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麗
摘 要 閱讀教學在語文教學中非常重要,如何能使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進入師生共識、共享、共進的境界,必須要充分體現生活性、開放性、創新性。
關鍵詞 閱讀教學 生活性 開放性 創新性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Reading Instruction Should Reflect the "Three Characteristics"
YAN Li
(He'nan Xinyang Experimental Primary School, Xinyang, He'nan 464000)
Abstract Reading instruction is very important in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how to make classroom glow with the vitality of life, into the teacher-student consensus, shared together realm, must be fully embodied life, openness, innovation.
Key words reading instruction; life; openness; innovation
1 生活性
“生活即語文”。語文教學是一個開放的系統,不要局限在書本上,自我封閉起來。因此,作為一個有遠見的語文教師,一定要注重構建生活的課堂,這樣才能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教學源于生活,教學就是生活。讓知識的課堂變為生活的課堂,這是現代教育給我們的啟示。
生活的課堂是情境化的課堂。《桂林山水》一課教學中可新建角色:假設你是作者就站在美麗的漓江面前,看著如此靜、如此清、如此綠的漓江水,想象一下,你會如何說出這段話?也可通過語言再現情境,虛擬情境等,引導學生反復感情誦讀,從而入情入境,達到“語語悟其神”的境界。《新型玻璃》一課讓學生模擬當推銷員;《美麗的小興安嶺》一課讓學生設計游覽廣告詞;《狼和小羊》讓學生充分讀后表演課本劇;《南京長江大橋》充分讀、思、畫后,讓學生進入情境對著掛圖當導游。還可以引導學生就不同的課文內容制作連續劇,指導學生“熟悉劇本”、“合理分集”、“找情感點”、“嘗試配音”、“進行評析”,通過再現鮮活生活把同學們的積極性調動起來后,進一步理解主題思想。縱觀以上生活情境化的課堂,既是主體的課堂,又是實踐活動的課堂。在此過程中,學生獲得的不光是對教材的感知,更有價值的是嘗到了讀書的樂趣,享受到學習的愉悅,滿足了自己發展的需要。
2 開放性
“學生是主體,教學應民主”這一觀念,如今早已被大家認同。關注學生主體,發揮學生主體個性,應是我們課堂教學努力的方向。事實上,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等的培養也不能由教師填鴨式的教學來解決,而必須充分全面地發揮學生的主體個性——構建開放式的課堂。
2.1 在時間上放
“只當導演,決不操縱演出。”還課堂于學生,把涌動著生命活力的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索,生動活潑地發展。把足夠的時間交給學生,讓他們從容地做他們喜歡的學習活動,教師只是適時地穿針引線,點撥、開啟學生靈動的思維。如教學《盧溝橋的獅子》一課,初讀課文后,讓學生找出概括盧溝橋獅子特點的中心句,然后讓同學們自讀課文:從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盧溝橋的獅子大小不一,形態各異?出示自學提綱:(1)輕讀課文,圈點勾畫,自主批注;(2)同桌交流談體會;(3)同桌練讀有關句子。因此,大半節課,大家都在輕松地讀,靜靜地思,用心地畫,專注討論,互相指導朗讀。教師適時參與引導,充分放手讓學生盡情展示。
2.2 在空間上放
課堂上不僅傳播知識與能力,更傳遞人的情感與生命的脈動。教師時時處處為學生著想,善于發現閃光點,發自內心地欣賞學生,使學生善學、樂學,創作機會讓學生展示自己,使其享受成功的樂趣,積淀自我超越的信心。當我們像呵護“玫瑰花上的露珠一樣”地保護學生的自尊和熱情時,一定能為學生創設最開放的教學空間,學生一定會放飛個性,靈動涌現。教學《全神貫注》每一環節,師生對話都敞開心扉,教師以真摯的愛,真摯的情關注每一位學生,當學生質疑,自學后,教師充分表揚,學生受到鼓舞后踴躍發言。在這里,學生已不再是知識的容器,而是一個個充滿激情與活力,有待點燃的“火炬”,教師用自己的情和愛,點燃了這些火炬,給他們一片自由、開放、弘揚個性的天空。
2.3 在學習方式上放
學生是學習語文的主體,教師應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進行閱讀。在此之前,一定要教給學生各種不同的方法,并交給學生創新學習的意識和技巧,讓他們從容地讀、思、議、談、說、畫、演。從而使學生們無拘無束地表現自己的喜怒哀樂,輕松愉快地用各種方法表達自己對課文的理解和體會的同時,各種能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培養,自然滲透其中了。教學中,可讓學生自己選擇閱讀內容,自主選擇閱讀方法,自主選擇學習伙伴,自主交流閱讀感受,具體可自主質疑、讀書、探究;可依學法自學;可合作探究綜合性學習;可收集資料、匯報學習,可讀、思、議、畫、賽、演,可讓學生補板書,參與教學講解。總之,根據教學內容和學情的不同,鼓勵學生運用其喜聞樂見的方式去學習。應尊重學生的選擇,滿足學生的愿望,鼓勵他們根據自己的體會,用自己的思維方式去探索,從而發展自己的個性。
3 創新性
“教學是一門藝術,藝術的生命在于創新”。要想使學生樂學、善學,必須以教學創新為基礎。當然這種創新不是完全摒棄式創新,它可以是局部的創新,一個小細節的改變,也可以是教學方式與時俱進式的大變革。所以要力避遠、舊、平、枯的現象,努力貼近學生真實的生活,蘊含新問題,采用新形式,追求挑戰性使學生融入豐富多彩的生活中,人文的關懷中,興致勃勃的參與學習。
教學《鯨》一課,按傳統教法先讀課文,分段,說段意,最后概括鯨外形特點,生活習性,知道它是哺乳動物,而不是魚類。在此過程中,學生學習索然無味,懨懨欲睡。而教師從學生發展特點可創新設計教學:(1)分小組,按自學提示合作學習,學習之后,小組比賽交流匯報。(2)讓學生自由選擇學法學習課文,最后檢查自學效果。(3)按“讀、思、畫”步驟學習,然后填“分類、外形特點、生活習性、結論”表格,最后交流匯報。(4)初讀課文后,讓學生準備為不了解鯨的人們作“自我介紹”。男生介紹齒鯨,女生介紹須鯨,學完之后,帶上頭飾作自我介紹。(5)巧妙設計沖突情境:海洋公園要引進一頭鯨供游人觀賞。園長海龜爺爺要刺猬魚畫一張海報,刺猬魚大筆一揮,就畫下了在一個金魚缸里游著兩條正在“噴潮”的鯨魚(投影展示)。海報一貼出,游客七嘴八舌,有的說這海報畫得真漂亮,有的卻說這張海報畫錯了。你能從課文中找出依據來評評這張海報嗎?
以上五種設計,都不同程度地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主體需求,創造性地組織教學,使學生達到易、趣、活、進興趣盎然地投入到積極地閱讀教學活動中,從而達到了優化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目的。創新設計的精妙之處由此可見一斑。當然,創新設計絕不止這五種,還可考慮到與生活的融合,開放學習方式,結合教材學情,恰當地運用電教手段進行學科整合,使各種不同的學習方式,如:小品、詩歌、朗讀、表演、演講、繪畫等形式精彩交錯呈現。生活范圍有多大,語文教學的范圍就有多大,創新的天地就有多大。因此,只要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心存創新意識,不斷探索,不斷嘗試,我們的閱讀教學一定會走向更揮灑自如的新天地。
呂叔湘說過“活”:凡是生動活潑的語文課,雖然外在表現形式多樣,但本質是師生關系民主和諧,雙方彼此認同,互相理解,情景交融。這樣的課堂就成了一種幸福生活,而體現“三性”的閱讀教學正是這樣一種幸福生活,愿我們的課堂都成為這種充滿勃勃生機的幸福生活。
參考文獻
[1] 崔巒.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實效性的十項策略.天津教育,2007(11).
[2] 高萌.淺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載中國論文下載中心.http://www.studa.net/xueke/120302/1025247-2.html
[3] 邱衍霖.閱讀教學目標的制定與有效達成之淺見.載狀元網.http://www.zhuangyuan123.com/p10/20101110/101110100894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