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效益農業
特色效益農業是有別于傳統吃飯農業、原料農業、大綜農業的商品農業、致富農業、特色農業,有別于傳統自給自足、粗放經營、產銷分離的市場化、競爭性、產業化農業,追求的是單位面積的最大產出效益、較高的投資回報率和產品市場占有率。貫徹落實重慶市第四次黨代會精神,各地應加快發展特色效益農業,促進農民增收,縮小城鄉區域差距。
太空經濟
太空經濟是指各種太空活動所創造的產品、服務和市場。太空經濟時代到來的顯著標志是,人類從更多地關注航天技術本身的進步轉向更加注重其應用。據測算,各國政府在航天領域的投入產出比為1:7至1:14,航天技術以其覆蓋面廣、帶動性極強的特點,應用范圍幾乎遍及社會經濟生活的各個領域,不但推動了傳統產業的升級,而且催生了太空工業、太空農業、太空資源利用、太空能源、太空旅游等諸多新興產業。比如,太空育出的水稻、小麥種子,生長期縮短,產量更高、營養更好。太空有著微重力、超潔凈、深冷、輻射性強等特殊環境,可以制造出在純度、強度、壽命上有極高品質的工業產品。
3D打印機
3D打印機和普通復印機外型相似,唯一的不同是,它打印時不用紙而是粉末。打印機工作時,首先將一項設計物品轉化為3D數據,然后根據這些數據進行逐層分切打印。這些粉末會一層層地被特殊的膠水粘合,按照不同的橫截面圖案固化,一層層疊加,像做蛋糕那樣創建三維實體,一個完整的物品就會這樣成型。現在可以打印出立體的藝術雕塑、專業的醫用骨骼、運動鞋、概念自行車,甚至能在太空打印宇航員所需要的任何物品,包括金屬部件。
第三次工業革命
第三次工業革命以數字化制造及大量新能源、新材料的應用為標志,具有以下特征:直接從事生產的勞動力數量快速下降,勞動力成本占總成本的比例越來越小;個性化、定制化的生產,要求生產者要貼近消費者與消費市場。前兩次工業革命,一次以紡織機的發明為標志,一次以福特汽車自動生產線的建成為標志。其特點都是把復雜的制造過程分解為一系列簡單、重復性環節,本質上還是“人海戰術”。3D打印機的問世,是第三次工業革命到來的標志性事件。第三次工業革命徹底顛覆了“人海戰術”,將導致工業生產對勞動力數量和勞動熟練程度的依賴性大大降低,勞動者的創造性將成為主要競爭力。
再工業化
“再工業化”是西方學者基于工業在各產業中的地位不斷降低、工業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相對下降、大量工業性投資移師海外而國內投資相對不足的狀況,提出的一種“回歸”戰略,即重回實體經濟,使工業投資在國內集中,避免出現產業結構空洞化。從“工業化”到“去工業化”,再到“再工業化”這樣一個循環過程,符合經濟形態螺旋式上升的發展規律。如果說“去工業化”去掉的是低附加值的加工制造環節,那么,“再工業化”實際上是對制造業產業鏈的重構,重點是對高附加值環節的再造。
都市快軌
一種新型軌道交通,其時速在140公里左右,比地鐵快,比高鐵慢。地鐵適合跑短距離,高鐵適合跑長距離,介于短距離和長距離之間的,就可以使用都市快軌。重慶市第一條都市快軌線路——都市快軌銅梁試驗線工程可行性報告已通過專家評審,不久將付諸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