為軍.關于高職現代物流基礎教材編寫的思考[J].教育與職業,2007(3):121-122.
[4]程顯生,王俊,吳珊丹.淺談任務驅動型教材編寫的研究與探索[J].計算機教育,2009(18):15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