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秀芬
環境是經濟發展的基礎和條件。縣域的各種經濟活動正是在這一特定區域內直接或間接受到環境的影響。發展和壯大縣域經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戰略部署,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具體體現。對于遼陽來說,更是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實現全市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重要舉措。因此,縣域經濟發展中的軟環境建設尤為重要。
環境;縣域經濟;軟環境
軟環境相對硬環境(自然環境、基礎設施環境)而言,是指可以隨人為干預而改變的非物質產品形態的外部環境因素的集合,包括政治環境、法律環境、經濟環境、社會環境等方面的內容。
軟環境的作用方式有兩種:直接作用。其表現形式是政府部門利用掌握的資源,用行政手段對經濟運行進行直接的調節和控制。很多情況下,政府部門發揮主體作用是通過基層的官員和執法人員的個人行為來實現的。間接作用。軟環境的間接作用是指運用法律、法規、政策、計劃、利率、稅率、匯率、工資率、價格和其他參數對經濟活動進行的調節,由于這些參數直接受市場影響,所以,間接作用主要是經濟手段。
軟環境對經濟發展的價值,正如計算機系統的軟件和硬件一樣,“軟”環境水平的高低最終決定著整個環境的運營水平。“軟”環境狀況如何,既是縣域經濟落后的原因所在,也是推動縣域經濟發展這一“硬道理”的突破口所在。
1.社會和企業之間的利益關系
縣域經濟發展中,利益驅動是一切經濟活動的原動力,也是軟環境作用的實質。無論是通過什么方式作用于經濟,最終都要依靠經濟杠桿來調節經濟主體的經濟利益,這是軟環境作用的一個顯著特征。無論軟環境所起的作用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其實質都是指向經濟利益。軟環境的激勵和引導作用都是要通過提供更大的獲利機會,鼓勵經濟主體按著決策者所期望的方向發展。從根本上講,社會與企業之間的利益具有一致性,這就在社會上形成了改善環境—經濟運行—社會發展—進一步改善環境的良性循環。在這種周而復始的循環圈當中,第一個環節必須是環境的改善,確切地說是軟環境的改善。不良軟環境或者軟環境不利于經濟發展顯然起負面影響,其實質仍然是最終影響企業的經濟利益。軟環境的負面影響,一方面是軟環境約束規范功能的體現,即主動對經濟主體的利益加以限制;另一方面,軟環境不夠完善,造成一系列不良后果。這是真正意義上的軟環境的負面影響,因為這個不良影響實質上是對全社會而言的。
在縣域經濟發展中,如果把資源從民營經濟大量轉移到公共建設部門,從而形成公共部門過熱,民營經濟過冷的局面。我們可以通過排除掉通貨膨脹的因素,用利潤增長率減掉通貨膨脹率的實值利潤增長率,看有多少企業的利潤增長是正值?還有就是薪水增長率減掉通貨膨脹率,有多少人的薪水增長還是正的?如果實值薪水增長率、實值利潤增長率是負的,而GDP增長率是正的,就意味著大量資源從民營經濟轉移到公共建設領域的結果。政府通過對公共建設領域的投入,通過造橋鋪路可以增加建筑工人的就業量,但是真正雇傭了90%從業的是占我們經濟總量70%的民營經濟。如果民營經濟因此失去資金來源,造成衰退的結果,會使得大量的人員失業。政府應當讓民營企業賺更多的錢,它會產生滾雪球的現象。政府需要協助企業進行一種特殊的轉型,也就是從過去的“一”制造環節轉到“六加一”(六是大物流環節,包括產品設計、原料采購、倉儲運輸、訂單處理、批發經營和終端零售)的高效整合。只有做成“六加一”的整合,才能替企業創造可觀的利潤,而企業賺取更多的利潤之后,它就會給員工更多的薪水,員工才會多消費。企業擴大生產賺更多的錢,才會去做轉投資,才會有乘數效果。這是一種良性循環,這就是供給創造需求的新思維,而不是簡單的要求企業增加產能。
2.營造一個環境支持體系
進入市場經濟以后,政府部門對經濟運行的干預就從直接管理轉變為營造良好的經濟環境。軟環境營造的最終目標主要是營造一個環境支持體系,保證縣域經濟發展有一個良好的政治環境、法律環境、經濟環境、社會環境。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良好的軟環境,需要有健全的機制??h域政府在機制運作上要下決心革除一些職能部門的舊的有礙于優化環境、發展環境的職能和運作方式。在縣域經濟發展中,各級政府和職能部門應建立科學的決策體系,進一步加強對縣域經濟的領導,把發展縣域經濟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擺上重要位置,把發展縣域經濟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納入正確軌道。努力使縣域范圍內的民營企業在注冊登記、土地批租、金融貸款、人才引進、稅收管理、生產經營范圍、外貿自營進出口權等方面與其他類型的企業享有平等待遇,為他們創造與其他類型企業平等競爭的條件。同時還要出臺多重激勵措施,促其健康發展。
良好的軟環境,需要政策要有效。縣域一級地方政府的政策,一方面是黨和國家大政方針的具體體現,另一方面又是當地具體條件因地制宜的反映,它本身就是政府實行管理的表征,所以一定要有效,無效的管理等于不管。要建設良好的“軟”環境,首先就要研究國家和地方的產業政策,幫助縣域內民營企業制定發展方略,對制約民營經濟發展的各種行為要堅決取締,對一切不符合國家規定的“內部文件”應堅決廢止。創造寬松的政策環境,使民營經濟健康發展。
良好的軟環境,需要服務要到位。這里所說的服務主要包括:信息服務:要利用現代信息網絡,為縣域內的民營企業搜集、篩選、發布有關信息,減少民營企業經營行為的盲目性和局限性??萍挤眨涸诖龠M“產、學、研”的結合中,推動民營企業、科研機構和大學間成立共同研究的技術開發機構,并且以市場為導向,加強科研成果的生產轉化率和市場成功率。中介服務:要以市場為中心大力發展社會中介,包括融資中介、人才流動中介、新技術推廣中介、進出口貿易中介等,要促使其按照市場經濟的規律,有效地運行、運轉,并真正成為連接民營企業、政府和研究機構的橋梁,成為民營企業發展的綜合性服務機構。
良好的軟環境,需要各方支持要有力。對于縣域范圍內民營經濟發展的支持,應該是全方位的。但是最重要的支持是創造穩定的區域環境。政府及管理部門對民營企業要落實政策,簡化手續。各種檢查應規范,由有關部門統籌安排,非經批準,不得隨意干擾企業。當然政府也應該引導民營經濟完善內部管理,規范財務核算,合法經營,照章納稅。要采取積極措施,提高公務員的執法素質,從尊重納稅人、保護納稅人、支持納稅人的立場出發,為民營經濟的發展保駕護航。堅持“兩手都要硬”的原則,一手抓打擊犯罪,一手抓道德建設,排除一切不利于民營企業發展的社會因素,使民營企業的合法權益和人身安全都得到有效保護,從而支持和推動縣域范圍內民營經濟的快速發展。
綜上所述,“軟”環境建設,不僅可以促進縣域經濟的發展,同時也是一方政府的形象工程,可以吸引四方資金,八方來客,正是應該有所作為的地方。
[1]辛晏,王金磊,蔣忠誠.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戰略下支持遼寧民營經濟發展的對策研究[J].區域經濟與產業經濟,2010
[2]鹿麗,孫建富.關于遼寧省民營經濟發展的思考[J].大連海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04
[3]趙景芬.遼寧民營經濟競爭力提升對策[J]集體經濟,2011.06
[4]王世紅,李軻.軟環境理論研究:梳理、整合與反思—基于1989~2011年維普期刊文獻的分析[J].科技經濟市場,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