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云豐
【摘要】本文以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為例,就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舉一反三,真正掌握學習方法進行了探討。筆者認為:第一要由扶到放;第二要“踐”出真知,“悟”出方法。
【關鍵詞】小學語文學習方法探討
【中圖分類號】G62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4810(2012)07-0090-01
古人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漁”是一種技巧,更是一門藝術,學生一旦掌握了這門技術,就會自己走進知識寶庫的大門,在知識的寶庫中自由獲取。那么我們究竟如何當好授“漁”者?筆者認為:
一 由“扶”到“放”,學“一”當“十”
課本中寫人、敘事、寫景狀物的文章較多。教學每一類文章我都花時間“扶”著學生學習一、二篇,讓學生在理解知識的同時,掌握學習方法,然后引導學生運用已掌握的學習方法學習其他類似的文章。
如教學《聶將軍與日本小姑娘》一課時,我讓學生找出“和藹”“親切”等表示聶將軍神態的詞;再找出“抱起”“拉過”“用小勺一口一口地給她喂飯”等表示動作的詞或短語,談談自己的感受;然后讓學生畫句、讀句、悟句,遷移練習時,讓學生聯系課文內容,具體說一說聶將軍給人留下了什么印象。學生通過具體語言材料的朗讀品味,體會到了聶將軍和善可親、平易近人的品質。
《黃果樹瀑布》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游記散文。教學時,我借助錄像向學生簡介黃果樹瀑布,讓學生對這一自然景觀先有個直觀印象,再由此引出課題,啟發學生從題目上理解這是一篇以寫景為主的文章,然后聯系學過的《煙臺的海》等課文,使學生意識到可以用抓總起句或總結句的學習方法,圍繞“為什么作者把黃果樹瀑布稱為大自然的杰作?”的問題引路,展開學習。通過具體的語言材料,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感受黃果樹瀑布的壯美,以及大自然的無限生機對人的性情的陶冶。
根據教材中不同的課文我教給學生不同的學習方法,讓其運用這些方法學習其他類似的文章。這樣學生既得到了“魚”,又學會了“漁”,真是一舉兩得。
二 “踐”出真知,“悟”出方法
從理解文章題目,理解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到自己能圍繞課題、圍繞課文的某一詞句提出問題、思考問題;從理解文章的語言文字,到體會其內涵,品味作者遣詞造句、布局謀篇的方法等,這些方法都需要教師先教。那么,是把方法“灌”給學生,還是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悟”出方法,掌握規律?答案當然是后者。實踐證明只有讓學生在學習實踐中自己“悟”出方法,才能掌握得牢,運用得靈活。我主要通過以下三條途徑幫助學生掌握學習方法,提高自學能力。
1.示范引導,舉一反三
有的課文結構鮮明,寫法類似,我就以某一段為例,在具體教學活動中,引導學生“悟”出方法,然后讓學生“反三”用同樣的方法自學其他段落。如《煙臺的海》這篇課文,寫冬天的海與寫春天的海兩個段落在寫法上是相似的。在學生初讀理解寫冬天海的內容后,我引導學生回憶這一部分是用什么方法學習的。學生掌握了學習方法后,再讓他們用這種方法去學習寫春天的海的內容,效果良好。
2.借機滲透,適時點撥
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有時會不自覺地運用一些較好的,甚至是科學的學習方法。若教師能抓住機會借機滲透,適時點撥,幫學生掌握這些學習方法,久而久之,自學能力必然得到提高。如初讀《夾竹桃》這篇課文,依據課文第一段構段特點,我啟發學生選用了圍繞總起句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學習方法。在讀議中,當有的學生談到作者表達對夾竹桃喜愛時,我趁機滲透在學習狀物為主的文章時,要注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學習方法。接著讓學生找出課文中還有哪些地方表達了作者喜愛夾竹桃的思想感情,合理點撥,啟發想象。學生不但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還掌握并實踐了從字里行間體會作者所抒發的思想感情的學習方法。
3.總結積累,鼓勵運用
眾所周知,學習有法,但學無定法。學習方法有一般的規律性,也有其特殊性。由于學生的氣質、智力、基礎存在差異,在學法的適應性上也有差異性,所以,在總結課文時,我總要引導學生回顧學習過程,說說自己采用了哪些學習方法,其中什么學習方法效果好,并把這些方法分類積累起來,以便運用。以理解句子的方法為例,經過一個階段的訓練,大部分學生能比較熟練地運用“一抓、二聯、三問、四想、五體會”的方法。
“一抓”,指抓重點詞語、關聯詞、表達方法等;“二聯”,指聯系課題,聯系上下文,聯系實際,聯系總起句、總結句、中心句,聯系段、篇主要內容,聯系作者的寫作意圖等;“三問”指理解每個句子時都可以問寫的什么、怎么寫的以及為什么要這樣寫;“四想”,主要指展開想象;“五體會”,主要指體會句子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爺爺的蘆笛》一課中有這樣一句話:“海邊的孩子,不沾點海水就長不結實。”這個句子是全文的重點句,理解了這句話,有利于把握全文的中心。教學這一難點時,我先引導學生復習理解句子的方法,然后讓學生運用可學的方法理解這句話。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在教師的點撥下,他們最終都能體會到這個句子是想告訴人們,要想讓孩子健康成長,就得讓他們經風雨、見世面,接受實際鍛煉。
當學生掌握了一些學習方法之后,我一方面在語文課上啟發引導他們運用這些方法,另一方面在課外活動中鼓勵他們運用這些方法。每學期我都會在《課外補充閱讀》中選出幾篇優秀的文章,讓每個學生都選擇最佳的學習方法自學,然后匯報自己的學習方法和收獲,再組織全班學生講評誰的學習方法最佳,誰的收獲最大。這種比賽,不僅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而且提高了學生的自學能力。
〔責任編輯:陳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