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語
“職校校長不好當喲!”一進入7月,重慶工商學校校長楊宗武就開始嘆氣。
楊宗武愁什么呢?
“太難招生了!”楊宗武直搓手,“盡管畢業生供不應求,但學校每年招的一兩千新生,很多都是從云、貴、川等地‘挖來的中考落榜生。”
這兩年,周邊省份大興職教,很多學生不愿入渝了。
不止是中職招生難,高職招生也是怎一個“愁”字了得。
“發出的錄取通知書多是石沉大海,很多高考落榜生寧愿再補習一年,也不愿來讀高職。”重慶交通職業學院院長黃永銘也在感嘆。
重慶市教委曾作過調查:近80%的家長不愿讓孩子初中畢業后接受職業教育,近70%的家長表示,即使孩子沒被普通高校錄取,也不愿調劑到高職就讀。
職校招生難的結果是,“引進了戴博士帽的,卻找不到拿螺絲刀的”。僅2010年,重慶一線技工缺口就近20萬人。
因為有技術,農村勞動力向城市轉移,第一產業才有了現代化經營的基礎;因為有強大的技工群體作支撐,第二產業轉型升級才有了人才保障;大量技工要在城市長久生活下去,第三產業蓬勃發展才有了源頭活水。
這是一條可持續發展鏈條。
因此,重慶市第四次黨代會提出:把發展職業技術教育作為富民興渝的戰略任務,積極構建現代職業技術教育體系。
要完成“科學發展、富民興渝”總任務,必須大力發展職業技術教育。但要大力發展職業技術教育,必須解決難招生這個老大難問題。
為什么一些學生不愿意讀職校?一個重要原因在于:家長和學生覺得讀職校沒前途。
“專業設置與產業布局、發展脫節,找不到心儀的專業。”
“教學方式很老套,不合市場需求口味,畢業后難以找到滿意工作。”
“讀職校,向應用技術本科、專業碩士研究生晉升的渠道受阻;進企業,向高級工、高級技師晉升的渠道太窄。”
…………
因此,只有搭建好“有心儀專業、有滿意就業、有向上通道”這樣一個技能人才成長的立交橋,職校難招生這個老大難問題才會冰消瓦解。
我們欣喜地看到,近年來,通過大力發展職業技術教育,一大批職校學生成就了夢想,一大批職業院校找到了舞臺,一大批企事業單位獲得了人才、得到了發展。但距離市第四次黨代會提出的“把發展職業技術教育作為富民興渝的戰略任務,積極構建現代職業技術教育體系”這一要求,還有很大的差距。深入貫徹市第四次黨代會精神,認真落實市委、市政府《關于推進新型工業化的若干意見》和《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技術教育的決定》,必須進一步創新專業設置、創新教學方式、創新上升通道,切實構建技能人才成長立交橋。?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