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2012年8月最引人注目的事,恐怕當屬倫敦奧運會了。本屆奧運會上,除了規模龐大的中國代表團,中國制造也揚眉吐氣了一把。開幕式當晚絢麗的煙花有3/4來自中國瀏陽,此外,各國代表團的服裝多數也來自中國制造,人造草坪來自北京,主體育館椅子來自上海,參賽國國旗產自武義,吉祥物來自江蘇鹽城……
有數字表明,2012年奧運會所有授權商品中,65%的商品由中國制造。在全球經濟不明朗的當下,我們非常有必要為“中國制造”的堅持鼓掌致敬。
“中國制造”閃耀世界舞臺,這本是件值得高興的事,但有輿論又把關注點集中在對產品的詆毀上,說我們科技含量不夠、產品檔次低、利潤率低,還牽出了阿迪達斯把工廠遷出中國說事。有人甚至說,中國制造的成本優勢早已不在,外企開始退出中國,是為了選擇勞動成本更優廉的東南亞其他國家。
其實,中國擁有大批技巧嫻熟的熟練工,平均工資仍只有發達國家平均的1/10,在基礎設施條件、工業配套能力、產業鏈的完整性、制造業工人素質等方面具備的優勢,更是越南、巴基斯坦等國家所不及的。
我們應該看到,中國制造的產業優勢不會被東南亞國家所迅速取代,我們應該增強對中國制造和中國外貿的信心。就在前不久,溫總理在廣東調研外貿企業生產經營情況的講話,再次給企業打了強心針,他表示要保持出口政策的基本穩定,增強企業信心,使中國經濟再上新臺階。
從本期封面報道“2012年外貿企業生存現狀調查”中,我們看到雖然受國際貿易形勢不穩定的影響,但多數企業仍然保持一種樂觀的心態,充滿信心迎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