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濟憲
金秋時節,瓜果飄香,沿著塔里木盆地邊緣的綠洲旅游,滿眼豐收景象。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造就了名優的地方特產,庫爾勒的香梨,庫車的杏干,溫宿的榅桲,阿克蘇的蘋果,阿圖什的無花果,喀什葛爾的喀拉庫賽甜瓜,葉城的石榴和核桃……無不聲名遠播,令人垂涎。
在眾多的水果之中,有一種非常獨特。它的外形呈圓形,成熟后金黃色,果皮上披有一層棕色絨毛,并有8~9條縱肋,條肋分明。這種果形奇特的果子叫作榅桲。它奇香宜人,味酸帶澀。特點是耐儲藏,經久不壞,經過充分后熟以后才好吃。當地的維吾爾人把它叫“比也”,主要分布在新疆南部塔里木盆地的邊緣綠洲,阿克蘇、新和、庫車等地最多。屬多年生喬木,樹高五至七米,樹冠圓形,樹冠直徑達八到十米,果枝密集。物候學特性與梨樹頗為相近。榅桲的植物學特征與木瓜近似,但二者并不是一種東西。
新疆的榅桲原產于中亞和西亞各國,通過絲綢之路才傳入我國。后魏賈思勰的《齊民要術》中就只有木瓜而無榅桲,以后的農書里把二者分而述之,可見不同。
榅桲成熟后即可食用,經過自然地后熟作用以后口感更好。當地群眾除鮮果食用外,也做抓飯的調味品。抓飯是維吾爾群眾喜愛的飯食,用羊肉、大米、胡蘿卜絲做成。把榅桲切絲放在米飯上悶熟,可以為抓飯增添特殊的香味。榅桲中含有較多的單寧、纖維素和果膠等,生食雖有澀硬之感,但果實卻是食品工業上很好的原料,常用以制作果凍、果醬、果脯、果汁、罐頭,以及糖果、點心,青紅絲等食品。
榅桲可以入藥,《維吾爾醫常用藥物》一書中也收入了榅桲。研究發現,榅桲果實含兒茶素、黃磷素等類活性物質,能增進血管強度,保證人體健康。中醫認為,榅桲性溫無毒,有祛濕、解暑、舒筋活絡、消食作用,可治療中暑吐瀉、腹脹、關節疼痛、痙攣、消化不良等癥。搗爛果實,取汁外涂,能治無名腫痛。
與當地其他水果相比較,榅桲成熟較晚,一般在十月中旬才上市。但耐儲存,在自然溫度下可以放到來年的二、三月份。在存放期間釋放出清香味,如同天然的空氣清新劑。
天山以南的南疆地區,氣候特點類似榅桲的原產地西亞和中亞,獨特的地理位置,獨特的氣候條件,天設地造形成了這種地方特產。從目前的情況看,榅桲還是一種稀少的水果,仍然停留在自食自用的自然經濟階段,沒有商品化的規模生產。但適宜批量生產的水土資源潛力很大,發揮優勢,合理區劃,建立榅桲的商品生產基地,從庭院經濟到商品經濟,相信不久以后,榅桲就會出現在各地的水果市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