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哲學的第四轉向:后現代主義

2012-04-24 05:52:50
外國語文 2012年2期
關鍵詞:后現代語言

王 寅

(四川外語學院 外國語文研究中心,重慶 400031)

1.西方哲學的三個轉向

西方哲學自古希臘起大致經歷了三大轉向:(1)古代的畢因論(即本體論)轉向;(2)近代的認識論轉向;(3)當代的語言論轉向。畢因論轉向主要針對前蘇格拉底時代的自然哲學轉向了對世界本質的思考,解決“存在是什么?”“世界的本質是什么?”等問題。到了近代發現畢因論難圓其說時就轉向了認識論,從實體和本質的思考變成了對關系和認識的思考,努力解決“人是怎樣認知到存在的?”“我們知道什么?”“我們有何認識能力?”等問題,著力描述思維與存在的關系、人類認識的來源、途徑、能力和限制。再解釋不通時就轉向語言論。此時,許多哲學家發現形而上哲學中若干假命題皆因自然語言的混亂所致,要消除此混亂就得先消除語言上的含糊,必須通過現代形式邏輯來分析語言意義。此時人們不再全力關注有關知識方面的問題,而轉向表達思想和理性的語言。只有思想能被理解、討論、爭論時,科學才發生,主體間的可交流性、可理解性取代了認識能力、認識來源及認識界限,此時語言意義就成了哲學研究的主要內容,從而形成了“以數理邏輯為基礎、以語言為研究對象、以分析為主要方法”的語言哲學。

語言哲學又主要經歷了三個時期:(1)理想語言學派;(2)日常語言學派;(3)歐陸人本哲學。若以人本主義為基準,它們則呈現出遞增的趨勢(王寅,2011:89),即三個學派對人本性的關注程度越來越高。

理想語言學派的目標是變哲學為一門科學,極力排斥個人的主觀因素和價值污染,僅以客觀世界中的事實為準繩,倡導通過語句與世界相對應的真值來解釋語義。由于該學派認為應當把“科學”當作哲學的依據,且自然語言本身不精確,主張運用現代形式邏輯(即理想語言、形式語言學、形式語義學)以解決畢因論和認識論中的問題。他們還認為自然科學是唯一的科學,可通過數學計算和經驗證實的方法建立起知識體系。他們用這一方法來解釋社會現象,建立了一套嚴密的形式化分析方法,因此該學派又常為“科學主義”、“科技理性”的等同語。弗雷格(Frege)、羅素(Russell)、維特根斯坦(Wittgenstein)前期、維也納小組(Vienna Circle)、塔爾斯基(Tarski)、奎因(Quine)、戴維森(Davidson)等為其主要代表。

日常語言學派于20世紀30~40年代形成于英國牛津大學,認為日常語言本身是完善的,應考慮語言與使用者之間的關系,沒有必要建立人工語言。哲學之所以混亂,是因為背離了日常語言的正常用法,可通過研究其用法來解決問題,從而形成了哲學中的“語用學”。該學派主張研究日常語言本身及用法,可采用概念分析的方法(而不像理想語言學派采用邏輯分析的方法)來分析語義,發現細微差異,準確掌握詞語的具體用法,以澄清或排除哲學中的混亂。該學派正式始于摩爾(Moore)、維特根斯坦(Wittgenstein)后期、賴爾(Ryle)、奧斯汀(Austin)、塞爾(Searle)、格萊斯(Grice)、斯特勞森(Strawson)、塞拉斯(Sellars)等。

歐陸人本哲學進一步發展了日常語言學派的人本思想,著力研究人的純粹意識、存在、理解和解釋等,按照王煒、周國平(1996)的觀點,這個時期的歐陸哲學家包括胡塞爾和他的弟子們,以及薩特、福柯等。

2.哲學的第四轉向:后現代主義

當哲學進入20世紀50~60年代,一批學者開始反思語言哲學之不足,批判理性化之缺陷,沿著維特根斯坦后期(1953)所提出的“語言游戲論”、“家族相似性”、“意義用法論”、“意義不確定性”等,提出了一系列違反舊傳統、反對哲學王、批判中心主義和基礎主義、拋棄絕對真理、倡導非理性等驚世駭俗的觀點,開啟了讓我們從一個全新角度來認識世界和我們人自身的窗口,極大地豐富了哲學理論。

這股在歐洲新冒出的一股“后現代幽靈”,迅速游蕩、變動擴張、四處蔓延、怪誕多變、泛濫流行,在世界范圍內形成了一種新的哲學思潮,正如趙一凡(2007:33)所述:“一如那印度神車不可一世,轔轔向前,血肉橫飛。”據此,我們在波普爾三個轉向的基礎上又提出了哲學的第四轉向—— “后現代轉向”。

2.1 概述

奧尼斯(F.de Onis)于1934年在《1882~1923年西班牙、拉美詩選》中首次提到“Post-Modernism”術語,后經其他學者,特別是英國著名歷史學家湯恩比(A.J.Toynbee,1889~1975)于1947年在《歷史研究》中再提該術語,以及素有“后現代哲學之父”之稱法國哲學家利奧塔(J.F.Lyotard,1924~)于1979年出版了《后現代狀態》一書,“后現代主義”搖身一變竟又長成了一位“Cinderella(灰姑娘)”,且被冠為當代人文學科的又一寵兒。

由于后現代主義所涵蓋的時間和范圍跨度較大,從尼采(1844~1900)到當代歐美哲學家、文學家、社會學家、藝術家、建筑家等,很多學者(如王治河,2006:5)認為,后現代不必按照“時代性”和“編年史”來理解,它不是繼現代主義之后的一種學術運動,而應當依照思維方法和學術觀點來劃分。我們經過認真思考之后,認為可將兩者結合起來,后現代概念既有時代性,也有學派性。

(1)說其具有“時代性”,是指它的主要成員大多還是當代學者,確實是在反思傳統和現代哲學觀的基礎上成長和壯大起來的。很多學者認為,后現代真正崛起是上世紀60年代,70~80年代風行西方世界,80年代末到90年代流行至全球。再說其關鍵詞“否定、決裂、破壞、毀滅、解構、顛覆”也主要出現于這一時期。且縱觀各理論學派,其間的劃分從來不能在時間上作出整齊的一刀切。

(2)說其具有“學派性”,是因為這些學者已在以下基本觀點上達成了大致的共識:反傳統、超基礎、去中心、非理性、后人道、多元化、不確定、悲觀性等方面(盡管其間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別,甚至有不同觀點),這一思潮像“幽靈(注①)”一樣成群結隊地出沒在歐洲,現已遍及全世界,觸角伸向各領域。

按照王治河(2006:5)和胡興榮(2004:150)

① 1981年法國《世界報》向晨報讀者宣布“有個幽靈 —— 后現代主義的幽靈在歐洲出沒作崇(Lash:1990)”。的觀點,后現代主義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向:文學藝術、社會文化、哲學。我們覺得還應包括“語言學”,當今亦成主流的認知語言學就可視為該思潮在語言研究中的產物。

2.2 文學藝術的后現代主義

“后現代主義”在文學創作和評論中主要奉行“達達主義(Dada注①達達主義(Dada)是20世紀初出現在歐洲的一種文藝流派。此名源于法語“達達(Dada)”,意為:空靈、糊涂、無所謂、虛無。原意為“木馬”,為嬰兒最初的發音,取此名意在表示“嬰兒呀呀學語時期”,對周圍事物采取純生理反應。他們宣稱作家的文藝創作就應像嬰兒學語那樣,只表現感官接觸到的印象,對一切事物采取虛無主義的態度,主張否定一切、破壞一切、打倒一切。因此,達達主義是虛無主義在文學上的具體表現,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西方某些青年的苦悶心理和空虛的精神狀態。)”和“解構主義(Deconstructionism)”,否定傳統、破壞一切、批判理性、諷刺習俗、崇尚虛無,行進在“反文學藝術、反傳統文化、消解結構”的路線上;“為藝術而藝術”大行其道,主張無選擇技法、無中心意義、無完整結構、敘事呈發散性;作品主要體現超現實的意識流和下意識,反映精神創傷、心理變態、生活悲觀、個性張揚、鼓吹虛無。其具體表現為:詩歌創作流行“自由體、無韻腳”,小說創作大量采用“斷裂和意識流”寫法;影視屏幕出現了一大批反傳統的主題和形象,模仿秀悄然興起,僅為快樂而無甚宣傳和教育意指的節目比比皆是;音樂中表現為“無調性”,白話式歌詞充斥流行音樂,網絡新歌大有壓倒高雅樂曲之趨勢;街舞幾乎已取得與芭蕾舞和交誼舞同等的地位;繪畫中出現了“新表現主義、新超現實主義、新抽象派、后期印象主義、后現代畫派”等;文學評論更是以解構主義為主流。

奧尼斯(1934)首次用“后現代”來指詩歌在現代主義內部所萌發的逆動現象。詩人奧爾森(C.Olson)在20世紀50年代將那十幾年間出現的不同于艾略特的新風格稱為“后現代主義”。俄裔美國作家納博柯夫(V.Nabokefu)1958年所創作的《洛麗塔》轟動一時,后現代文學思潮在美國正式登場,隨后漫布全球。20世紀80年代,費德勒(L.Fiedler)和哈桑(I.Hassan)大力倡導一種具有鮮明特色的、合唱式的綜合藝術,強調從任意藝術、反藝術、反文學、自我破壞藝術和新小說等方面來探討藝術的新發展,前者試圖以大眾文學為名反叛正統的現代主義文學傳統;后者主張將已有兩世紀之久的“沉默文學(Literature of Silence:否定藝術、形式及語言規范)”視為后現代主義的延續。在此后的20~30年間,后現代文學作品紛至沓來,我國也出現了一批受其影響的文學和影視作品。

2.3 社會文化的后現代主義

后現代文學也對社會和文化產生了巨大影響,激發人們反思后工業化和科學主義給社會文化帶來的弊端,考察第三次工業革命浪潮產生的諸多負面影響,認識到作為生產力的科技成為奴役人的力量,金錢在維系人際關系中所占比重急劇擴大,乃至出現了一大批利潤狂、房奴、錢奴、股票奴等,人們開始厭倦、懷疑,甚至嘲笑傳統意識形態和價值觀。這一意識形態成為個性膨脹的溫床:鼓吹個性張揚、主張性自由、流行嬉皮士、穿帶洞的牛仔褲、著奇裝異服、男士蓄長發、女士興覆蓋面積小的服裝(包括三角泳裝)等,都屬此類社會現象。在此流行風氣的沖擊下,中心變成多元,永恒改為變遷,絕對說成相對,整體解為碎片,傳統化為泡影。

有的后現代學者主張以人本方法來對待眼前的變遷和現代化:對各種反傳統社會現象(如上文所列)持寬容態度;也有主張建立社會批判理論,揭露和批判意識形態中的問題;還有的嘗試從新型的多元文化角度來解釋當下社會文化形態,反思中心主義(如歐洲中心主義、強勢中心主義、男權中心主義等)之過失,轉而關注歐美之外的地方文化、弱勢群體和女性權利,傾聽少數人群的要求,這就是王治河(2006:4)所述及的“他者、弱小、次要、偶然、差異、邊緣、局部、斷裂”等現象。貝爾(D.Bell)于20世紀70~80年代論述了20世紀后期因工業化迅猛發展所產生的一種新社會形態與結構。拉什(S.Lash)認為后現代主義不是社會類型,而是一種文化范式,表征為非常特異的文化形態,后現代化的過程就是在文化領域消除分化和差異的過程。詹姆森(F.Jameson)還概括出了后現代主義文化四個基本審美特征:主體消失、深度消失、歷史消失、距離消失。

2.4 語言學中的后現代主義

我們認為,在語言學研究中也經歷了從畢因論、認知論、語言論和后現代的轉向,詳見下文。

3.后現代哲學的三個時期

①此行開頭的“G”指Griffin,他(1993)認為這五位學者都可視為“建設性后現代哲學家”。他們與美國實用主義哲學家和理想語言學派中Whitehead有重疊,這一方面可說明同一學者可有多種觀點;另一方面也可說明學界對哲學家可有不同的分類方法。

正如上圖所示,語言論轉向主要經歷了三個時期:邏輯語言學派、日常語言學派、歐陸人本哲學。后者大力強調“以人為本”的理念,實現了哲學的又一次超越。很多哲學家以其為出發點,展開了一系列研究,形成了一幅蔚為壯觀的時代畫面,這就是后現代哲學思潮。

但是學者們也發現,后現代思潮本身呈現多樣性和復雜性,各種觀點不斷涌現,派別林立、繁雜多義,內部觀點很不統一,還有互相矛盾和對立之處。而且現代與后現代哲學之間界限模糊,不同學者有不同分類方法。我們反復研讀國內外有關著作,發現在“現代哲學”、“后現代哲學”、“后后現代哲學”之間的界限尚不十分清晰,有很多交叉現象,現根據多位學者,如曾志(2001)、張汝倫(2003)、王治河(2006)、高宣揚(2010)等,以及《現代漢語詞典(5)》對“現代”的解釋(五四運動之后),為便于論述,筆者暫且將后現代哲學主要分為三期。

由于胡塞爾明顯具有“客觀主義哲學”的立場(Lakoff& Johnson,1980:195),筆者將其列入歐陸人本哲學,其他學者歸入后現代第一期。

第一期:從海德格爾、伽達默爾的人本哲學到法蘭克福的批判學派,主要特征為“人本性、批判性”。

第二期:11位法國后現代哲學家,主要特征為反傳統、超基礎、去中心、非理性、后人道、多元化。以及其他國家(如奧地利、美國、意大利)的學者。主要特征為“破壞性、解構性”。

第三期:建設性后現代,以美國學者為主,也包括中國學者。主要特征為“建設性、體驗性”。PPLC為中國后語言哲學(Post Philosophy of Language in China)的簡稱。

3.1 后現代第一期

后現代第一期主要由歐陸哲學家組成,特性為“人本性”和“批判性”。他們重點強調“人是哲學的出發點和歸宿”,反對把人歸結為科技理性的存在,要求揭示人的意識、存在、理解、解釋、本能、情感、意志等非理性或超理性的現象,并主張回歸生活世界,從人之本真立場出發來認識世界,解決哲學問題,完成那種被科技理性扭曲的非本真人所難以實現的哲學使命。該學派的代表人物參見圖1。

3.2 后現代第二期

后現代第二期主要由一批法國和奧美等國的學者組成,他們以破壞和解構為旗幟,主張徹底顛覆傳統哲學,反對基礎主義,批判中心主義,顛覆理性主義,要么過分強調人本觀,提出了“激進人本觀”,要么喊出了“人已死亡”的口號,提出了“后人道主義”,將哲學思潮導向了另一個方向。

3.3 后現代第三期

后現代第三期主要由美國幾位哲學家(上圖第一行:奎因、柯布、格里芬、羅蒂、霍伊等)以及格里芬所列述的五位哲學家(上圖第二行:皮爾斯、詹姆斯、伯格森、懷海特、哈茨霍恩)組成,他們針對“破壞和顛覆”提出了“建設性”后現代思想,認為不僅要破壞一個舊世界,還要建設一個新世界,這也充分說明哲學發展本身也充滿著辯證法。

筆者認為,美國學者雷柯夫和約翰遜(Lakoff&Johnson,簡稱 L&J 1980,1999,前者為伯克萊大學的著名語言學家,后者為奧勒岡大學的著名哲學家)所倡導的“體驗哲學(Embodied Philosophy,簡稱EP)”,以及我國學者所論證的語言體驗性,以及錢冠連先生所倡導的“中國后語言哲學(PPLC)”也當算是建設性后現代哲學思潮。

4.認知語言學:哲學第四轉向的產物

后現代哲學潮流不僅體現在文學藝術、社會文化和哲學上,它對語言學理論也產生了重大影響。

從人本角度研究語言的歷史十分久遠,但因西方客觀主義的形而上學一直占據主流地位,未能跳出“追求語言絕對本質”的泥潭,各持一見,眾說紛紜,終現“盲人摸象”之寓義。后現代哲學家突顯了被淹沒的人本觀,大力倡導從感知和體驗的角度來解讀心智、理解語言,掀開了后現代視野下研究語言的新篇章。

梅洛·龐蒂(Merleau-Ponty,1945)的知覺現象學大力倡導“心智的根源在于身體”的唯物論思想,主張將主客觀性緊密結合起來。皮亞杰(Piaget 1970)認為認知來源于主客體之間的互動,認知結構不是先驗的,而是后天建構的。施密茨(Schmitz 1980)提出的“新現象學(Neo-Phenomenology又叫Body Phenomenology即身體現象學)”主張基于人的體驗,從身體知覺和情感的角度來研究人,批判身心二元論。普特南(Putnam,1981)所提出的內部實在論繼續批判身心二元論,否定外部因素的作用,主張從人的主觀角度來研究實在論,且認為人的概念框架既整理出世界,又規定語言使用,它也參與了世界的建構。L&J(1980,1999)建立了“體驗哲學”,提出了“心智的體驗性,認知的無意識性,思維的隱喻性”三項基本原則,且還基于此建立了全新的“認知語言學”,深入批判了以喬姆斯基為代表的TG學派,大力倡導從“感知體驗”和“認知加工”的角度論述語言的成因和運用,其中處處彰顯了后現代哲學的立場和觀點,如“體驗人本性”、“家族相似性”、“建構互動論”、“識解多元化”、“語義模糊性”、“語言差異性”、“隱喻認知論”、“新創性結構”、“整合性原則”等。錢冠連(2008)也基于西方后現代哲學立場提出了中國式的應變立場“中國后語哲”,且將其主要思想詳述為“四條原則”,為我國語言學和語言哲學研究豎起一個理論旗幟。

他們的論述大大推動了后現代哲學理論的發展,我們(2010,2011)基于上述理論建構了“SOS理解模型”,且基于此論述了“體驗人本觀”和“意義體認觀”。“SOS理解模型”持唯物辯證法的觀點,認為首先是物質決定精神,人類的思想和認識取決于客觀世界,當“人主體(兩個S)”面對同一個“客體(中間的O)”,便可形成很多相同的認識,但人又具有主觀能動性,各民族和人群或個人就會有各自的理解方式。“體驗人本觀”和“意義體認觀”認為,人類的思維、認知、概念乃至語言,既有客觀性,也有主觀性。前者主要出自“感知體驗”,后者主要來于“人本認知”,這樣既強調了人類的身體經驗性,又突出了人的主觀認知性,充分體現了馬列主義、梅洛·龐蒂、皮亞杰、施密茨、普特南、雷柯夫和約翰遜等的觀點。據此,我們就可深入批判傳統人本觀和近現代人本觀中的客觀主義形而上學,反撥了分析哲學中“忽視人因素”傾向,也反思了后現代哲學中的兩種過激立場,既要批判“過分張揚人因素”的激進人本觀傾向,也要糾正完全消解人本性的“后人道主義”立場。

我們知道,后現代哲學的主要特征是:反傳統、反基礎、非理性、去中心化等,而近年來出現的建設性后現代哲學思潮更強調“整體發展觀”和“務實進取精神”,在批判中建構發展的基礎,在顛覆中產生前進的動力,在解構中探索出解決問題的新方法,在否定中為人類尋求新的出路,在反思中激活人類的創造力。正是在這一點上,“體驗人本觀”和“意義體認觀”不僅批判了過往人本觀之缺陷,且也貫徹了有破有立的思想,為解釋人類的思維、概念、推理、語言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解釋方案。

“感知體驗”與“人本認知”兩者之間存在互動辯證的關系。前者是人類認識之初,也是認識的必經之路;后者是對其進一步提升和思考的方式,主要可用“主觀識解”來分析。這兩者相輔相成,不可偏廢。語言表達也是如此,其中既有客觀因素,也有主觀因素。如語言不是自然之鏡,并不僅“反射”外界,而是哈哈鏡,會“折射”甚至“歪曲”外界現象,因為其中必有人主體的因素。根據維特根斯坦(Wittgenstein,1922:25),世界僅是由事實構成的,據此語言中只能有肯定陳述句。但是語言中還存在大量的否定句、疑問句、祈使句、感嘆句等句型,它們所反映的都是人之需求,而且語言中還有情態動詞、時體語態、隱轉喻等,他們也不是世界中的客觀存在,乃是人之所為。為何同一事實可有多種表達方式,正可用以說明人主體之所致。我們(王寅,2008)收集了同一首唐詩《楓橋夜泊》的40篇英語譯文,它們代表了40個人的不同理解。通過細析可見,“體驗性”決定了這些譯文內容基本相同,不可能像激進人本觀所認為的那樣,愛怎么理解就怎么理解,喜歡怎樣翻譯就怎樣翻譯。“人本性”在理解和表達上存在一定甚至較大的差異,是“人本精神”和“識解機制”所為。

這就是為何認知語言學要強調語言的體驗性和認知性(可合稱為“體認觀”)的原因,充分突出了人類的主體性、身體的特殊性、體認的基礎性。人,在對現實世界的感知體驗和認知加工的過程中始終扮演著重要的主體角色,毋庸置疑。若從這個角度看,語言是人類活動中最足以能表達人性特點的,可從中透視出人本精神。認知語言學就是要研究語言背后的人性特點和人本要素,著力挖掘語言如何通過體驗和認知形成的,分析語言表達背后的認知機制,透析出人們認識世界的基本方法。基于此我們還分析了“體驗”三要素:(1)“用什么來體驗(身體)”;(2)“首先體驗什么(空間)”;(3)“主要如何體驗(互動)”。這足可見“人”在體驗認知中的主體性作用,也證明了認知語言學的研究思路最能體現人本精神及其他后現代哲學思想。

基于此,我們可將現代分析哲學所提出的“語言與世界同構”修補為“語言擬構世界”;可將體現“激進人本觀”的口號:One hundred readers will produce one hundred Hamlets.后面再接上半句:But they are still Hamlets!以能更完整、更真實地反映人類的理解。還可將體現“后人道主義”的“人已死亡”修補為“人活在主客世界中”。一句話,我們的思想認識和語言表達既離不開客觀世界,也離不開主觀認識。體驗人本觀算是對解構性和破壞性后現代哲學的一個彌補,因此可將其歸入“建設性后現代哲學”(亦有學者稱之為:后后現代哲學)。

5.結語

哲學的第四轉向反思了科學理性之弊端,主張回歸人們的生活世界,真正彰顯了新時代的人本精神,注重社會實踐,以能真正理解古希臘阿波羅神廟上那句諭示性妙言:ΓΝΩθΙ ΣΕΑΥТОΝ.(Know Thyself.認知人自己)。“要能真正回歸到以人為本”的研究之中,需要人們鼓起勇氣,更新觀念,徹底認識其重大意義,而不能再像近代“人主體”論者那樣,貌似要從人主體角度來研究“認識”,理解世界,卻又要遵循“笛卡爾范式”,排除人的價值污染,消解人之偏見,最終又跌進來古希臘形而上學的巢臼之中。

20世紀前80~90年代的兩大主流語言學派為“結構主義”和“TG學派”,都堅守了客觀主義形而上學的理性觀,極力排除人本因素,實施關門打語言策略。而認知語言學和功能語言學是對這兩大理論的一場革命,大力倡導語言的體驗觀、人本觀、社會觀、象似觀,接受或提出了“體驗人本性、原型范疇理論、互動建構論、識解多元論、語義模糊性、語言差異性、隱喻認知論、創新性結構、整合性原則”等一系列研究方法,它們也只有在后現代思潮中才能成為語言研究的焦點。

“后現代”這個幽靈從歐洲游蕩到全球,褒者有之,貶者也有之,毀譽參半。有人反對,說這是人類的自戕行為,宣泄后的匱乏,耗盡后的迷茫;有人贊同,說多元有益,拓寬了視野,有利于換位思考;也有折衷者,說后現代思潮以全新姿勢沖擊西方資本主義秩序,暴露了西方社會文化內部的矛盾,給人以反省,但不可走向另一極端,危言聳聽令人生厭,這于事無補。靜而思之,后現代哲學提出的這些觀點不是全無道理,它確實開啟了我們觀察世界、理解人類的另一扇窗口。哲學家們善于換位思考,常反其道而行之,每過一個時期就會出現“轉向”,喊出標新立異、令人心跳的口號,如后現代學者的“上帝死了”、“作者死了”、“人已死亡”、“解構理性”、“舍得一身剮,誓將哲學王拉下馬”等言論,扣人心弦,發人深思,給學術界確實注入了一股清新的空氣。他們意在摧毀形而上學的基礎論或中心論,消解本質,斷言理性不再是判斷一切是非的唯一標準,確實有利于我們認識形而上學之痼疾,打破傳統的條條框框,扭轉了守的定勢,拓展思維的空間,激活創新的激情,當今我們所提倡的“創新思維、與時俱進、持續發展”也體現了這一建設性后現代論的含義。

學術探索不是“自古華山一條道”,而是“條條大道通羅馬”。哲學研究不能“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只有“山外青山樓外樓”。理論發展無所謂“風景這邊獨自好”,而應“風物長宜放眼量”。

*本文特為慶祝四川外語學院外國語文研究中心成立十周年而撰。

[1]Lakoff,G.& Mark Johnson.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2]Lakoff,G.& M.Johnson.Philosophy in the Flesh:The Embodied Mind and its Challenge to Western Thought[M].New York:Basic Books,1999.

[3]Lyotard,J.F.La Condition Postmoderne[M].車槿山,譯.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1.

[4]Merleur-Ponty,M.Phénoménologie de la Perception[M]./知覺現象學,姜志輝,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1.

[5]Piaget,J.The Principles of Genetic Epistemology[M]./發生認知論原理,王憲鈿等,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81.

[6]Putnam,H.Reason,Truth and History[M].理性、真理與歷史,童世駿、李光程,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97.

[7]Schmitz,H.Neue Phnomenologie[M].新現象學,龐學銓等,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87.

[8]Toynbee,A.J.A Study of History[M].NewYork:OUP,1947.

[9]Wittgenstein,L.Tractatus Logico-Philosophicus[M].邏輯哲學論,賀紹甲,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1.

[10]Wittgenstein,L..Philosophical Investigation[M].哲學研究,李步樓,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6.

[11]高宣揚.后現代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

[12]胡興榮.新聞哲學[M].北京:新華出版社,2004.

[13]錢冠連.西語哲在外語界的傳播與未來的發展[J].外語學刊,2008(2):1-16.

[14]王寅.認知語言學的“體驗概念化”對翻譯主客觀性的解釋力——一項基于古詩“楓橋夜泊”40篇英語譯文的研究[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8(3):211-217.

[15]王寅.主客主多重互動理解[J].哲學動態,2009(10):84-89.

[16]王寅.主客主多重互動理解模式(SOS):理論建設與語料實證[J].語言哲學研究,2010(1):39-50.

[17]王寅,劉玉梅,趙永峰.英語語義學教程[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18]王治河.后現代哲學思潮研究(增補本)[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

[19]張汝倫.現代西方哲學十五講[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

[20]曾志.西方哲學導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

[21]趙一凡.西方文論講稿——從胡塞爾到德里達[M].北京:三聯書店,2007.

猜你喜歡
后現代語言
《墜落的人》中“拼貼”的后現代敘事意義
語言是刀
文苑(2020年4期)2020-05-30 12:35:30
90后現代病癥
意林(2020年4期)2020-03-17 09:22:20
讓語言描寫搖曳多姿
多向度交往對語言磨蝕的補正之道
《寵兒》中的后現代敘事策略
累積動態分析下的同聲傳譯語言壓縮
我有我語言
堅守川劇的后現代主題
論語言的“得體”
語文知識(2014年10期)2014-02-28 22:00:56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亚洲欧美在线中文bt天堂| 久热中文字幕在线| 色哟哟国产成人精品| 亚洲h视频在线| 毛片大全免费观看| 日本成人一区| 日本少妇又色又爽又高潮| 国产香蕉国产精品偷在线观看| 69av在线| 色婷婷综合在线| 日韩高清成人| 日韩中文精品亚洲第三区| 国产肉感大码AV无码| 国产精品第一区| 天堂岛国av无码免费无禁网站 | 亚洲人成色在线观看| 美女视频黄又黄又免费高清| 免费日韩在线视频| 在线精品自拍| 91丨九色丨首页在线播放| 亚洲 成人国产| 国产欧美又粗又猛又爽老| 国产1区2区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mv| 日韩毛片免费| 国产微拍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欧美啪啪网| 国产69精品久久| 精品亚洲麻豆1区2区3区| 免费Aⅴ片在线观看蜜芽Tⅴ| 日本影院一区| 欧洲极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在线不卡视频| 国产成人精彩在线视频50| 91久久大香线蕉| 直接黄91麻豆网站| 国产亚洲视频免费播放| 国产麻豆精品在线观看| 国产在线一区二区视频| 超级碰免费视频91| 青草视频在线观看国产|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a∨婷婷| 国产人人乐人人爱| 亚洲一级毛片在线观| 毛片网站观看| 国产一区免费在线观看| 国产chinese男男gay视频网| 波多野结衣一二三| 六月婷婷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五月婷婷亚洲综合| 国产免费久久精品44| 亚洲最新地址| 国产地址二永久伊甸园| 日韩免费视频播播| 理论片一区| 有专无码视频| 日韩高清在线观看不卡一区二区 |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不卡的视频| 美女国内精品自产拍在线播放| 九九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伊大人香蕉久久网欧美| 性色生活片在线观看| 91精品小视频| 中文字幕在线观| 天堂av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牲色| 青草免费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网站| 欧美日韩专区| 一本久道久久综合多人| 国产成人无码AV在线播放动漫| 九九九久久国产精品| 人妻中文字幕无码久久一区| 国产av剧情无码精品色午夜| 五月天香蕉视频国产亚| 国产成人麻豆精品| 97视频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中文字幕乱妇无码AV在线| 国产香蕉97碰碰视频VA碰碰看| 亚洲精品人成网线在线| 国产96在线 | 国产免费久久精品99re不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