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柜臺的玻璃
1948年,麥森開了一家雜貨店,里面放著一排玻璃柜臺,柜臺一端設可以翻動的木板,一來方便自己進出,二來不讓顧客走入柜臺后面。
一天,麥森不小心碰碎了柜臺外側的玻璃。麥森以為生意會下降,覺得玻璃碎了使商店形象大跌。
沒想到營業額竟比平時高出一倍,最讓人驚詫的是,麥森竟然一點也沒覺得忙碌,要是平時,這樣的營業額他早就忙得喘不過氣了。
麥森很快意識到:平時人們在挑選商品時,想要進一步了解商品只能通過麥森,而今天沒有了玻璃,顧客在選購商品時更加方便,可以直接了解商品,從而購買欲大增。
麥森決定撤掉所有玻璃,讓顧客自由選購——他的店很快成了人們購物的首選。
三年后,麥森開起了世界上第一家自選商場,人們把他的商場稱為“超級市場”。這里不僅讓顧客感受到了方便和自由,更重要的是讓顧客得到了尊重和信任——這種銷售模式迅速風靡全球。
(摘自《牡丹晚報》陳亦權/文)
給顧客“退錢”
NALL公司是加拿大一家專門生產雪地摩托車的公司,冬季是銷售旺季,公司想在冬季來臨前銷掉這批貨,但很多人要等到下雪后購買。
業務員克雷,一天突然萌生一個想法:向想購買雪地摩托車的顧客承諾,如果當年冬天的降雪量達不到過去三年平均降雪量的一半,公司就退給每位顧客1000美元。
這招一出,即刻吸引了大量顧客。
同時,公司與購買商品交易所協商:每賣出一臺,就向交易所支付一小筆費用,而由交易所承諾,降雪量不足過去三年的平均水平的一半,就向每戶顧客支付1000美元。
這樣一來,NALL公司的風險就抵消了。
那交易所會賠錢嗎?
不會,加拿大是一個多雪的國家,降雪量達不到過去三年平均水平的情況幾乎為零。
NALL公司的舉措,其實就是讓顧客沒有后顧之憂地購買摩托車的一個創意。創意,是一種高明的營銷策略。
(摘自《中國花卉報》唐寶民/文)
冬天熱銷電風扇
一家電風扇廠冬季組織員工去美國旅游。
美國天寒地凍,他們來到酒店時,服務員開了空調。沒想到的是,服務員還打開了吊扇!
旅客很是不解:“大冬天開電扇?”
服務員笑笑:“這能提高溫度!”
旅客越發糊涂了。
服務員解釋說:“開空調時,由于熱空氣輕都滯留在屋頂,而室內下半部卻還是冷的,開風扇可讓空氣對流,均勻冷熱。”
旅客腦際靈光一閃,這不是好商機嗎?
很快,這家電風扇廠便研制出了裝飾風扇,即風扇跟吊燈是一體的:上層是扇葉,下層是燈,風扇轉速很慢,既能起到對流空氣的效果,又不會讓人感覺風很大。
裝飾風扇運到美國,迅速被搶購一空。
冬天熱銷電風扇說明,只要是能滿足市場需要的產品,任何時候都是受歡迎的。
(摘自《經理日報》苗向東/文)
把路拓寬兩米
福建省漳浦縣有兩家苗圃,經營品種大同小異,但一家苗圃總是門庭若市,另一家苗圃則顯得冷冷清清。
為何會有這么大的差別?
那家門庭若市的老板道出緣由,原來,這家苗圃在基地中央開出了兩米寬的通道——車子可以直接開進苗圃,裝上苗子就可以出圃。人們在寬敞苗圃中購苗嘗到了甜頭,便互相轉告。以后,去的人就越來越多。而另一家苗圃老板則惜土如金,總是見縫插針地種上苗木,人們進出都很困難,就更別提用車往外運送苗子了。人們也開始互相轉告,所以去的人就越來越少。
在經營過程中,我們只要站在顧客角度,有所取舍,多考慮一些看似不太起眼的細節,就能贏得顧客。
(摘自《非常關注》一 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