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熱熱鬧鬧的北京車展一直持續到“五·一”假期,這幾年中國是全球增長速度最快的汽車市場,加上國人愛熱鬧的天性,車展上自然人潮涌動。各種豪車美女,各種你擁我擠,各種勁歌熱舞,各種小禮物發放,各種排隊,各種倒票黃牛黨,等等等等。據說車展期間有近百萬人來參觀,也許全世界只有在中國才有如此熱鬧的車展,才有如此讓人興奮也讓人無可奈何的汽車文化大Party。
車展期間另一個奇怪的看點就是兩位穿著大膽暴露的模特。雖然每年的車展上,模特總是一道亮眼的風景,不過今年這兩位模特卻因為微博的傳播而格外顯眼,以至于有“車展變奶展”傳說。這樣的段子讓車展主辦方也覺的有些無可奈何,這也許是新的社會化網絡傳播環境帶來的新問題,在微博上各種轉發、圍觀和起哄之后,車展變得越來越娛樂化。
傳播可以娛樂化,但是車展畢竟還是一個生意,有供需關系,有客戶滿意度等等嚴肅指標。因為編輯本期封面文章《數據黃金》,我一直在做有關“大數據”的各種功課,結果思維就略顯“數據化”。就問車展主辦方:“你們有沒有掌握這百萬參觀人的信息和數據?這些數據對汽車廠商是不是很重要?”
看來是最近被“大數據”洗腦了,居然問出這樣的問題!對方的回答顯示人家對此早有考慮:更為專業的展會我們會對參會人員有詳細的數據記錄,這樣面對公眾的大型展會,一方面數據采集很困難,另一方面這些信息也很難發揮有效的用途。熙來攘往的大眾展會追求的是更廣的傳播覆蓋面,這對品牌的影響力很重要,專業的展會對于企業的銷售才更為直接有效。同理而言,紛繁復雜的數據和信息對企業來講很可能意味著更多的干擾,企業經營者的智慧在于能否屏蔽信息噪音找到真正有價值的數據。
所以在編輯文章的過程中,我感覺所謂的“大數據”的機會,更多還是針對信息技術服務提供商,因為移動互聯網的迅速發展,數據的生成模式不同了,如何在大數據中“沙里淘金”,找到真正有價值的信息,成了IT廠商的新挑戰,也是新的機會。
但是對于信息技術的使用者而言,海量數據并不意味著海量財富。數據的大小并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數據的準確性和有效性,如何能夠真正優化企業的運營,提升關鍵績效。所以本期封面故事中的朝陽大悅城,在嘗試以數據為中心來驅動購物中心的發展,但是其數據也許并沒有海量,但是“從市場的角度看數據”,而不是“從IT的角度看數據”或者“從財務的角度看數據”,卻讓它們能夠從一個更為務實的層面讓信息技術更好地支撐了這家購物中心的成長。
我們生活在一個信息技術沙文主義時代。這個產業的種種神話讓你覺得什么都有可能,在各種小屏日益泛濫的時候,整個產業開始向大屏——電視發起攻擊,當然占領電視這個家庭娛樂的中心的產業夢想已經有很多年了,如今在移動互聯網的產業環境下,夢想貌似很快就要實現了,智能電視成了新的即將被引爆的新市場領地。而谷歌藝術計劃的成功升級所帶來的70億像素級別的網絡觀感卻也引起了很多人的爭論:蒙娜麗莎真的需要谷歌嗎?
也許,技術與人性的爭論是人類文明進程中永恒的話題。也就是在這種爭論中,技術倔強地進化著并且改變了人類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