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那森.費爾德曼

私有云是大勢所趨,但這不是說前路皆坦途。主要障礙之一就是自己的員工。
在去年的云聯盟(Cloud Connect)大會私有云專家討論會上,一名聽眾說得好:“我不大相信人們會違反自身利益來行事。”他的意思是,對現有基礎架構滿意的那些人不愿扔掉自己掌握的技能,也不可能讓東家雇較少的專業人員來運營基礎架構。相反,他們會說服CIO,稱云計算是垃圾。
那么,怎樣才能帶上員工呢?與任何轉型計劃一樣,這需要CIO本人給予關注。除非你的基礎架構人員真的很有遠見,否則他們做的事不外乎這三種:該干啥就干啥(“忽視”情形),跟你搬出私有云行不通的種種理由(“障礙”情形),或者向你介紹成本最高昂的私有云實施方案(“花大錢買”情形)。
為了像聯邦快遞、Zynga、夢工廠及其他高瞻遠矚的企業那樣通過結合私有云和公有云來實現目標,IT人員在幾個方面需要CIO的積極領導。
為真正相信的人找個地方。我最近參加了一次會談,組織變革領域的泰斗Dan Heath提到了一項調查。該調查發現,如果酒店向客人給出這樣一個簡單的提示:“入住本酒店的客人多數會重復使用毛巾”,而不是向他們分發“保護地球”宣傳冊,酒店客人重復使用毛巾的幾率高出26%。
這說明了什么?說明行為具有傳染性。Heath接著說:“如果有人接受慣例,就宣傳它;如果有人反對慣例,就為真正相信的人找個地方。”
在大多數IT部門,一旦遷移到云,基礎架構人員就會失去控制權,因而你得找到真正相信云的人;這些人為云帶來的好處而激動,也不介意為了獲得成功而做一些工作。要給他們可以探索的空間,這意味著給他們卸掉一些任務及/或為他們提供資源。
購買一些專業知識。即使真正相信的人也解決不了所有問題。我因撰寫關于云計算投資回報的報告采訪了專家Joe Emison,他堅稱:“凡是成功管理過Linux設備的人都能搭建起私有云。”但我見過一些聰明絕頂的人在開始階段至少遇到了一些困難。
這也許要歸因于市面上有眾多的云計算方案。開源方案?專有方案?你使用CloudStack, OpenStack, Eucalyptus, 還是Nimbula?你使用軟件解決方案,還是選擇成本高昂但省心的硬件/軟件Vblock解決方案?
要是沒有管理平臺,不可能走上企業級云這條路,那么使用哪一種平臺呢?RightScale? Cloudscaling?還是enStratus?
一下子,企業面前有好多版本。與員工內部花數百小時研究搗鼓相比,花幾千美元購買一些外面的專業知識變得很便宜。
有一點很清楚。真正實施成功的私有云通常使用普通的大眾化硬件,而不是過于昂貴的硬件或虛擬機管理程序。正如Nimbula公司的專業服務主管Nishan Sathyanarayan指出的,如果你對谷歌、亞馬遜和Facebook感到滿意,那么對在大眾化設備上運行開源軟件的大規模基礎架構也會感到滿意。
我深知,思科和盟友們已在虛擬計算環境(VCE)和Vblock平臺上投入了巨資。它們在利用自己的品牌;他們在基礎架構領域擁有忠誠的客戶,這是不爭的事實。但云與名牌基礎架構無關。如果員工告訴你,他們所需的專業知識圍繞名牌的硬件和虛擬機管理程序解決方案,別聽這話。也許有一天是這樣,但現在不是。
想知道什么秘決嗎?從外面找些熟悉軟件,又知道如何使用大眾化硬件的人。讓他們為你提供培訓和咨詢服務,而不是名牌硬件廠商的人員,他們有既得利益,希望拿到你的基礎架構生意。
從小處做起,避免學術演練。如果你的員工隊伍中有一些人癡迷于云,又主動抽時間掌握相關知識,這很好。自己實施一個小型的私有云。但要有心理準備,員工會花更多的時間來研究和調試。
結論是,你們的IT部門需要體驗一下私有云平臺,那樣才能作出運行和維護方面的合理決定,并為24個月或36個月后的基礎架構及人員配備情況作好規劃。即使你需要從外面購買專業知識,也花不了2萬美元就可以入手。
但要確保這不僅僅是學術演練,切忌搞花架子。即使你最初的私有云應用范圍有限,也要實際投入使用。在將來你要面對類似的計算架構,所以最好現在就開始適應起來。(本文原載Information Week網站,沈建苗編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