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繼2011年末存款準備金率由21.50%調整為21.00%后, 2012年2月18日,央行再次宣布下調存款準備金率,從2012年2月24日起,大型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變為20.5%,中小型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變為17%,均下調了0.5個百分點。文章對近期存準率下調后對樓市的影響進行了初步的分析和預測,并就樓市的發展提出相關建議。
一路飆升的房價嚴重影響了居民的生產生活和社會的和諧穩定,為了平抑房價,中央打出了調控房地產的一系列組合拳。樓市真可謂是“屋漏偏逢連夜雨”,嚴格的限貸政策導致房地產商已經很難在銀行貸到資金,房地產公司資金鏈吃緊,企業的發展舉步維艱;與此同時,限購令和房產稅的出臺又限制了房企的銷售,再加上消費者的觀望,造成銷售業績慘不忍睹。因此,存準率的連續下調,對內憂外患的房地產市場無疑是“久旱逢甘霖”。但是,單靠存款準備金率的下調的這個支點能撐起房地產這座大廈嗎?房地產到底是行將就木,還是迎來新的春天?
一、近期存款準備金率下調的原因分析
(一)穩定增長是存準率下調的主因
受金融危機影響,國內經濟增長速度持續減緩,特別是實體經濟發展速度減慢,整個國民經濟形勢并不樂觀。為了防止國民經濟增長速度的進一步滑坡,國家必須實行強有力的宏觀調控,于是具有見效快、影響廣、力度強等特點的貨幣政策調整便應運而生,存款準備金率的下調無疑給國內經濟發展注入了一針強心劑。
(二)解決流動性偏少是重點
首先,企業貸款需求得不到滿足,貨幣需求持續回升;其次,國內銀根緊縮,銀行間的市場資金面繃緊,國內流動性略顯不足;與此同時,連續2個月外匯占款出現負增長,并且還有持續走低之勢。所以,此次存款準備金率的下調是在預料之中。此次下調后,可一次性釋放銀行體系流動性約4000億元人民幣,這將進一步釋放銀行體系的流動性,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當前市場資金緊張的局面。
二、對樓市發展的建議
(二)近期存準率的下調,為房地產企業轉型創造機會
本次下調存款準備金率,主要針對的還是整個國民經濟形勢,樓市雖能在釋放的4000億資金中分一杯羹,但面對樓市的巨大資金缺口,此次下調存款準備金率對樓市影響十分有限。并且,目前國家對樓市的調控沒有有明顯的政策放松。因此,本次存準率的下調,樓市迎來的僅僅只是一場短暫的“及時雨”,并不是房地產的春天。但是,存準率的下調也為房企的轉型提供了機會,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資金的緊繃局面,為房地產獲得了喘息的機會,房企應該集中精力改變傳統落后的企業經營模式,替換落后單一的操作手段,糾正錯誤的傳統發展觀念,做到理性發展、穩步發展。
(二)近期存準率的下調,防止樓市“硬著陸”
年初,部分地方政府對房地產的“變相救市”被中央叫停,這顯示了中央政府對房地產調控的堅決態度,限購限貸的房控政策沒有松動的跡象,未來房價還是會繼續回落,并且個別地區的下降空間還會很大。但是,本次存準率的降低,也在緩解了房產商的資金壓力,是樓市“軟著陸”的大好時機。值得注意的是,中央目前仍沒有禁止銀行對房貸利息的放松,首套房貸款利息已經逐步回落到基準利率水平,把這兩方面結合來看,這應該是中央給房地產行業的一個政策性預警,房地產商應該趁機降價出貨,最大限度的減少虧損,擺脫資金緊繃的窘境,避免樓市的“硬著陸”。
(三)房企要開拓創新,變挑戰期為機遇期
在如此嚴格的宏觀調控下,房地產開發商面對的既是是挑戰也是機遇。首先,調控后的土地交易市場將更加規范,市場運作的逐步透明化將更加有利于開發商之間的公平競爭,國家在土地交易、貸款等環節的嚴格調控,為房地產的長期發展營造了一個充滿競爭的公平的穩定的經濟運行環境。其次,面臨不景氣的市場前景,資金鏈的斷裂必然導致部分競爭力低下的房企破產。因此,優秀的房企可以以此為契機進行轉型,調整企業發展戰略,多開發市場需求大、造價低、國家有利率優惠的中小戶型,搶占房地產市場份額,實現持續、穩步的發展。
三、結語
存款準備金率的下調對樓市的影響的確是有限的,但是能在此次調整中把握到中央對房地產發展的態度和方向,那么對房企自身發展的影響是無限的。房地產作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之一,鼓勵和引導其發展是政府的必然選擇,只是這種發展是建立在理性發展、穩步發展的基礎上。國家對房地產的宏觀調控其實質是逐漸規范房地產行業,經過優勝劣汰的選擇,使其走上健康、穩定、持續的發展道路。所以,只要房企立足創新、適應競爭、最終實現轉型,從長期來看中國房地產業的發展前景仍是光明。
參考文獻
[1]楊兆廷,龐如超.從緊的貨幣政策對房地產行業投資的影響分析:基于存款準備金率、利率的調控分析.上海金融學院,2009(01).
[2]金一鳴,徐鑫鑫.提高存款準備金率對房地產市場的影響及對策.遼寧工程技術大學,2006(06).
[3]王超萃.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對于抑制流動性過剩的有效性分析.北京城市學院,2008(04).
作者簡介:廖亞君(1990-),男,湖南衡陽人,河南大學經濟學院經濟學專業2009級本科生。
(責任編輯:趙春暉)