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尊


自Facebook上市的光環失色之后,不管是公募機構還是私募機構對世界互聯網公司的投資熱情都日益消減,甚至有專家預言互聯網的寒冬即將到來,大金額的互聯網融資案將會絕跡。然而,事實并非都是如此,在中國就有一家互聯網公司正受到投資者的熱捧。
近日外媒紛紛報道,中國電子商務巨鱷阿里巴巴集團目前正在進行新一輪的融資,在此輪融資中阿里巴巴將會完成80多億美元的巨額融資,這使阿里巴巴集團資產的總估值達到了驚人的430億美元!如此高的估值無論在中國還是美國的互聯網公司中都是十分罕見的。易凱資本CEO王冉說,“這算是今年迄今為止全球最大的私募融資了”。
阿里為啥值錢:亮麗的業績+可靠的盈利模式
世界已經進入了新一輪的宏觀經濟緩慢增長周期,在融資市場如此低迷的情況下,阿里巴巴竟能招募到如此龐大的資本,主要受益于其10年來亮麗的業績和可靠的盈利模式。
經過10年的建設與積淀,阿里巴巴已經擁有了成熟穩定的電商平臺生態,即馬云強調的CBBS生態鏈條。從消費者和渠道商在個人消費平臺(淘寶、天貓、一淘、聚劃算)網上交易開始,由企業貿易平臺(阿里巴巴國際業務和阿里巴巴小企業業務)不斷供貨,然后渠道商再把消費者的個性需求反饋給制造商,并加以引導,為用戶按需生產,促進產業模式升級。而搭建在底層的云計算、支付工具及創新型金融產品,則是為企業提供完善的服務。這顯示了在電子商務所涉及的全領域,阿里巴巴已經完成全產業鏈的布局,并形成非常良好的合成生態。而這,或許才是此次融資廣受追捧的主要原因。
有分析家指出,阿里巴巴現在形勢非常好,從每一個角度來看,阿里巴巴都是一家健康的成長型公司。不論是在拓展市場、增加利潤還是收入上,機構看重的是企業本身的增長能力。
易觀智庫EnfoDesk發布的數據顯示,二季度中國B2C網上零售市場交易規模達到988.4億元,其中阿里巴巴的天貓占比41.5%,京東商城緊隨其后,占比15.5%,兩者占據市場份額高達57%。另一機構報告顯示,截止到2012年6月,我國B2B電子商務服務企業達10950家,統計的八大服務商市場份額共為67.1%,阿里巴巴繼續排名首位,市場份額為40.6%。因為缺乏類似發達國家的零售業基礎設施,中國電子商務市場需求仍非常旺盛,尤其是在二三線城市。根據波士頓咨詢公司發布的報告,目前,中國已經有1.93億電子商務消費者,預計2015年,國內消費者在線上購物的金額將與美國現在網購的消費額等同。據悉,阿里巴巴這10年的復合增長率高達56.2%。這些都是公募、私募對阿里巴巴頗有信心的原因。
阿里巴巴融巨資是為何?
2005年雅虎以10億美元和雅虎中國的所有權為代價獲得了阿里巴巴40%的股份,然而殊不知這筆救命錢卻給阿里巴巴未來的發展帶來很大的制約。隨著阿里巴巴這幾年的飛速發展,如何收回雅虎股權成了阿里巴巴CEO一直念念不忘的心結,并為此多次爆發“雅巴之爭”。
今年5月,阿里巴巴宣布與雅虎達成以70億美元為代價回購雅虎持有的阿里巴巴20%股權的協議,而當時阿里巴巴的估值就已經高達350億美元。而今隨著新一輪80億美元融資的完成,馬云可以財大氣粗收回雅虎在阿里巴巴的股權,了結心頭之憂,并進一步完成馬云私有化的戰略目標。
其實,早在去年,阿里巴巴集團就宣布私有化B2B公司計劃,這項行為需要阿里集團提供30億美元資金。今年4月在香港上市的阿里巴巴網絡有限公司正式發布公告,稱母公司阿里巴巴集團將以每股13.5港元的價格回購上市公司約26%的社會流通股份,預計將耗資約190億港元(約合30億美元),以完成私有化、退市目標。退市回購和回收雅虎股份使阿里巴巴集團耗資不菲,而今融資到80億資金,阿里巴巴不僅可以鞏固自己的市場龍頭地位,而且可以壯大實力進一步與雅虎進行訣別,擺脫其糾纏。
據悉,此番融資,阿里巴巴集團拿出的資產包括:15億美元的可轉換優先股;26億美元的普通股,此外,還有即將實現的40億美元貸款。目前,已經大概有12家的投資者表示將會為阿里巴巴集團提供多種類型的融資,包括對沖基金、主權財富基金、共同基金和私募股權公司,據悉,中國投資公司參與了普通股購買。另有消息顯示,阿里巴巴集團已與中國國家開發銀行簽訂了三年定期貸款協議,阿里巴巴計劃用其中的71億美元回購雅虎所持有的20%股票。
并非光明一片,阿里巴巴挑戰仍不少
雖然受這么多公募、私募的熱捧和支持,然而歷經2009年至2011年瘋狂擴張之后,網購規模整體減緩,中國電子商務如今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作為國內最大的電商,阿里巴巴在這一年也遭遇了一連串的挑戰,并不是一路坦途。
首先是淘寶商城擅自大幅提價引起“傷城”事件,讓淘寶集市賣家的生意一路慘淡,對馬云“怨聲載道”。同時,聚劃算丑聞被不斷曝光,淘寶內部的腐敗現象愈演愈烈,阿里巴巴形象受到較大損害。另外,知識產權風險、假冒偽劣風險、稅收政策風險等也如一把把懸在阿里巴巴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讓阿里巴巴感受到愈來愈大的挑戰。
市場外部,從一枝獨秀到群雄混戰,阿里巴巴開始面臨多線作戰的局面,很難保住自身在電子商務領域的主導控制力。如今阿里巴巴要面對眾多競爭對手咄咄逼人的追趕。賣書的卓越、當當,賣襯衫的VANCL和賣數碼的京東商城以及定位全環節、競爭實力強大的慧聰網等,都在垂直網站各盡所能,力圖趕上。目前在互聯網門戶行業排名領先的網易、新浪、騰訊、百度也紛紛進軍電商領域,攻城掠池。連具有雄厚資源的傳統公司國美、蘇寧、沃爾瑪也進軍在線網購業務,都在細分領域蠶食原本只屬于阿里巴巴的市場份額。
財報顯示,集團旗下的主力阿里巴巴網絡有限公司2012年第一季度營收15.89億元,同比上升4%,環比下跌4%;凈利潤3.39億元,同比下跌25%,環比下跌12%,創近年來阿里巴巴營收、凈利增幅的最低值。從阿里巴巴的財報,還可以發現,無論是國際市場還是中國市場,其付費會員數量在過去5年中首次下降。
歐債危機、成本上升、宏觀調控及平臺產品開發費用和薪資等營運費用上升,這幾大不利因素已深深困擾如今中國電商行業。交銀國際稱,由于付費會員減少以及中國的出口轉弱,預期阿里巴巴收入高增長勢頭將放緩。而這些諸多不確定的困難因素,將逼迫阿里巴巴加速轉型升級,進行大刀闊斧的創新與改革,以適應新的需求和發展。
阿里巴巴集團在5月完成私有化后,宣布將原有六大子公司重新調整,變為淘寶、一淘、天貓、聚劃算、阿里國際業務、阿里小企業業務和阿里云七大事業群,又稱阿里“七劍”,以加強各戰線之間合作、減少內部摩擦。
從“大淘寶戰略”到“大阿里戰略”,可看出,馬云在試圖營造一個共生共榮的電子商務生態圈,將淘寶系和阿里系的各個單元合成一個號稱提供“互聯網水、電、煤”業務為核心的電子商務生態圈,并努力從一個銷售導向型B2B變為交易導向型B2B,以打造阿里巴巴下一個“黃金十年”,再造一個“中國亞馬遜”。
如今融資到80億美元巨金,阿里巴巴如虎添翼,能否“更快更高更強”地發展,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