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紅梅
英語新課程標準的三維目標(知識和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是判斷活動學習有效性的最好依據。有效的英語活動學習必須是以學生為主體,能突出三維目標中的一個或多個。學生的積極主動參與是有效活動的核心,教師為學生設計有利于激發主觀能動性、激發學習興趣的學習活動,學生才會以更佳的狀態和心態參與到活動中來。學生才會在活動中學習,掌握英語基礎知識;在活動中操練,提高英語技能;在活動中創新,提升靈活運用所學知識進行交際的能力。
如何提高活動學習的有效性呢?筆者認為應做到如下幾點:
一 教學目標清晰明了,活動設計有的放矢
清晰明了的活動任務和目標是提高活動有效性的重要措施,每個活動都應該有培養學生某項能力的作用。只有明確目的和任務,活動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如八年級下冊《Unit3 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the UFO arrived?》第一課時,教學目標之一是:學生能用過去進行時描述過去某一時間內正在發生的事,如:I was standing in front of the library. 針對這一教學目標,筆者設計了這樣一個活動:A memory competition。準備十多幅動畫顯示在屏幕上,每幅畫面在屏幕上只停留幾秒后,很快消失。同時把全班分成四個組,鼓勵學生快速地站起來用過去進行時He/She was…描述每幅畫,如果答對了得1分,最后得分最多的組為勝。筆者還根據活動的順序,逐步縮短動畫停留在屏幕上的時間,這樣既可以使活動更具挑戰性,又能培養學生的注意力和觀察力。為鞏固新學的過去進行時態服務。設計這樣一個動腦活動可以激發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在反復的刺激下學生能夠比較自如地使用過去進行時態,也達到了教學目標。
二 教學示范明白準確,活動展開時機適宜
教師的指令不明白或示范不準確,學生就不清楚活動的具體方式和內容,整個活動就會處于亂糟糟的狀態,根本無有效性可言。要避免這些情況,教師必須把握住活動的最佳時機,做出簡潔明了的指令或示范,才能保證活動的有效性。如七年級上冊《Unit8 when is your birthday? Periodl》要求學生掌握一年中的12個月份,會用句型My birthday is…講述自己的生日。筆者設計了一個guessing game:Which month do I like best?在進行這個活動之前,筆者運用歌曲導入,用語音拼讀規則教授了新單詞,并進行了pairwork操練:A:Which month do you like best? B:I like…best. 學生對活動中要用到的詞匯和句型已基本會說,活動時機已成熟,教師再示范:When you guess,you should say,do you like…? Such as, do you like May? 學生對老師的喜好很感興趣,活動也沒有難度。因此,非常活躍,積極參與,一般疑問句的聲調也運用得相當自然。在活動過程中,學生進一步掌握了所學的新知。經過大量的操練后,教師不失時機地說:“Yes,I like November best. Because my birthday is in November.When is your birthday?”通過這個活動又巧妙地引出下一個話題,形成了自然的過渡。
三 教學過程兼顧差異,活動設計靈活多樣
學生的個性差異很大,他們可能喜歡不同的學習途徑,喜歡變化的學習活動,學習活動任務多樣化是個別化教學的基本要求。八年級上冊《Unit2 Whats the matter? periodl》學習表示身體各部位的單詞。為滿足不同類型學習者的需要,筆者設計了以下活動:(1)教師指著自己身體的不同部位說出這些詞,如mouth,重復一遍,讓學生也指著他們的嘴。當學生們齊聲說這些單詞時,再做第三遍。然后給一個學生一張寫有身體部位單詞的卡片,某一位學生大聲念出來,其他學生則指出這個部位。這種方法適應喜好聽和復述來學習的學生,還有那些喜歡親身參與和喜歡活潑學習體驗的學生。(2)給學生展示一幅人體圖以及打亂了的身體部位單詞表,讓他們一一搭配,然后讓他們指著搭配好的人體圖說出來。這種方法更適應視覺型的學生。(3)學生分組在海報上畫出人體圖,然后給他們寫有身體各部位單詞的卡片,讓他們把卡片粘在正確的位置上。這種方法能吸引喜歡小組學習的學生參與到活動中。(4)給學生身體各部位單詞和一組母語詞,他們利用字典來獨立進行匹配。這種方法深受喜歡獨立學習的學生歡迎。
四 教學指導評價及時,活動交流覆蓋全體
小組活動讓幾個學生圍繞某個任務,通過口頭交談的方式交換看法或展開討論。小組活動給學生提供了習得語言的自然環境,在討論中小組成員通過互相交流和互相傳遞信息完成口頭、筆頭表達任務。但在具體操作過程中,往往會出現冷場或完成任務不均等情況。原因之一就是教師有指令無指導,小組活動處于一種缺乏監控、自由放任的狀態。還有任務完成以后,由于時間限制,教師往往只叫了一兩組匯報學習成果,其他小組不了了之,時間一長,就會打擊學生的積極性。這兩個問題不解決,活動的有效性就無從談起。
如八年級下冊《Unit3 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the UFO arrived? SectionB 4a Use the pictures to write a story.》,對八年級學生來說,用英語講述故事仍有一定難度,寫故事就更難了,但小組合作學習可以降低它的難度。筆者把全班學生按6人一小組分好,并讓每個學生都明確自己的角色和職責,兩名學生講述Jane發生的事,兩名學生講述小偷做的事,另外兩名學生分別記錄Jane和小偷發生的事。學生圍繞這個故事開展活動時,教師要在教室里四處走動,適時問學生一些只需簡單回答的問題:What day was it? Is it a park? How did Jane Zo to the park? 再問一些可以讓學生們發揮的問題:How did she feel when she couldnt see her bike? Why did he steal the bike? 筆者常跟那些較害羞或學習有困難的學生交流,及時地進行鼓勵,確保每個學生都能積極參與活動,并有所收獲。任務完成后,由兩個負責記錄的學生站起來匯報(給他們一個口頭表達的機會)。由于時間原因,不可能每組都能在本堂課匯報學習成果,可以留到第二天的早讀時間,必須讓每個小組都有展示的機會,教師應作出及時真誠的評價。這樣,學生才會樂此不疲地參與每次活動。
總之,經過幾年的教學實踐,筆者逐步領略到要實現活動教學的有效性還必須根據自己所教學生的特點,對現存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和教材進行大膽的改革和創新。轉變主旨是將學習的重心從過分強調知識的傳承和積累向知識的探究轉化,從學生的被動接受知識向主動獲得知識轉化。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訂.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責任編輯:陳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