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小英
今年是鄧小平“南方談話”發表20周年,這20年改革開放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我國經濟快速發展, 總量躍居世界第二。但是,在快速發展中,也積累了一些深層次的問題和矛盾。在社會轉型的矛盾凸現期,改革進入深水區,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各種矛盾盤根錯節地交織在一起,某一方面的單項改革,都難以解決當前的深層矛盾。無論是市場經濟改革的整體推進和深化,還是近年來,為解決做大蛋糕的同時,分好蛋糕,逐步實現共同富裕問題而進行的社會體制改革,都遇到了體制機制方面的障礙。深化政治體制改革,既是保護已取得的改革成就的需要,也是繼續深化各項改革的條件。面對國外復雜多變的環境,國內調整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關鍵時期,深化政治體制改革已成為絕大多數人的共識。
積極穩妥地推進政治體制改革,我的體會,就是要走一條和平、穩定的民主政治發展道路,避免暴力連連,社會動蕩;走一條統一、和諧的民主發展道路,避免國家分裂、民族分裂、社會分裂;走一條繁榮發展的民主之路,避免經濟停滯、倒退;走一條高效廉潔的民主發展之路,避免低效、腐敗;走一條吸收人類民主政治建設共同文明成果,又與本國實際結合,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有機統一的具有中國特色的民主發展之路,避免墨守成規、封閉保守或簡單照搬。也就是要走一條國外一些學者提出的“高質量民主”發展之路。
建設高質量的現代民主國家,要做多方面的工作,如鄧小平所說, 解決中國的問題,關鍵在黨,“中國要出問題,還是出在共產黨內部”,“說到底,關鍵是我們共產黨內部要搞好”。執政黨要領導好政治體制改革,首先要搞好黨自身的民主建設,當前,特別要做好引領改革、頂層推動和高層示范的工作。
引領改革就是黨自身的改革和民主進程要加大力度,加快步伐,在保障黨員的主體地位,完善黨內權力運行機制,黨內權力的授受、監督、制約、罷免,集體領導、科學決策,黨務公開、反腐倡廉等方面,要有重大的實質性突破。黨內的民主建設要先行先試,走在前面,真正做到黨的十七大提出的“以擴大黨內民主帶動人民民主,以增進黨內和諧促進社會和諧”。黨內民主是黨的生命,黨的團結也是黨的生命。只有在充分發揚民主基礎上實現的團結,才是真實而非形式的或虛假的團結。中國已由強人政治轉為了常人政治,只有繼續深化干部制度改革,提高選人用人的民主程度,完善民主選舉制度,黨的各級領導干部才有權威性和合法性,否則,就會產生“不服氣”,從而引發黨內的不團結,削弱黨的凝聚力和執行力。
這些年,黨內民主有了一定發展,但是,必須清醒地看到,與廣大黨員干部以及黨外廣大群眾的期望值還有相當差距。只有建設一個具有高度民主的現代政黨,一個引領中國走高質量民主發展道路的政黨,才能牢牢把握中國政治體制改革的領導權和正確方向。
頂層推動就是黨內民主建設應當進入大力進行頂層推動的新階段。 黨內民主建設在基層已進行了長時間、多方面的試點,許多試點效果很好,深受黨內外群眾的歡迎和肯定。進行基層民主建設試點和自下而上的推動,是必要的。但是,僅有基層試點和自下而上的推動,不僅是不夠的,而且也具有相當大的局限性。一是基層試點沒有頂層推動,星星之火難以形成燎原之勢,難以成為全黨民主建設的制度規范。二是基層試點即使效果很好,受到黨員干部歡迎,但這些試點往往隨著領導者的變動而變化,導致“人走政息”,難以持久。三是造成黨內民主改革的碎片化,難以形成推進黨內民主建設的體制機制。期望十八大成為總結基層試點經驗,進行頂層推動,實現黨內民主闊步前進的新開端。
高層示范就是黨內民主建設要從高層領導機關率先進行,領導干部要率先示范。無論是黨內黨外,改革都進入了深水區,容易做的事情已經做了,剩下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難打的攻堅戰。各種既得利益群體對改革的阻力也越來越大。民主意味著平等,意味著對特權的限制、對權力的監督,意味著對官員及家人財產的公開等等,黨內民主建設,就是要限制公權私用,限制個人專斷,限制權力強勢群體與資本強勢群體的聯手。減少、堵塞權力尋租空間,必然會遇到既得利益者的強力反抗。只有高層領導機關率先改革,高層領導干部率先示范,才能取得推進黨內民主建設的領導權,才能真抓真干,才能破除既得利益者的阻力。鄧小平多次強調,領導干部要帶頭執行黨的各項制度,我們的各項制度如果領導干部不執行,等于一風吹。只有高層示范,才能凝聚改革共識,推進黨內民主的順利發展。
(作者為中央社會主義學院原副院長、教授、博導)
責編/劉建美編/李祥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