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然
飲用水安全問題已然成為全球的熱點問題,關乎全人類的生存。近年來,不管是發展中國家還是發達國家,飲用水安全問題多次觸動人們脆弱的神經。能否保證飲用水安全已成為所有國家必須接受的嚴峻挑戰。
據聯合國規劃署發布的數字顯示,全球目前有11億人缺乏安全飲用水,人口和環境問題如果得不到有效控制,到2025年全世界將有近1/3的人面臨飲用水困難。
水為生命之源,可用于人類生活的淡水資源非常有限。然而,一邊是水資源持續緊缺,一邊卻是一些地區對水資源的過度消耗及污染,由此引發的飲用水安全問題已對人類健康和經濟發展產生不良影響。
發達國家在保障飲用水安全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從日常的水資源監護及對突發性飲用水污染事件,都有相對成熟的應對機制,值得我們借鑒與學習。
他們首先完善立法機制,并根據水資源的變化情況隨時修改完善涉及水資源的法律法規,借以確保水資源的良性循環。早在20世紀初,不少發達國家就有了關于飲用水的立法,法律體系詳盡且針對性強。美國、德國、日本等國家在擁有完備的飲用水立法的同時,也對違法行為進行了嚴格的界定,使保護飲用水安全的法律在落實與執行的過程中具備很強的操作性與指導性。
德 國
德國是水資源保護最到位、最注重細節的國家。飲用水被確定為生活中的第一物質,飲用水安全立法在德國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經過100多年的實踐后,德國已建立了2萬個水源保護區。德國目前執行的是1996年第6次修訂的《水資源管理法》,對水資源管理和保護作了詳細的規定,對城鎮和企業的取水、用水、水處理和廢水排放標準都有明確規定。
德國人深知水源地保護既是水資源保護的根本所在,也是確保取水口安全的絕好方法,所以,歷屆德國政府與環境保護機構始終將水源地的保護作為他們整個環保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惜投入大量的人力、財力,任何開發建設項目一律不許觸及可能給水源帶來些許污染的紅線。他們對飲用水水源和取水口的保護幾乎到了苛刻的地步。德國的法律規定,水源保護區內部必須分級劃出2至3個分區,分區保護。 在分區的基礎上,他們還實行“分級”防范污染的原則:污染可能性最大的生產經濟活動安排在三級區;污染可能性小的生產經濟活動安排在二級區;一級區要確保水源無污染的絕對安全。為保護地下水水源,德國逐步完善了《地下水水源保護區條例》,形成了完善的地下水水源保護辦法,使德國的地表水和地下水都處于良性循環的狀態。
德國人口渴時,會隨手接杯自來水,不加熱也不過濾,衛生又安全。無論是廚房里用來做飯的水,還是浴室用來洗澡的水,絕對都是可以直接飲用的。德國聯邦衛生部規定,自來水公司每年都必須出具水質報告,居民可以隨時打電話索取。在人口密集的大城市,水質監測不是一天一次,而是一小時一次。
英 國
多數英國人都有喝茶的習慣。英國茶葉協會稱,英國人每年喝掉620億杯茶,占英國人液體攝入量的40%。隨著人們對白水價值的認識,喝白水在英國正逐漸成為時尚。
因為英國大部分地方的水質很硬,容易滋生水垢,而水垢會降低電器的熱能利用效率,并消耗更多洗滌用品,故而很多英國人有使用濾水壺的習慣。據英國最大的濾水壺生產商“布瑞塔”統計,英國2450萬個家庭中,有600萬個家庭使用濾水壺,目前英國每年濾水壺銷售額高達1億英鎊。不過英國飲用水監察局不建議民眾使用濾水裝置,因為濾水裝置使用不當,反而會污染水質及改變水的口感。該機構提醒使用濾水裝置的民眾,要把過濾后的水放進冰箱保存,并在24小時內喝完。
美 國
1974年,美國通過了專門的《美國安全飲用水法》,其目的是通過對美國公共飲用水供水系統的規范管理,確保公眾健康。經過1986年和1996年的兩次修改,形成了“飲用水水源保護、工作人員培訓、改進水系統的籌資和公眾信息”的系統性工程,確保了從水源到水龍頭的整個過程中飲用水安全。
美國飲用水安全協會還向人們宣傳飲水知識,倡導公眾科學飲水。我們的傳統觀念認為煮開的水才安全,其實并非這么簡單,煮沸只能消滅水中的微生物,如果水中有硝酸鹽或鉛等重金屬則不能去除,將水煮開反而會增加它們的濃度,有害無益。此外,用水前,要先放水,沖刷管道,去掉管道中產生的鉛等一些有害物質。
目前,美國已實現對全國8000多個水源供水系統的易損性評價并制定了應急預案,在一些重要的水源地區,還制定了詳細的、針對性強的應急預案。由于聯邦政府、各州政府與地方政府都會簽訂具有法律效力的協定,這也就充分保障了突發污染應急管理的有效實施。
《美國安全飲用水法》要求有關機構采取多種行動來保護飲用水及其水源——河流、湖泊、水庫、泉水和地下水水源。該法授權美國環保署建立基于保證人體健康的國家飲用水標準以防止飲用水中的自然及人為的污染。美國環保署、各州和供水系統共同努力以確保飲用水符合標準。
安全飲用水法應用于美國的每個公共供水系統。目前美國大約有1.7萬個以上的公共供水系統,幾乎能為所有的美國人供水。保證這些供水系統的供水安全的責任是由美國環保署、各州、水系統和公眾一起來分擔的。安全飲用水法提供了一個讓上述各方一起工作的框架來保護這種極有價值的資源。
美國環保署以保護健康為基礎,考慮可獲得的技術和費用,科學地制定了國家的飲用水標準。這些國家飲用水的標準規定了飲用水中針對每種特定污染物的最大允許的限量,否則就需要采取措施來消除這些污染物。每一條標準也包括對供水系統所需試驗的要求,通過這些試驗確定水中的污染物以保證達到標準。除了建立這些標準以外,美國環保署還提供有關飲用水的指導、幫助和公共信息,收集飲用水的信息和檢查各州的飲用水計劃。
日 本
日本同樣十分重視水質監測,每年都要制定水質監測計劃,并對公用水域的水質污染狀況進行經常性監測,相關經費由國家環境省撥款。
日本的水資源法律體系也很完善,有《水資源開發促進法》、《河川法》、《工業用水法》、《水道法》、《工廠排水規制法》、《水質保全法》等多項法律,通過完備的法律體系對飲用水安全實行有效保護。由于管道污染是飲用水污染最常見的因素,日本自來水協會早在20世紀80年代就制訂了管道和閥門的材料使用標準,自來水管道大都使用不銹鋼,在很大程度上杜絕自來水的二次污染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