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今天的成果歸功于社會體制上的天然優越性,從而否定繼續深化改革,這是一種歷史的盲目、功利的傲慢。中國的未來在社會缺乏深化改革共識的情況下,更難樂觀。
——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主席王石]
搞石油和搞其他行業不一樣。股市可能看準一只買入后,第二天就賺錢;搞石油不行,必須耐得住寂寞,舍得在認準的方向上加大投入,尤其是上游。而只要掌握了上游資源,無論坐著、站著、躺著或趴著,心里都有底。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總經理蔣潔敏強調,民企不能期望“現在投進來、年底就分大紅”,“股票可以炒出來,石油不行”。
“我們不認為收入增長是制約房價和城市化率的一個重要因素。只有打破土地壟斷,中國房地產市場才有可能實現價格合理。土地供給是制約房價的重要條件之一,土地價值不合理,也就導致房價也不合理,而這種不合理需要土地制度來消除,但就目前來看很難實現。”
——在4月7日華遠地產中心舉辦的“把握機遇共享未來”主題交流會上,華遠地產董事長任志強認為打破土地壟斷才是房價合理回歸關鍵。
“中國電影有不同于好萊塢電影本身的特質,這么多年,雖然我們在電影工業的制作水平上是有不足的地方,但是中國觀眾對于自己這方水土上的文化和生活的感受,不是一個《泰坦尼克號》就可以滿足的。”
——面對泰坦尼克號票房,導演寧浩表示中國電影不必談好萊塢而色變,必須迎難而上。
溫州創新需要勇氣與智慧,需要有篳路藍縷的開拓者,需要對民間金融信用文化的尊重與重塑,需要專業金融人才對定價的準確理解。離開這一切,溫州金融改革將舉步維艱。
——著名財經評論員葉檀表示“溫州金融創新可能走偏”。
造船業是中國經濟的縮影。過剩產能意味著:1、投資驅動的增長模式走到了盡頭,缺乏的不是資金,而是投資機會。2、政策失靈,放松銀根的刺激作用有限,財政拉動也不知錢往哪兒花,況且政府已拿不出第二個4萬億了。3、去產能化、改革開放以創造新的投資和就業機會是未來增長的關鍵。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經濟學與金融學教授許小年微博表示投資驅動的增長模式走到了盡頭。
都知道擴大內需的根本在于增加居民收入,可那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短期如何提振內需呢?若不想增加政府投資只好靠貨幣,就像歐美日,貨幣是經濟的血液,信貸的伸縮與擴張是經濟短周期的主因。嚴格控制信貸的背景下談擴大內需,無異于卡著客人的脖子請吃飯。
——民生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滕泰微博發表對控信貸擴內需無異于卡著脖子請吃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