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健
2012年2月21日,張強迎來了“大考日”。
這一天,九龍坡區石板鎮舉行了2011年村(社區)綜合目標考核工作考評會。
“下面請青龍村黨支部書記張強述職。”鎮組織委員羅世偉宣布。
張強捏著皺巴巴的發言稿,小心翼翼地步上述職臺。
“2011年,我們青龍村做了幾件大事……”盡管練習了一整晚,張強的聲音還是微微發顫。
坐在臺下的是鎮黨代表、人大代表、群眾代表和社會監督員。
自2008年起,石板鎮建立“重大決策事項公開票決制度”,把“經濟大事、民生大計、干部任用、大額資金使用”四件大事的決策權交給了群眾。
“現在我們成了決策參與者。”青龍村村民楊榮會感慨道。
信息“黑匣子”
每每經過青龍村辦公樓,老支書田映福的心里都不是個滋味。
十幾年前的那一幕,不由得再次浮現在眼前:憤怒的村民踹開村辦公室的木門,發出陣陣叫嚷。
“村里必須得給個說法!”
“對!得說明白。”
…………
門外圍了幾圈村民,嚷叫聲伴著怒火,不斷升級。
原來,由于全鎮區劃調整,青龍村和向家村合村,需要修建新辦公樓,不想卻引起不少村民的反對。
前來“滅火”的田映福一到現場,就被村民團團圍住,劈頭蓋臉一番質問。
“村里為啥子要修辦公樓,又不讓我們知道。”
“花了多少錢,也沒讓我們知道。”
“錢怎么花的,還是沒讓我們知道。”
…………
村民們針針見血的質問,讓田映福說不出一句話來。在隨后的村“兩委”換屆選舉中,田映福丟了“官”。
2007年,“接班人”張強遇到了和田映福同樣的難題——由于發展需要,青龍村準備擴建辦公樓。
“工程造價達200多萬元。”張強的神經一下子繃緊了,“這可是中梁山以西地區最大的村級工程。”
張強害怕自己會落得跟田映福同樣的下場。
“怎么辦呢?”別無他法,張強來到鎮黨委求助。
事實上,此時的石板鎮黨委也有相似的煩惱。
隨著重慶主城外擴,處于城鄉結合部的石板鎮成為這輪發展的焦點。
經濟發展,集體資產壯大,涉及到石板鎮老百姓的利益訴求問題越來越多。處于信息“黑匣子”之中的老百姓,不再滿足只充當重大事項決策接收者的角色。
“群眾希望能參與決策與自身利益相關的重大事項。”石板鎮黨委書記楊玉書說。
經過石板鎮黨委、鎮政府醞釀,“重大事項票決制度”應運而生。
四方代表
2008年初,張強登門造訪老支書田映福。
“老書記,請您‘出山吧。”張強懇切地請求。
“干什么?”
“村里準備修辦公樓,請您出任‘四方代表。”
“‘四方代表?”田映福滿腦的疑惑,“是份‘閑差吧。”
“您可要參與村中大事的決策喲。”張強說。
從這年起,石板鎮黨委決定在青龍村試水“重大事項公開票決制度”,村務大事必須通過票決。
那么,票決的主體是誰呢?
楊玉書說,主體是鎮黨代表、人大代表、群眾代表和社會監督員。
鎮級層面的大事,代表名額比例為2:2:1:1,總人數不低于180人;特定區域的大事,涉及區域內的群眾代表占比不低于50%,代表總人數不少于60人;特定行業、領域的大事,該行業或領域的代表占比按30%確定,代表總人數不少于40人。
“這樣,民意就能得以保障。”楊玉書說。
2008年11月的一天,青龍村會議室。
“村里準備建辦公樓,大家來議議吧。”張強拋磚引玉。
“為什么修建辦公樓?”
“要花多少錢?”
…………
代表們你一言我一語,刨根問底地把事情了解清楚,有反對的意見,也有支持的聲音。
“好,我們進行投票吧。”張強發出了427張“決策票”。
經過緊張的唱票,結果有337票贊成,90票反對。
“贊同度為78.9%,修建村公共服務中心大樓計劃通過。”張強長吁了一口氣。
“這才剛開始,煩心的事還在后面啊。”田映福拍了拍張強的肩膀。
張強似懂非懂地點點頭。
“三色”督辦
姜果真是老的辣,不久,田映福的話就被印證了。
“我們雖然對重大事務進行決策了,可是不少具體事務的操辦,還是缺乏廣泛監督。”有代表提出。
張強把代表的意見,向鎮黨委作了匯報。
“那就讓群眾參與監督吧。”鎮黨委再出一招。
不久,石板鎮黨委就出臺了《勤政廉政三色監督卡制度》,根據群眾反映,鎮黨委對三類干部發放“三色卡”:對有違紀違規苗頭、黨員民主評議基本合格的黨員干部,發放淺黃色的提醒卡;對被誡勉談話、黨員民主評議基本不合格、輕微違紀違規、廉政考評得分在60—80分的黨員干部,發放深黃色的警示卡;對黨員民主評議不合格、嚴重違紀違規、廉政考評得分在60分以下的黨員干部,發放紅色的整改卡。
有了“三色卡”這一武器,青龍村村民大膽地提出自己的質疑。
“我們要了解每一筆錢的去向。”村民要求。
“行!”
很快,村公告欄上,就出現了一期工程的費用開支情況。
不過,村民們似乎不是那么容易“打發”的。
“只是開了張費用開支表,我們怎么知道村干部有沒有造假?”
那又怎么辦呢?青龍村“兩委”班子困惑不已。
“村民不信任我們,鎮黨委會不會給我發黃卡?”有村干部開始擔心。
“現在都流行讓第三方專業機構來審計,我看我們可以試試。”有村干部建議。
“但是200多萬元的工程,對于他們來說,業務量太小,他們看不上呀。”
張強壯起膽子,又找到了鎮領導。
在鎮黨委、鎮政府的牽頭聯系下,重慶華西造價咨詢有限公司成為青龍村辦公樓工程的審計單位。
“共花費248萬多元。”審計單位出具了翔實的審計報告。
“這下我們服了。”村民們最終認可了。
“200多萬元的工程,無一名群眾上訪,皆因讓群眾參與到決策和監督中來。”楊玉書說。
在2011年年度考核中,張強的勤政廉政考評獲得了95.36分的高分,村主任鐘自倫獲得了93.2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