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倬愷
近年來,靖江市按照《黨章》規定和黨的十七大提出的“建立城鄉一體的黨員動態管理機制”、“建立健全黨內激勵、關懷、幫扶機制”的要求,創新理念思路,落實工作措施,夯實工作基礎,著力推進黨員隊伍的建設和管理,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該市的城鄉一體化黨員動態管理尚處于探索階段,因此工作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和困難。
靖江市;黨員動態管理機制;城鄉一體
近年來,靖江市按照《黨章》規定和黨的十七大提出的“建立城鄉一體的黨員動態管理機制”、“建立健全黨內激勵、關懷、幫扶機制”的要求,創新理念思路,落實工作措施,夯實工作基礎,著力推進黨員隊伍的建設和管理,取得了一定成效。
1.靖江市創新黨員隊伍教育管理機制的主要做法
黨員隊伍逐年壯大,素質結構持續優化。靖江市目前共有在冊黨員34844名,近三年平均增幅1.8%,其中35周歲以下黨員4774名,36~60周歲黨員20253名,61周歲以上黨員9817名,研究生黨員64名,大專以上文化程度黨員8558名,初中以下黨員15739名;在崗職工黨員17947名,農村黨員10555名。近三年,全市共發展新黨員1519名,其中大專以上文化程度黨員605名,非公企業黨員464名,農村黨員216名。黨員隊伍總體呈現數量逐年遞增、新增黨員素質逐年提高的態勢。
黨員教育得到加強,組織管理有效覆蓋。先后開展了黨員先進性教育、科學發展觀主題教育活動。建立健全了保持黨員先進性、加強流動黨員管理、黨員教育聯席會議等一系列黨員教育管理長效機制。通過開展“非公企業黨組織組建推進月”活動,強化非公企業黨組織建設,擴大黨組織管理的覆蓋面。開展黨員信息普查工作,對每個黨員職業、工作、家庭、困難情況逐個登記造冊,分類建立黨員信息庫,實現了對黨員信息的動態掌握。
服務平臺初步構建,組織凝聚切實增強。在全省率先建設和運行市級黨員管理中心,強化教育培訓、就業推介、創業支持、權利保障、困難幫扶等職能,構筑黨員教育、管理和服務于一體的新平臺。開通“黨信通”工作平臺和流動黨員關愛服務熱線,加強與黨務干部、流動黨員的信息互動和即時服務。開展“助困一日捐”活動,動員機關事業單位黨員捐贈一個工作日工資,充實黨員關愛資金,全市共募集黨員關愛到賬資金70余萬元。先后四次舉辦黨員就業專場招聘和創業項目推介會,642名黨員實現了再就業。
2.存在的問題和困難
由于靖江市的城鄉一體化黨員動態管理尚處于探索階段,因此工作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和困難:
發展黨員源頭不足問題突出。去年靖江市新發展黨員450名,低于全市黨員總數2%的發展標準。一方面,黨政機關共發展黨員59名,占總數的13%。主要原因是近年來機關公務員“逢進必考”,且職數有限,發展對象的來源受到限制。
黨員教育培訓資源配置不均。主要表現在非公企業和社區。一方面,在非公企業,黨組織地位淡化、作用弱化、工作虛化,黨員教育培訓工作邊緣化的現象比較突出。另一方面,在城市社區,由于大量“社會人”身份的黨員涌入,社區黨組織體量迅速增大。全市城市社區共有黨組織24個,其中黨員80人以上的19個。一些承載功能較弱的社區黨組織面臨著抓黨員教育培訓工作無陣地、無資金、無人力的尷尬境地。
黨員管理手段載體相對滯后。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黨員隊伍呈現出組成結構復雜化、從事行業多樣化、活動范圍擴大化等特點。原有的將黨員作為“單位人”進行“靜態”管理的模式,已經遠遠地不能適應城鄉一體化發展的新要求。突出表現在:一是管理組織體系不健全。二是黨員關愛服務機制不夠健全。尚未建立覆蓋城鄉的黨員關愛服務體系和工作機制。全市共有建國前老黨員540人,其中抗日戰爭時期入黨的55人,生活補貼為270元/月;解放戰爭時期入黨的485人,生活補貼為180元/月。這些老黨員生活在農村,并且已經喪失勞動能力,生活比較窘迫。全市共有城鎮失業黨員294名,農村無業黨員796名,這些黨員無創業技能、無致富項目、無固定職業、無穩定收入,亟需黨組織提供幫助和服務。
3.對策與建議
針對當前黨員隊伍建設和管理中存在的突出問題,今后一段時期,靖江市黨員隊伍建設和管理工作要以構建城鄉一體的黨員動態管理機制為目標,突出“打造一個平臺、構建三項機制”重點,實現黨建事務統一辦理,信息系統統一構建,困難黨員關懷統一開展,努力增強黨員隊伍建設和管理工作的實際成效。
整合資源,創新載體,高效運行市級黨員管理中心。按照把黨員管理中心建設成為基層黨組織活動資源的共享場所、黨建業務咨詢的服務平臺、黨員聯系服務群眾的橋梁紐帶、黨員權利的保障中心、困難黨員的幫扶機構的功能定位,將靖江市遠程教育中心、電化教育中心、黨員義工服務總站、黨員服務中心、市黨代表聯絡工作辦公室等機構職能整合到位,實行黨員管理中心開放運行。中心將開設黨務咨詢辦理、黨員就業創業、黨員捐贈救助、黨員義工服務、非公黨建服務五個服務窗口。
調優結構,匯聚合力,著力構建城鄉一體的黨員動態管理機制。一是要建立城鄉發展黨員的宏觀調控指導機制。加強對發展黨員工作的宏觀調控,把培養發展重點向非公企業一線精英人才、技術骨干、“70后黨員后備企業家”傾斜,向農村種養大戶、致富能手、專業協會負責人、個體工商戶傾斜。建立發展黨員工作的目標責任制,重點“消滅”兩年沒有發展黨員的“空白村”和三年沒有發展黨員的非公企業黨組織。二是要建立城鄉一體的黨員分類管理機制。根據黨員的年齡結構、活動范圍和能力特長等方面的差異,對機關的在職黨員實行目標管理,對農村黨員實行以崗定責管理,對進城務工的黨員實行雙重管理,對非公企業黨員實行承諾制管理,對老齡黨員實行指導性管理。對流動黨員采取函電聯系法和集中活動法進行管理。
創新舉措,加大投入,著力構建城鄉一體的黨員教育培訓機制。一是要把集中教育與分散培訓結合起來。依托靖江市黨員管理中心,對“兩新”組織黨務干部、發展對象和積極分子實施免費集中培訓。進一步拓展培訓陣地,整合優勢資源,對城鄉黨員實施區域化、專業化培訓。二是要把信仰教育與技能培訓結合起來。在對黨員實施政治理論教育的同時,聯合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市農委,以各類職業技能培訓基地為主陣地,舉辦14類黨員創業技能培訓班,對全市有培訓需求的黨員實施免費技能培訓。力爭花兩年時間,使農村黨員普遍掌握1~2項創業致富技能。
落實保障,強化激勵,著力構建城鄉一體的黨員關懷服務機制。針對黨員組織歸屬感弱化、榮譽幸福感淡化、服務需求感增強的實際,對黨員實施事業、權益、生活三位一體的關懷服務。一是要強化事業關懷。建立黨員就業創業援助機制。如,籌資80萬元,為全市626名有創業技能培訓需求的黨員實施免費技能培訓。建立失業黨員、創業黨員信息庫,定期舉辦黨員就業專場招聘和創業項目推介活動。采取黨費劃撥、財政貼息、黨員企業家擔保的形式,設立黨員創業擔?;穑瑸槿杏袆摌I愿望的黨員提供小額創業資金援助。二是強化權益保護。建立黨員維權服務工作機制。組織市法院、律師事務所有法律專長的黨員,以及總工會、勞動局等部門黨員義工至市黨員管理中心輪流坐班,為黨員提供法律維權、心理咨詢等方面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