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璐



2012年以來,受國際市場疲軟的影響,對外貿易增速下滑,尤其是7月份后,沿海主要省市出口增速明顯放緩。海關總署發布的數據顯示,7月我國進出口總值3287.3億美元,同比增長2.7%。其中出口1769.4億美元,同比增長1%;進口1517.9億美元,同比從6月到7月,出口規模環比下降32.6億美元,環比跌幅10.3%。
7月數據剛剛公布,無論是商務部的官員,還是經濟學家,都不看好2012年的出口形勢,認為“年內10%的目標實現起來很難”。商務部副部長高虎城近日也坦言,中國要完成年初所確定的進出口貿易保持10%左右的增長目標,下半年的壓力會更大。
歐債危機繼續蔓延,全球經濟不明朗……在這個注定不平凡的年份里,企業對外貿前景感覺如何?他們目前經營情況怎么樣?為此,我們發起了一次外貿企業生存情況的調查,試圖對2012年外貿走勢進行預測,供更多企業參考借鑒。
針對外貿企業所面臨的生存狀況,我們對來自全國各地的2014家外貿企業進行了調查。調查于5月1日開始,8月15日結束,通過電子郵件、互聯網、郵寄等方式進行,共計吸引2014家來自不同行業的中國出口商參與。這些企業大部分來自長三角與珠三角和環渤海這幾個出口企業集中的地區,還有部分來自四川、山西、河南等地,涉及范圍較廣。調查對象分布于食品、紡織、機電、能源、輕工、醫藥等多個行業。參與問卷填寫的人員均來自企業的決策層。
四成企業認為國際貿易環境不穩定是影響出口的最大因素
最近一段時間以來,世界主要經濟體面臨著主權債務危機與經濟復蘇緩慢、發展停滯的多方困擾,其中最大的不確定性是外需的恢復。我們的調查結果顯示,有四成受訪企業認為當前影響外貿出口的最大因素是國際貿易形勢不穩定,見圖1。
此外,外貿企業尤其是傳統制造行業整體仍然承壓,訂單減少、利潤減少、現金流緊張,這些都制約了出口額。
發生了經濟危機,買家就不采購了嗎?當然不是。買家還是要采購,只是購買行為發生了變化。比以往相比,買家更容易下較少量的訂單,而且希望供應商可以快速付運產品。出口企業有幾項現實問題亟待解決:一是當前國外買家的支付能力受到嚴重影響,加上國際上外貿采用信用付款比例越來越高,越來越多的國外買家要求貨到付款,并大幅度壓低中國產品的價格,導致企業接單困難;二是需要企業先行墊付的生產資金比例較大,很多外貿企業不敢接單;三是匯率波動影響加大。這時候,企業更需要穩定的金融政策。政府也承諾將加快出口退稅進度,確保及時退稅;擴大出口信用保險規模,提高出口信用保險覆蓋面;改善金融服務,引導金融機構增加匯率避險產品等有針對性的措施,企業應該密切關注這些扶植政策。
出口企業看好新興市場潛力
面對歐洲經濟放緩導致訂單減少的影響,外貿企業已采取積極主動的措施以維持他們面向該地區的出口業務。雖然大部分出口企業表示業務受到歐債危機的牽連,但他們仍然對下一年的出口前景持有審慎樂觀的態度,在企業計劃開拓的市場中,歐洲仍然排在第一位。
當前,企業出口地區最多的是亞洲,其次是歐洲、大洋洲、非洲、拉丁美洲和北美洲,見圖2。
27%的企業預期在下一年將進一步鞏固他們在拉美和非洲的市場地位,包括南非、巴西在內的新興市場前景比較樂觀。北美洲也是企業選擇比例較高的地區,這顯示出外貿企業對北美洲市場也比較看好,有19.2%的企業計劃開拓該市場,見圖3。
34.7%企業認為與一年前相比利潤會變差
企業經營狀況一直是各屆關注的焦點,經營環境的復雜多變致使企業的盈利能力受到影響,企業規模和利潤不再成正比。個別企業出現了營收增長,凈利潤反而下降的情況。
調查結果顯示,大部分的中小企業對自己的經營狀況感覺良好。有四成決策者認為,自己的企業當前運行狀況與一年前相比變得更好。而約34.7%的企業決策者則認為自己的企業經營利潤在近一年里將變得更差,見圖4和圖5。
對比近兩年中小企業經營狀況兩組數據,可以發現外貿企業的信心正在恢復:對自身經營狀況持正面評價的企業占整體的65.3%;其中有40.9%的出口企業表示,預計未來一年企業的出口規模和利潤都會上升。
企業計劃采取調整產品結構和加強管理的措施
出口企業正采取一系列措施以應對訂單下跌所帶來的影響,30.5%的企業表示會調整產品結構,28.6%的企業計劃加強管理,23.2%的企業將運用技術改造,7.9%的企業表示會產業轉型,5.1%的企業支出不得不裁員減薪,3.5%的企業表示會考慮對外投資等,見圖6。
前不久,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廣州考察時指出,外需萎縮的嚴峻形勢下,不少企業知難而進,積極推進結構調整,在技術改造和產品創新上增加投入,努力使產品更加適應不同市場的需要,并建立不同的營銷策略,深度開發多元市場。這些都是可以有針對性地推動出口穩定增長的良策。
美的集團從全球跨國公司招聘外國專家,幫助企業轉型升級;廣州豪進摩托車公司產品主要出口中東和非洲,目前正著重開發南美、東歐等市場;廣東金意陶陶瓷公司面對國外市場下滑的局面,把國際市場當成國內市場經營,建立專賣店,降低市場重心,更加貼近消費者。企業用智慧捕捉危機中蘊藏的機遇。
外需疲軟或將繼續影響出口
專家指出,當前的外貿形勢比年初預計的更加嚴峻。其中最大的不確定性是外需的恢復。歐元區市場方面,歐洲經濟深陷債務危機泥潭,海關數據顯示,1~7月,中國對歐盟出口同比下降3.6%。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分析,這意味著,同期,中國對歐盟的出口增速比總體出口增速低11.4%,僅這一個缺口就影響中國近1300億美元的出口額。美國市場方面,從2011年開始經濟整體處于持續復蘇進程中,成為推動我國外貿增長的有利因素,但從前7月的外貿數據看,美國市場對我外貿的支持也在趨弱。前7個月,中美雙邊貿易總值為2714億美元,增長10.5%,對比前6個月11.9%的貿易增速,已回落1.4個百分點。
雖然外貿企業對于2012年的出口預測仍保持審慎樂觀的態度。41.7%的公司預計利潤會有所增長,而23.6% 的企業則認為銷售會保持平穩。但綜合外需、貿易環境、國內成本和等因素來看,外貿面臨形勢依舊嚴峻,企業應做好應對困難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