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惠
【摘要】提高學生學習成績,還要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這就要求教師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做到有效教學。有效的教學可從教學的準備、教學的實施和教學的評價三個方面入手。
【關鍵詞】有效教學九年級化學教學教學的準備教學的實施教學的評價
【中圖分類號】G6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4810(2012)07-0152-02
面對中考的壓力,教師在九年級化學教學課堂上面臨很多問題,要在短時間內(nèi)提高學生學習成績,還要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這就要求教師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做到有效教學。
一 有效教學的涵義
教學,是教師引起、維持或促進學生學習的所有行為。在教學中,教師首先需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教學是在學生“想學”的心理基礎上展開的;其次,指明學生所要達到的目標和所學的內(nèi)容,學生只有知道了自己學什么或學到什么程度,才會有意識地主動參與;教師采用易于學生理解的方式,讓學生聽清楚、聽明白。若教師在講課時不具備這些條件,那么即使教師教得十分辛苦,也不能稱之為有效教學。有效就是通過教師在一段時間的教學之后,學生所獲得的具體的進步或發(fā)展。教學有沒有效益,就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么或學生學得好不好。如果學生不想學或者學了沒有收獲,即使教師教得很辛苦也是無效教學。同樣,如果學生學得很辛苦,但沒有得到應有的發(fā)展,也是低效或無效教學。
因此,有效教學是提高教師的工作效益、強化過程評價和目標管理的一種現(xiàn)代教學理念。
二 有效的教學過程劃分為三個階段:教學的準備、教學的實施和教學的評價
1.教學準備的策略
教學準備需要考慮的因素主要有三個方面:學習者、學科內(nèi)容及其結構、教學目標及其教學方法。
有效教學的關鍵在于能夠了解學生的“需要”以及不同學生之間的“差異”。更重要的是,學生“需要”和“差異”往往并不限于知識水平,而在于求知熱情。這需要教師不僅考慮“我應該講什么知識?”還要考慮“我應該如何讓他對這些有興趣?”
教學內(nèi)容雖然被詳細地規(guī)定了。但教學準備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水平和情緒狀態(tài)對這些教學內(nèi)容重新組織、開發(fā)。重新組織、開發(fā)過的教學內(nèi)容要更能體現(xiàn)出校本化。
教學目標應該從三維目標出發(fā),目標表述的是基本的、共同的、可達到的教學標準,而不是無法實現(xiàn)的最高要求。目標要確定行為主體是學生,行為必須是可測量、可評價、具體而明確的,否則就無法評價。同時明確學習結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圍,為評價提供參照的依據(jù)。例如,在教學“溶質質量分數(shù)”時,要求學生掌握溶液稀釋前后溶質質量分數(shù)的計算,而不能籠統(tǒng)的要求掌握有關計算。
“教學目標”設定之后,需要確定用何種“教學方法”來實現(xiàn)這些預定的目標。有效的課時計劃不僅要考慮具體的教學方法的使用,更要考慮方法組合模式的靈活運用,即包括教學方法、組織形式及課堂管理因素的組合。應該使之形成一個連貫的整體,為實現(xiàn)課堂教學目標服務。
2.教學實施的策略
教學實施不是全面的按教學準備來實施的,而要根據(jù)學生的反映、課堂的情境而加以調(diào)整。從有效教學過程來看,有效教學意味著教師能夠有效“指導”,包括有效“講授”并促進學生主動學習,也包括有效“提問”并“傾聽”學生。
在有效“講授”中,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情境以便吸引學生的注意;選擇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以便促進學生有效學習;提供鼓勵性的即時反饋以便讓學生看到自己的成長和進步。我們可以通過運用化學實驗、化學故事、多媒體技術、從學科與生活的結合點以及從學科與社會的結合點入手,創(chuàng)設恰當?shù)那榫硜砦龑W生的注意力。例如,在教學“根據(jù)化學方程的簡單計算”中,情境創(chuàng)設為:“‘神舟七號用長征系列火箭發(fā)射升空時,若火箭燃料是液氫,助燃劑是液氧,當火箭被點火時會發(fā)生什么反應,寫出化學方程式。若你是火箭推進器的設計師,當確定升空的火箭需要液氫100Kg時,你會在火箭助燃劑倉中填充多少千克的液氧來滿足這些液氫完全燃燒?并把你們的解題依據(jù)、思路、過程等表達出來,是否符合你的思維過程?”本節(jié)課中以學生的主動探究為主,教師的引導點撥為輔,讓學生在對例題進行自我解答,在討論、對比、辨析、交流和小結的基礎上完成教學,使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不知不覺地獲取了新的知識和掌握了新的技能,并且利用多媒體展示出具體的真實情景素材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再用學生競賽形式來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從“要我學”轉化為“我要學”的狀態(tài),符合新課改理念和要求,有效地提高了課堂效果和教學質量。
有效“提問”意味著教師所提出的問題能引起學生的回應或回答,且這種回應或回答讓學生更積極地參與學習過程。這種問題不是簡單封閉、記憶型問題,教師所提出的問題要具有一定的開放性、應用性。如,在講燃燒和滅火時,我們可以將學生假設處在一種火災現(xiàn)場,讓學生討論如何自救、逃離現(xiàn)場。在講中和反應時,對學生進行適當點撥后,讓他們自己設計實驗來證明氫氧化鈉溶液和稀鹽酸是否發(fā)生反應,這樣學生對中和反應的實質理解地會更透徹。應用型問題有助于提高學生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使其盡快形成自動化的知識序列并用于新的問題解決,而不是只停留在零星的知識點的記憶水平上。
學生一旦主動學習,教師的責任就由講授、提問轉換為“傾聽”。善于傾聽的教師總是能夠將學生的“聲音”轉化為有效教學的資源。在課堂上讓所有學生都參與“提問”和對提問的“回應”。教師在提問后,要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讓學生感覺到老師在聽他說。對于學生的回答,教師要給予及時的反饋,反饋中要能體現(xiàn)出對學生的欣賞,鼓勵。學生獲得成就感、滿足感的情感會促進他們的進一步學習和發(fā)展。但當面對回答有困難的學生或者錯誤答案時,教師不要急著去打斷他們,可適當?shù)娜ヒ龑В寣W生自己發(fā)現(xiàn)正確答案。
反之,學生就不愿意參加課堂活動。有時,教師可以適當?shù)淖穯枺囵B(yǎng)學生的自信,讓學生覺得老師在關注這個問題非常重視自己。有效“傾聽”是將學生的回應轉化為教學的資源。在這種傾聽的環(huán)境中,學生成為教學中的主體,而不是簡單的被動學習者。
3.教學評價的策略
評價行為貫穿著整個教學活動的始終,而不只是在教學活動之后。教學評價策略主要涉及學生學業(yè)成就的評價與教師教學專業(yè)活動的評價。
學生的學業(yè)成就的評價除了我們的考試成績之外,還應包括活動表現(xiàn)評價等。活動表現(xiàn)評價是通過觀察記錄和分析學生在各項學習活動中的表現(xiàn),對學生的參與意識、合作精神、實驗操作技能、探究能力、分析問題的思路、知識的理解和認知水平以及表達交流技能等進行全方位的評價。評價的結果以簡單的方式加以記錄,在比較分析的基礎上,給出恰當?shù)姆答佉约顚W生進步。活動表現(xiàn)評價可采用獨立小組或團體的形式,既可以在學習過程中進行,也可以在學習結束后進行;既評價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的表現(xiàn),又評價學生的活動成果。如對“認識金屬材料在生產(chǎn)生活和社會發(fā)展中的重要作用”這一觀念性目標的評價,可通過學生收集有關資料、編輯各種墻報,就“金屬材料的利與弊”開展討論活動,對學生進行評價。
教師教學專業(yè)活動的評價是由學生對教師的教學活動作出評價。對于九年級的學生而言,他們已經(jīng)有一定的自我認知能力,我們在九年級第一學期對學生做一份學習狀況的調(diào)查問卷和對教師的教學的初步評價,第二學期進行終結性反饋調(diào)查問卷。評價的標準不好規(guī)范,但教與學是否聯(lián)系在一起,是否促進學生的發(fā)展,這是關鍵。
參考文獻
[1]鐘啟泉等主編.為了中華民族的復興 為了每位學生的發(fā)展[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高慎英、劉良華著.有效教學論[M].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04
[3]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階段化學課程標準(實驗稿)[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