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龍江

大家普遍認為蘋果今年第三財季的業績令人失望,主要是無法抵御宏觀經濟低迷和產品周期帶來的挑戰,這些似乎都是不爭的事實。拋開宏觀經濟惡化的大環境不說,在最新款iPhone 5推出前,“果迷”們選擇克制購機欲望造成銷量下滑也是情理中事。據調查,在iPhone 4S面市6個月后,消費者對iPhone的購買力已經下降。不過以往每一代iPhone的熱銷通常能持續9個月,消費者通常只在新款iPhone發布臨近時才會持幣觀望。在瞬息萬變的IT行業,微妙的變化往往代表著某種趨勢的風向標,這其中不得不引發我們更深層次的思考和關注。雖然業內人士普遍認為,隨著下半年iPhone 5等新產品陸續上市,蘋果業績有望得到提升,股價仍有上漲空間,但是有兩方面問題考驗著我們對蘋果的信心,想說“愛”你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是“分贓”的問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
而達人
“為富不仁”將這個成語用在蘋果身上似乎不是太過分,《論語》中有句話叫做“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已欲達而達人”,意思是說仁德的人,自己想站得住首先要使別人也能站得住,自己做到通達事理首先要使別人也通達事理。做人與做事異曲同工,但蘋果在這方面就像它的鋁合金外殼一樣冷酷無情。
下面就讓我們先看看蘋果對待投資者和合作伙伴的態度吧。作為全球市值第一的企業,蘋果卻是“世界上最吝嗇的高盈利公司”。對于投資者而言,在幾乎整個喬布斯時代,蘋果公司一直拒絕分紅,理由是“需要更多流動資金以確保再生產所需”。對于自己的合作伙伴,蘋果也是相當苛刻,外界所熟知的典型代表就是被冠以“血汗工廠”之稱的富士康。蘋果的利潤率接近30%,而富士康母公司、臺灣上市公司鴻海的利潤率從2006年的5.9%降到目前的2.0%左右。富士康為蘋果生產iPhone、iPad,但是所賺取的利潤卻很微薄,來自美國學者的調查顯示,每銷售一臺iPhone(499美元),臺灣僅能分到0.5%的利潤,iPad為2%,美國卻能分到58.5%和30%的利潤,而富士康卻要承擔人工成本上漲、員工接連跳樓帶來的經濟壓力和社會壓力。
合作伙伴沒有分享到蘋果公司快速發展的成果,就是蘋果的員工也沒有分享到。美國權威工資收入調研機構PayScale近日公布了包括Nvidia、微軟、Facebook、蘋果、谷歌等在內的21家科技公司的員工薪資水平。按照薪資的中位數排序,蘋果排在倒數第二位,為4.91萬美元,僅為排在第一位的Nvidia公司(9.94萬美元)的一半左右。蘋果對員工尤其是零售人員的吝嗇,也可以從員工的收入與他們為蘋果帶來的收入差距中找到答案。在4.3萬蘋果美國員工中,約有3萬人在蘋果零售店工作,以2011年為例,包括銷售和客服人員,人均為蘋果賺到47.3萬美元,而員工的收入約為2.5萬美元。一些蘋果零售店員工抱怨計時工資不足以支付生活在大城市的生活成本,員工甚至表示購買不起自己銷售的產品。毫無疑問,蘋果的吝嗇是喬布斯打上的烙印,喬布斯從來不給員工任何股票期權,從未現身慈善榜,重新執掌蘋果后公司從來不分紅。
出來“混”,總是要還的
在蘋果公司光鮮的表面背后,隱藏的是一條交織著血淚汗水與金錢暴利的利益鏈條。2009年7月至今,蘋果在中國的代工廠有近上百人遭遇事故的公開記錄。聯建科技百余名員工“正己烷”中毒事件中,直接或間接涉及2742名員工,共有134人受影響。
蘋果在核算代工成本構成時,大多只按照當地政府規定的最低工資標準來核算人工成本。這一做法的直接后果是,代工廠為了利潤不可能高于蘋果的標準給工人開工資,致使工人的工資長期處于低價位。在富士康,普通員工的工資是按深圳市最低工資標準制定的——底薪每月960元,外加每小時7元多的加班費,工廠的這些壓榨已經超出了工人們可以忍受的底線。
蘋果在全球有數百家供應商,大部分產品是在中國組裝的,處于分工的最底層,蘋果產品的組裝代工成本僅占其銷售價格的l%左右。天上不會掉餡餅,沒有人能只占便宜不吃虧,沒有人永遠都是贏家。出來“混”,總是要還的。蘋果在贏得最受尊敬企業和堅持做社會責任的同時,應該給代工企業有所返還。
是性價比的問題:真正的對手是自己
喬布斯逝世后,蘋果曾經無窮的創造力似乎有所衰減,缺少產品新鮮感和創新驚喜的蘋果,恐將難以保持其科技盟主地位。而在此之前,喬布斯之所以能夠帶領公司一路披荊斬棘,其依靠的便是出色和持續的產品創新能力。從iMac電腦,到iPod音樂播放器,再到iPhone手機,最后到2010年發布的iPad系列平板電腦,蘋果的每一次創新都是消費類電子行業的一次“革命”,都能創造令人驚詫的盈利。但是從iPhone 4到iPhone 4S,從iPad 2到New iPad,蘋果新產品的變化越來越小,總讓人感覺只是硬件性能的簡單升級,蘋果推出劃時代產品的想像力和創造力似乎都走到了盡頭。未來,如果用戶還只是看到“舊瓶裝新酒”的產品,那么用戶對蘋果公司的激情還能持續多久?
蘋果手機出色的硬件設施和完善的軟件環境是其高速增長的保障。現在,很多人把目光對準了下一季度發布的第六代iPhone,但是從現有曝光的一些消息來看,這第六代iPhone恐怕很難像以前一樣帶給用戶值得驚叫的新意。最新傳出的蘋果全新產品是一款被稱之為iPad Mini的小尺寸iPad,但這種產品亞馬遜、三星電子甚至是谷歌早已推出。IT行業屬于眼球經濟,蘋果幾年不變的外觀已經給人帶來了視覺上的審美疲勞,與其他參數更好的手機相比,iPhone 4S顯得有點過時了。簡而言之,消費者對iPhone 4和iPhone 4S的外觀開始有點厭倦了。
來自三星的“獨孤九劍”
作為蘋果的供應商和競爭商,三星深諳蘋果的軟肋,其憑借Galaxy系列手機在智能手機市場取得了重要突破,打破了蘋果iPhone的絕對優勢地位。以更輕薄的外形設計和更大的屏幕,“舞”出了直指蘋果破綻的“獨孤九劍”。三星的最新款智能手機支持美國運營商的高速數據網絡,并可以在支付終端充當智能信用卡,這也是iPhone不具備的兩大功能。三星2012年第二季度售出了超過5000萬部智能手機,接近蘋果兩倍。根據IDC的數據,三星去年同期智能手機的銷量僅為1840萬部,其大部分銷售來自廉價智能手機,這些產品并非iPhone的直接競爭對手。不過,三星的旗艦級手機仍對iPhone形成了有力挑戰。
蘋果股價和利潤增長面臨的最大風險之一來自其最大的優勢之一:驚人的高利潤率。對于一家硬件廠商而言,蘋果利潤率已經達到一個相當高的水平,一家企業的利潤率不可能一直上漲。蘋果稅后利潤率接近30%,這幾乎是不可想象的。蘋果能獲得如此高利潤率的原因在于,其產品價格在業內是最高的,生產成本卻是最低。但是,三星最新一代智能手機要好于當前的iPhone(這可能是第三財季iPhone銷售疲軟的一個原因),谷歌(微博)最新的平板電腦獲得廣泛好評,而價格只相當于入門級iPad的一半。
手機是大眾消費產品,覆蓋男女老少、各個階層和高中低不同收入的群體。從產品的價格來看,蘋果對于發展中國家來說還屬于中低端消費人群的奢侈品。iPhone和iPad這兩款產品的出貨量中,低端產品的比重高于高端產品。三星無論是非智能手機還是智能手機,從高到低布局非常廣泛,從產品的性價比來說,三星對于不同的受眾都有滿意的期待。隨著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日趨普及,競爭產品不斷改進,低價格產品的銷售比重將日益增加,蘋果產品的價格將越來越成為一個問題。
產品升級是IT行業的常態和制勝的法寶,也是企業產品在市場的試金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付出與回報不能簡單地劃等號,產品升級也不能等同于利潤上漲。在這其中,離不開自身的努力和用戶的預期,更關鍵的是一個企業身上不只要流淌著利潤的血液,更應該流淌著道德的血液。我們始終堅信:是能力帶領你到一個很高的位置,是品格決定你在這個位置可以停留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