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莎莎
2012年6月,畢業季,重慶師范大學虎溪校區。
一堵由八面紅旗簇擁著一面黨旗的紅色承諾墻前,不少畢業生來此駐足、凝思。
湯月是其中一位。望著這片鮮紅,她的思緒回到2011年9月9日。
這天,她和400多名重師學生莊嚴地在“向曹瑾校友學習,獻身基礎教育事業”的簽名板上簽下自己的名字,許下諾言。
“面對這片鮮紅,我們能清晰地感受到一種堅定的信仰。”湯月說。
如今,他們奔赴教育一線,如約履行了自己的誓言。
堅定信仰的背后,是重師黨委“育心術”的凝聚作用。
黨員承諾
2011年,初秋。
周春紅站在承諾墻前,面帶微笑。
就在當天,她把獎學金交到學院里,希望幫助困難同學,這是她承諾的事項之一。
每完成一項承諾,她都會站在這里,重溫誓言。
這樣做的,遠不止周春紅一個。
“每次經過承諾墻,心頭都會微微一震,那是一種見證,回響著我們對黨的莊嚴承諾。”2008級思想政治教育專業黨員學生李露說。
“一個黨員就是一面旗幟,一句承諾就是一種行動。我們在承諾墻前定期開展黨員理想信念主題教育活動,就是希望在師生心中形成一種儀式的莊嚴。”重慶師范大學黨委書記鄧卓明說。
重師的黨員承諾制始于1997年,近些年來,學校二級黨委也有了各自的創新——外國語學院的學生黨員110聯動活動;生命科學學院的黨員公示制;圖書館的黨員群眾雙承諾制等。
黨員學生有承諾,黨員教師同樣也有承諾。
2010年初,稅強履職政治學院黨委書記,擺在她面前的第一件事就是“三年履職規劃”。
“規劃做好了要編輯成冊,在全校公示,三年之后完成情況如何,大家一目了然。”稅強說,“這將會督促教師黨員履職盡責。”
于是,稅強通過調研,集中全院智慧制訂了“三年履職規劃”。
“按照規劃一步步扎實推進,相信一定能順利完成。”稅強胸有成竹地說。
在加強黨員師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同時,重師還通過創新“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以黨建帶團建,培養馬克思主義的信仰者。
信仰工程
2010年7月,石柱總工會——重慶師范大學“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實踐基地。
徐霞整理著辦公桌,心里有些不舍,她的掛職就要結束了。
作為培養馬克思主義信仰者的“青馬工程”高級班學員,十幾天的鍛煉,讓徐霞學到了很多。
從辦公室簡單的文件處理,到聯系接待工作,再到幫助困難職工,徐霞在實踐鍛煉中對基層工作有了切身感受。
“這些經歷堅定了我將來為人民服務的信念。”徐霞說,“‘青馬工程給了我一種信仰,給了我一個平臺,給了我一次成長。”
“青馬工程”是團中央發起的一項教育活動,旨在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2009年4月,重師在全市率先開辦了“青馬工程”大學生骨干培養班。
“學校提出了‘三三四四的‘青馬工程創新工作模式,保證了青馬學員綜合素質的提高。”重師團委副書記高菁勵說,“三三四四”即“三梯次”培養格局、“三結合”培養原則、“四個環節”培養過程、“四個保障”具體舉措。
憑借這一模式,2010年,重師榮獲全國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優秀成果一等獎。
“通過黨建帶團建,‘青馬工程培養了一批馬克思主義的信仰者、傳播者。”“青馬工程”指導教師、教育科學學院黨委書記陳洪說。
開辦“青馬工程”以來,重師已培養一大批高級學員、中級學員和初級學員。
如果說,“青馬工程”是對少數人的精英教育,那么,知行合一的社會實踐活動則面向全體學生。
知行合一
2011年寒假期間,沙坪壩區曾家鎮白林村來了一群特殊的客人——重師的38名黨員學生。
38名同學分散到群眾中間,與村民一起勞作,感受火熱的農村生活。
“我們切身感受到農村發展的不易,更加堅定了我畢業以后服務基層的決心。”黨員學生、政治理論宣講團團長潘文舉感慨地說。
“培養知行合一的復合型人才,是現代教育發展的基本要求。”鄧卓明說,“青年學生只有深入基層一線,了解國情、市情、民情,才能進一步加深對黨的宗旨的認識。”
從2010級本科生開始,重師將《思想政治實踐課》作為必修課,納入培養方案,制訂了專門的教學大綱和實施方案。
“目前,這一方案已經開始試行,之后會全面推廣。”稅強說。
與此同時,重師黨委積極開展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讓各年級學生都有實踐主題:大一新生開展學軍一個月活動;二、三年級學生開展學工、學農社會實踐活動;畢業年級參加就業競爭及自主創業活動。
從2010年到2011年,重師社會實踐取得顯著成效,完成了580畝的“大學林”植樹目標;共組織2631名大學生到多家企事業單位及廣大農村,廣泛開展學生帶薪實習活動。
“通過知行合一的社會實踐,讓學生在活動中鍛煉身心。”鄧卓明說,“同時,我們也通過榜樣的力量,啟迪和帶動師生共同成長。”
典型引路
2010年11月的一個晚上,重師校友會大樓。
“我生活在一個困難家庭,但我沒有把這點當成我自卑的借口,而把它當成我奮斗的動力……”
這是重師第九屆先進事跡報告團宣講會的現場。
臺上,2009年感動重慶十大人物“砍柴男孩”李露講述著自己自強自立的故事。
臺下,重師學子被李露的堅強所感動,2010級貧困學生胡魁容就是其中一位。
“別人如此堅強,我有什么理由放棄自己。”胡魁容告訴自己。
從此,她通過打工鍛煉自己,提升自信。今年5月,她成了一名入黨積極分子,也成為第十屆先進事跡報告團的成員之一。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學校將大學生先進事跡報告團、學生黨員110服務團和學生黨員政治理論宣講團三個團隊塑造為創先爭優活動示范團隊,收到了典型引路、骨干示范、朋輩互喻的效果。”重慶師范大學組織部部長毛宇說。
在樹立學生黨員典型的同時,重師也大力打造教師隊伍的標兵。這些年,在教師隊伍中涌現出了孔毅、鄭璇、黃坤林等“師德標兵”。
來自身邊的榜樣,使得重師的“育心術”更具吸引力和凝聚力,因而也更加富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