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國政協副主席羅富和委員:適度流轉土地發展規模經營
合理適度的農村土地流轉,對于促進土地、資金、技術、勞動力等生產要素的合理流動和資源的優化配置,好處是顯而易見的。把農村分散的土地集中起來,閑置的土地利用起來,低效的土地優化起來,充分挖掘土地的最大潛能,可以讓耕種者從有限的土地資源中獲得最大效益。合理流轉土地可以讓有限的土地資源集中到種植大戶、農業合作社等經營主體,提高農業生產經營中的規模效益、品牌效益和社會效益。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所研究員黃鴻翔委員:要在規模化上下功夫
種地要出高效益,首先要在規模化上下功夫。長遠來看,今后土地要逐步流轉集中到少數大戶手中,不這么走,種糧的比較效益很難上來。我去黑龍江北大荒調研,發現那里農民的種糧積極性很高。原因是規模大,一家種400畝水稻,按每畝賺200元計算,一年就可收入8萬元,所以未來的農業生產一定要向規模化方向發展。有了規模化,才能達到農業標準化,科技的優勢才能更好地體現。
中科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張鐘寧代表:走集約化道路
農業還是要走集約化的道路。集約化不等于一刀切。可以促進土地流轉、向種糧大戶集中,保障農業的發展。也可以搞專業合作組織,通過專業合作組織將農民組織起來,形成規模效應。條件合適的地方,可以考慮發展現代農業企業。
山西農業大學校長董常生代表:借鑒工業流水線方式種地
現代農業要走工業化、信息化道路,什么是工業化的道路,就是把農業生產像工業生產一樣實行流水線、程序化。農業生產是完全可以實現流水線作業的,比如澆地就用澆地的專業化人員或公司,除蟲、施肥、運輸等各個環節都可以專業化,通過專業化社會分工來發展現代農業,提高生產效率。可以成立農機、播種育苗、田間管理等專業服務隊,各種利于生產的合作專業隊迅速發展起來,形成有專業分工的現代化農業服務。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林而達委員:現代農業需要合作社和社會化服務組織
現代農業還需要大力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和各種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為農民提供低成本、便利化的生產經營服務。要特別加強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加快培育專業的、綜合的服務組織,為農業生產提供產前、產中、產后服務。比如以后農民種地產前有農資合作社解決種子、肥料、農藥等,產中有植保合作社提供各項技術服務,產后有農機合作社負責收割、營銷合作社負責銷售。這樣既解決了農村勞動力不足的問題,又為農村發展創造了新的就業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