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華 雯
增強軟實力 承接硬任務
——華誼集團深化拓展“文化引領戰略”的企業文化建設
文/華 雯
2009年,上海華誼(集團)公司被正式命名為全國化工企業文化建設示范基地。實踐證明,華誼集團以文化引領戰略、以理念推進發展的企業文化建設是富有成效的,尤其是在產業布局、企業調整過程中起到了凝心聚力,在創新驅動、轉型發展過程中發揮了支撐作用,形成了“高端發展、創新發展、一體化發展、跨市發展”的思路,著力構建“一個華誼、全國業務”的發展格局,向著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化工企業集團目標開拓奮進。
近幾年的集團發展實踐使我們看到,只有堅持戰略思維和全球眼光,才能不斷深化集團戰略,才能提升符合自身發展和具有特色的企業文化。
——我們仍然處在創新驅動、轉型發展的戰略機遇期。黨的十七大判斷強調的“戰略機遇期”仍處在發展過程中。我們應當以“牢牢抓住和用好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的要求,自覺做到“贏得主動、贏得優勢、贏得未來”。從戰略的角度看,全國化工發展總體還是處于上升期,盡管增速放緩,但對華誼集團來說仍處在比較好的發展環境之中。
——我們還是處于工業化的進程中,產業制造仍有重要地位。雖然,隨著經濟結構調整和社會的發展,工業在GDP中所占比重不會再逐步提高,但工業在國民經濟中的主導和支柱地位在較長時期內不會改變。中國依然是一個制造大國,中國的現代化發展,關鍵還是要靠具有競爭力的工業和實體經濟來提供支撐。華誼集團作為化工制造產業的重要企業,有著自身的發展空間。
——我們仍然具有自己的地域發展的優勢。按照中央決策部署,隨著國民經濟發展布局的延伸,中部崛起和西部大開發,為集團實施“走出去”戰略提供了良好發展條件。現在來看,中西部地區、資源集聚區對華誼集團“走出去”發展還是非常看好的,我們有50多年的行業發展歷史,積累了一系列的管理優勢、技術優勢和人才優勢,還有不少民族品牌,構成了“走出去”的先發優勢,有利于實施“一個華誼、全國業務”的發展戰略。
因此,集團秉承“綠色化工,讓城市更美好,使生活更精彩”的理念,在“十一五”末基本形成吳涇基地高端升級,化工區集聚發展,吳淞基地戰略轉型,堅定不移“走出去”的發展格局,又確定了“1358”發展戰略,深化拓展提出了重點在資源上的“集中、集約、集聚”,重點在精神上的“創業、創新、創造”,重點在一線上的“基層、基礎、基本”和重點在管理上的“信息化、規范化、持續化”的戰略要求,日益形成上海地區的“3+1”——即:地處漕涇的新材料生產基地、地處吳涇的循環經濟為特征的化工示范基地和以產業化為目標的國際化工技術研發基地、地處吳淞的生產性服務業基地以及地處閔行的工程胎創造示范基地和巨型胎研發創新基地;同時還形成全國范圍的“3+1”——即:地處江蘇常熟的氟化學品生產和出口基地,地處重慶雙橋、江蘇如皋的綠色輪胎生產基地,地處安徽無為煤基多聯產精細化工產品生產基地以及地處內蒙古鄂爾多斯以煤資源為依托的生產基地,從而真正構建“一個華誼(總部在上海)、全國業務(生產在各地)”的發展格局。

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華誼集團敏銳地感到,中國的發展需要具有競爭力的工業來提供支撐,但工業領域是我國轉變發展方式和調整經濟結構的主戰場。從趨勢上看,一要優化產品的技術結構,二要優化產業的組織結構,三要優化產業的空間布局,四要優化行業的核心業務。從這樣的思想觀念和文化理念出發,華誼集團形成了改造傳統化工業發展道路的基本思路,即以信息化與工業化的深度融合,向多業務綜合集成轉變,向業務流程優化再造轉變,向產業鏈上下游協同運行轉變,形成全行業覆蓋、全流程滲透、全方位推進“兩化”發展格局。
——我們面臨上海城市現代化發展的新挑戰。黨中央很早就對上海提出了“四個中心”的要求,這必然對上海城市的定位發生根本的轉變,也必然會對城市功能提出轉變的要求。同時,以由“第二產業”為中心轉為以“第二第三產業”聯動并以“第三產業”為優先發展,這也對傳統制造業特別是化工制造業的調整提出新要求。此外,上海城市原來以投資拉動、項目拉動轉變為現在的消費拉動、服務拉動,也使化工制造業在上海的外延擴大再生產受到制約和限制。像華誼集團這樣的傳統化工制造業,在城市定位發生變化的端倪初始,必須根據自己特點,果斷進行戰略轉型。
——我們面臨物質資源的嚴重制約。化學工業是一個耗能源、耗資源、耗原材料的行業。在計劃經濟時期,因為全國通盤,上海依靠全國資源,所以發展很快。隨著國家產業結構調整,傳統化工中依靠耗能源、耗資源為主的快速發展,由于缺乏可持續的發展基礎,面臨巨大的挑戰。上海每年1億噸的能耗中(包括居民用電),華誼集團就占了400萬噸。華誼一年能耗在1萬噸標煤以上的企業有11家,早已列入市里節能減排的大戶。同時,華誼集團的氯化工業需要石油產品的乙烯等大量資源,還有相應的工業鹽、水等其他大量資源性物質,而上海城市本身沒有這些資源,持續發展必然受到限制,所以必須到“資源地去”,必須實施“走出去”建生產基地的戰略舉措。
——我們面臨更嚴格的發展環境要求。集團地處的上海現代化大都市,對化工產業和集團的發展無論是從環境保護、安全管理還是從節能減排、資源利用等各方面,都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上海市委市政府已反復強調要“堅持強化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堅持城市發展安全第一的原則”,很明顯這對華誼集團和危化企業產品的搬遷與整合提出了越來越緊迫的要求。華誼集團承擔著重大的社會責任,必須以企業文化的責任關懷為要求,加快戰略發展的步伐,確保環境友好,為上海城市發展提供更安全可靠的保證。
為此,華誼集團堅持“給客戶創造價值,給股東帶來回報,給員工提供舞臺”的價值追求理念,堅持“與生態環境相容,與上海產業發展導向和化工行業發展趨勢相符,與所在地區經濟發展相聯,與上海國際大都市形象相稱”的“四相原則”,加快“ 四個調整”。一是布局調整。原來華誼集團的化工企業是在各區縣到處開花,首先我們從90年代遷出內環線的60平方公里,2005年遷出中環線的600平方公里,預計到2015年遷入外環線的6000平方公里。緊接著,又實施點(以上海為中心)、線(以長江沿岸為線)、面(以全國資源地為面)的戰略舉措。二是產業調整。著力對產業布局進行調整,有所為有所不為,先后退出膠鞋行業、力車胎行業、化肥行業、染料行業、塑料行業、試劑行業等,以真正做優做強五大核心業務。三是企業調整。歷史上華誼集團有1200多家具有法人性質的企事業單位。企業層級數多,錯綜復雜,效益低下,不少企業成了效益的“出血點”,嚴重虧損。經過整合未來集團企業總數控制在150家企業(包括40家合資企業)。四是人員調整。經濟結構調整、布局結構調整和產業結構調整,最后都要落腳到人員結構調整。華誼集團原有近15萬名員工,目前約有2萬多名員工。近幾年來,集團先后關停了40多套生產裝置、幾十家規模型企業,減少上百億銷售收入,但同時使企業的勞動生產率有極大的提高,人員結構得到了很好的優化。
在華誼集團實施“文化引領戰略”、“理念推進發展”的企業文化建設中,上海國資系統也提出了“以企業愿景引領人、以干部表率凝聚人、以崗位成才激勵人、以科學管理培養人、以發展成果鼓舞人”的文化理念。對此,華誼集團進一步圍繞“人”字,凝心聚力,著力把企業文化優勢、團隊組織優勢轉化為企業改革發展的經濟優勢、競爭優勢,為集團發展提供精神動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障。
在具體實踐中,集團以“文化引領”和“理念推進”深化拓展形成了“三個共識”。
一是集團化共識。這也是華誼集團在前幾年“一體化理念”引領并在取得實踐成效上的進一步深化。集團化,就是以“一體化”為理念,圍繞改革發展最優化,使各種資源進一步集聚、集中、集約、集權。近幾年來,在形成共識的基礎上,集團推進了資金集中管理、投保集中運作、監審集中部署、戰略伙伴集中合作、引進人才集中配置、薪酬管理集中體系、重大投資集中審批、大修中修集中計劃、采購設備集中下單、廢舊物資集中處置等等,這極大地優化了資源效用,有力地提高了集團在市場經濟中的競爭能力。
二是安全化共識。這是集團地處上海國際化大城市的實現持續發展的要求。華誼集團從原來的安全工作、安全生產、安全管理的“三不傷害”理念,進一步上升到“本質安全”的文化高度,使干部員工看到,一個安全事故,不僅可能會毀了一個企業,甚至會毀了整個行業在上海的立足,從而真正形成安全工作是集團的生命線、高壓線和警戒線的文化理念。近年來,華誼集團以最認真的態度抓好責任落實,以最嚴厲的措施確保萬無一失,以最嚴格的紀律做到政令暢通,從層層簽訂“安全責任書”到每個員工自覺簽名承諾,從領導干部對口重要裝置檢查到實行安全風險抵押等,全部完成上海市對集團安全工作的考核要求,并三次榮獲優勝獎牌得到市里的褒揚,使集團安全文化成為企業最重要的競爭能力。
三是品牌化共識。這是集團增強核心競爭力的客觀要求,圍繞“一個華誼、全國業務”的戰略要求,強化了一個集團、一個Logo、一個形象的思想認識,進一步樹立“集團不與企業爭利、企業不與集團爭名”的理念,并由此帶動干部員工,自覺維護集團大股東利益,自覺實施投資分紅收益,自覺宣傳集團的良好形象。與此同時,集團按照戰略發展要求,從總體上先后對雙錢集團、氯堿公司和三愛富公司等3家上市公司,對“回力”民族品牌,對自主創新的丙烯酸系列產品等集中進行了品牌宣傳和市場推廣,形成了“一個華誼”品牌和旗下品牌群的良好市場效應,增強了企業的競爭優勢。
在形成文化共識的同時,集團注重“三個突出”,發揮文化建設作用。
一是突出“建設抓手”。集團企業文化建設以實踐科學發展為主題,倡導集團可持續發展。緊緊圍繞外部環境挑戰和內部整合要求,通過調研、召開專題座談會,并通過網絡、訪談等多種途徑,著力在破解發展瓶頸、推進集團發展上出謀劃策,在凝聚發展共識、認真查找問題、抓好整改落實上狠下功夫,有效發揮了企業文化建設的獨特優勢。
二是突出“優勢轉化”。集團自覺把企業文化建設作為凝心聚力應對挑戰的重要載體,著力把企業文化建設優勢變為企業的競爭優勢,在“優勢轉化”上見行動、出成效。近幾年來,堅持圍繞“四個不停步”,把集團確定的“發展速度不停步、安全環保不停步、改革調整不停步、和諧穩定不停步”作為主要內容和實踐載體,組織內容豐富、形式多樣、重點突出、獨具特色的活動,有效發揮企業文化建設作用。同時,強化形勢任務宣傳教育活動,著力把干部員工的思想認識統一到集團的發展戰略和工作部署上來,把干部員工的智慧力量凝聚到集團的奮斗目標和各項舉措上來,動員干部員工練好內功,降本增效,促進發展。
三是突出“德才兼備”。企業興衰,事業成敗,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企業領導班子,維系于干部隊伍建設。集團企業文化建設在加強領導干部隊伍建設這一重要戰略任務中,圍繞加強“四好”領導班子建設,加快年輕干部的培養和使用,加大黨風廉政建設的力度,為培養和造就一支德才兼備的干部隊伍服務,不斷提高領導班子思想理論的素養,提高應對和解決復雜問題的水平,提高加快改革和轉型發展的能力。
以文化引領戰略、以理念推進發展的企業文化建設,已在華誼集團的企業中不斷深化推進。當前,華誼集團緊緊抓住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的文化建設大發展大繁榮的重要契機,著力弘揚“海納百川、追求卓越、開明睿智、大氣謙和”的城市精神,努力踐行“公正”、“包容”、“責任”、“誠信”的價值取向,進一步凝練提升和深化拓展集團企業文化,使之成為集團改革發展的重要支撐和有效引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