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智偉


“十年生死兩茫茫,淘寶興,易趣亡。有啊拍拍,無處話凄涼。”這段《江城子》式的調侃如今又要加上一段:“縱使相逢應不識,樂酷天,也已殤。”
4月下旬,樂酷天突然宣布,樂酷天商城將于2012年4月27日零時開始停止服務,樂酷天商城將確保用戶在4月26日子夜前所下的訂單能夠完成交易。在此時限之后,交易將不被受理。而在此之前,用戶可以根據網站公告指示處理賬戶中優惠券、余額等財物。關于樂酷天商城的積分,用戶可在4月26日子夜前兌換。出生27個月的樂酷天至此夭折。
這不是百度第一次在電商領域受挫。2008年,為了阻擊淘寶C2C,百度推出有啊,曾信誓旦旦地宣布,三年內會打敗淘寶,成為中國最大的個人網上交易平臺。結果,沒想到竟撐不到三年就宣布轉型為生活服務網站。而百度在2010年攜手日本樂天,成立了樂酷天,揚言對抗如日中天的淘寶B2C,近兩年來也沒有什么發展,市場份額幾乎可以被忽略。
樂酷天CEO江尻裕一將失敗歸結于“中國電商競爭過于慘烈,樂酷天業績無法達到預期”,如此推諉實難服眾。要知道,在中國做電商,從未有過“不慘烈”的環境,如今做大的淘寶、京東、蘇寧易購無一不是在強大的對手面前異軍突起。百度的又一次電商嘗試失敗僅僅是因為環境不佳嗎?
從樂酷天合資的股權來看,百度49%,樂天51%,如此安排的意圖非常明了,百度之前缺乏電商經驗,以自己的搜索引擎為樂酷天做流量導入,而樂天則利用自己在日本的經驗,著重于搭建電商平臺,為買賣雙方的交易構建運營環境。但實際的運作并不如想象中那樣美好。百度并沒有把“電子”做好,而樂天沒有把“商務”做實。
一方面,電子的核心是流量和用戶,百度在搜索流量向購物流量的轉化方面很難為樂酷天提供有力支持。畢竟,作為底層需求的對接者,百度既要培養樂酷天,又不想失去淘寶等大客戶,舍不得自己的“孩子”又想套住其他的“狼”,百度一直在兩方之間搖擺。
而另一方面,商務的核心是前臺的運營和后臺的供應鏈整合,而作為百度的合作伙伴,樂天在本地化方面鮮有建樹,無論從命名到前臺表現再到對商家的服務都顯得誠意不足,定位不清,從其與日本樂天幾乎相同的購物界面就可見一斑,更別提琢磨中國消費者更深入的消費體驗。如此,“不敏感”和“自我封閉”成為樂酷天的代名詞。仔細翻翻樂天的投資目錄不難發現,除了一些直接并購,鮮有國際化的成功案例。
樂酷天一役,百度既沒有仔細甄選最合適的合作伙伴,也沒提供超出想象的支持,給予其趕超強者的動力。而去年百度有啊退出電商,“放權有限,投入不足”被業內公認為致命傷。由此,不難發現,百度對于電商,沒有淘寶的猛干快上、大開大合,也沒有騰訊拍拍的小步快跑、迅速迭代,電商更像是百度戰略的實驗品,看上去野心勃勃,實則戰戰兢兢。
而這個實驗品的失敗,并未對百度造成什么實質性影響,就在樂酷天宣布關閉的第二天,百度的股價不降反升,華爾街似乎達成了一種共識:電商市場這潭子水太渾,百度沒必要再繼續蹚在里面,而電商行業競爭越激烈,百度則收益越大。正如李彥宏幾年前預言的那樣:“搜索引擎將是中國電商最終最大的受益者。”百度的電商戰略看來“恰到好處”。
的確,對于百度而言,向來不缺賺錢的路子,絕對不必在電商領域里執著不已,眼紅那點辛苦錢。百度推出有啊,投資樂酷天,本就是想要在電商領域里做好“卡位”,懷著兩種心思去經營:如果將電商平臺做大,百度不介意順而食之,吃透電商產業鏈。即便不能成事,也可做足聲勢,把電商市場的水攪得更渾,催動產業的壯大與發展,刺激參與競爭者相互攀比,增加搜索營銷預算,到頭來還是百度的搜索引擎在渾水中摸到大魚。
波士頓咨詢的最新數據顯示,到2015年,中國電子商務市場規模將達到2萬億元人民幣,屆時中國將取代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子商務市場,電商廣告市場同樣突飛猛進。此時,如果把中國電子商務產業的盈利比作一條魚的話,顯然,這條魚最肥的一塊,已經被百度咬在了嘴里,而樂酷天也已完成了自己“馬前卒”的使命,是時候退出歷史舞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