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藝
【摘要】想讓語文課上得生動,就要做到“聲”動。讓無聲的文字變為生動的表達,所以在語文課堂教學上要進行有效的朗讀。教師和學生應在課堂上讀起來,尤其是對那些富于情韻、語言優美、朗朗上口的作品,或朗讀,或吟誦,或吟唱,或記背,在這樣的活動中積累名言佳句,體驗藝術魅力,陶冶思想情操,提高審美能力,培養高雅氣質。
【關鍵詞】朗讀教學課堂實效
【中圖分類號】G6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4810(2012)07-0084-01
筆者認為語文課上得生動,不但能吸引學生聆聽,還會使他們漸漸喜愛上語文課,并從中感受到中國語言文字的魅力。想把語文課上得生動就必須做到“聲”動,讓那些優美經典的字句和深邃濃烈的情感通過聲音表達出來,這就是語文教學中有效的朗讀教學。
我在教學中十分重視朗讀教學。我認為在語文課上凡是適宜朗讀的課文,作為教師都應采用各種有效的方式引導學生去讀。朱熹曾說:“凡讀書須要讀得字字響亮,不可誤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牽強暗記;只要多讀幾遍,自然上口,久遠不忘?!边@種傳統的朗讀方法,既符合漢語語言文字的特點,又符合學生審美心理的規律??梢姡Z文朗讀在教學中的作用,早已被我們的前人采納。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閱讀教學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地朗讀,在朗讀中整體感知,在朗讀中培養語感,在朗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朗讀是把無聲的文字變成有聲語言的一種閱讀方法,它是用來表現情感的一種藝術技巧。學生通過朗讀熟悉課文的主要內容,理解語句的精義妙理,體味作者的神思妙筆,提高自己的記憶能力,訓練自己的口語表達,養成良好的語言習慣。
語文課上要讓學生讀起來,教師要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要求教師在課堂上用自己的朗讀來感染啟發學生。例如我在教授《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時,首先對課文內容不做講解分析,而是用動情的語調作示范來朗讀課文。朗讀時,語音的輕重、語調的抑揚、節奏的快慢、情感的褒貶,讓學生去體驗、去感受。同時要求學生自己反復朗讀品味本文詞語的精妙,語言的警策,句法的變化,以引起共鳴。這樣,學生就能從中欣賞到作者筆下優美的月色,更能體會到作者“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博大胸襟和“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钡娜松芾恚I悟作者積極樂觀的人生境界。這就需要教師在備課中深入到作品當中,用心去體驗、思索、形成自己的理解,有了真實的感動才能使朗讀獲得內在的飽滿力量。
在教師范讀的影響下,學生們都躍躍欲試,此時教師應因勢利導,讓學生試讀。孩子們聽老師讀得很美,但自己找不著美的感覺。此時,教師就必須趁熱打鐵,教給學生讀書的方法,引導學生感知文字內容,掃除知識障礙,浮現形象,展開想象,通過想象把抽象的文字變成畫面,再通過畫面品味語言,然后把握好語調、語氣、語速,邊想象邊領悟邊吟誦。這樣反復啟發引導,反復吟讀,學生才能最終領悟文章,找到美的感覺,最后達到“文章讀之極熟,則與我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的境界。
課本中的文章大多文質兼美,學習其實就是感知——探究——理解的過程,而朗讀在這一過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如莫懷戚的《散步》,初讀覺得故事簡單,語言平淡;再讀學生就發現了那些朗朗上口的對稱句子;在反復朗讀、研究這些句子時,學生對文章所體現的家庭和諧美有了更深的理解。 對于一些思想感情濃厚的文章,老師滔滔不絕的分析代替不了學生的朗讀,因為情感絕不是灌輸講解得來的。學生只有用心用情去讀,才能真正地理解文章所表達的情感。如朱自清的《背影》,我沒有過多地渲染父愛的情感,而是讓學生朗讀父親爬月臺為“我”買桔子的那段動作描寫,學生走進文本,與文中人物情感交融在一起,從他們飽含深情的讀書聲中我便知道他們對這種父愛已深有領會。
課堂上,教學情境的創設是引導學生輕松進入朗讀角色,激發學生閱讀興趣最直接的方法。教師在課堂上適當適時地運用多媒體手段來創設情境,適合文章情景的背景音樂是最為有效的方式,恰到好處的應用往往能激發學生的朗讀熱情。例如:在教詩歌、散文時,通常會在上課前先讓學生欣賞一段與內容相關的音樂,然后讓學生在音樂中朗讀、感悟。通過這些背景音樂,學生融入了文中的角色,感受到文中角色的喜怒哀樂,為他們能夠聲情并茂的朗讀打下了基礎。
讓語文課“聲”動起來的,不僅僅停留在把無聲的文字變得有聲,還可以通過多種形式來激發學生的朗讀熱情。可以讓學生根據課文故事情節發揮豐富的想象進行課本劇表演,根據文章主旨通過進行小型辯論賽、詩文朗誦比賽、演講比賽等有趣的活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了學習文章的興趣,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的朗誦能力。例如,在教《皇帝的新裝》一課時,針對文章童話的特點,把舞臺交給學生,在表演的過程中,學生們很好地把握了文中人物說話的語氣、語調,把人物的性格特征準確地表現出來,尤其是皇帝的虛榮、騙子的精明,還有大臣的虛偽都表現得淋漓盡致。他們在扮演人物的過程中,通過自己語言的演繹提升了他們語言的表達能力,這也是朗讀能力的升華。形式各異、風格活潑的朗誦訓練,既豐富了語文課堂教學內容,又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朗讀之中,真正成為課堂上的主人。
在教學過程中,我體會到了孩子們的潛能是無窮無盡的,如能把他們身上的這種潛能挖掘出來會有很大的驚喜。每當我看到我所教的學生在區、市級朗誦大賽上精彩的表現,都會十分欣慰和自豪,我想這就是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吧。這樣會激勵著我在教學中不斷探索創新,動人的讀書聲一經發出就會盈滿課堂,灌入耳中流淌在心里,從而心聲共鳴,這就是朗讀的魅力所在。語文課做到“聲”動就一定會生動起來。
〔責任編輯:陳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